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天下奇谭(70)看戲曲堅定意志 寡母賢德三子功名顯赫
 
劉曉
 
【人民報消息】中國戲曲源遠流長,據說在春秋戰國時,便有戲劇表演。到了元代,戲曲水平有了質的飛躍,奠定了中國戲曲的藝術形式和表演風格。許多文人通過戲曲這種藝術形式,抒發抱負、針砭時弊、影射社會、傳播文化、弘揚正氣、教化百姓。 到了明清兩朝,戲曲更加普及,劇種更加豐富,已成為大眾娛樂的主要方式,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賞,對社會生活影嚮極大。據說當時全國各地的地方戲種就多達三百多種,大大小小的劇團戲班不計其數,遍布邨鄉。 中華民族历史悠久,有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這為中國戲曲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素材。历史上的忠誠義士、豪傑英雄、清官廉吏、貞節烈女、才子佳人,都成了戲曲表現的主角,歌頌的對象。通過戲曲表演,他們的精神潛移默化的影嚮著觀眾。很多不識字的普通百姓,由此了解了中國历史,了解了甚麼是仁義禮智信,甚麼是善惡有報,因此也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那就是敬天畏命,重德行善。 且說清朝時有一個昆曲傳統劇目《雙冠誥》,又名《雙官誥》,作者是陳二白,講述的是婢女碧蓮守節教子,一舉成名的故事。 故事說的是明朝山西大同人馮瑞與山西提學副使林翹有世仇,林欲害馮。於是,馮瑞避禍遠走,以醫道聞名。他的朋友範子淵與馮相貌酷似,便假冒其名在本地行醫,林遂將他殺死,世人都以為死者是馮瑞。 這樣以訛傳訛,馮家也信以為真。馮瑞的妻子羅氏、妾莫氏大慟之後不能守節,先後改嫁他人。唯有婢女碧蓮日夜紡織,撫養莫氏所生的幼子馮雄,每天督促他讀書。 此時,馮瑞因治愈了大臣於謙的疾病,留在於謙府中,其後又得到於謙的舉薦,隨明英宗北徵,立功而返,授為兵部尚書。馮瑞衣錦榮歸,老僕馮仁告訴了他離別後發生的事情,馮乃立碧蓮為夫人。這時,馮雄亦因碧蓮勤督課讀,高中探花。最後馮瑞、馮雄父子皆上表為碧蓮請封,碧蓮得到了雙誥封。 嘉慶和道光年間分別中進士的安徽婺源一門三兄弟董桂新、董桂敷和董桂科,他們的繼母某太宜人(註:五品誥命稱「宜人」)曾對來祝賀的親戚和子女說:「這是我觀看戲劇的結果啊。我剛守寡的時候,年紀尚輕,有人以家貧、孩子年幼等理由,誘惑我改嫁,當時我拒絕給以回答。此後在親戚家觀看了《雙冠誥》這個劇目,使我堅定了信念和意志,決定一心一意撫養三個孩子,堅守志節,這才有了今日,你們不要說看戲沒有好處啊。」 這件事是婺源訓導陳雪樓講的,記錄在清代梁恭辰所著的《勸戒錄》中。陳雪樓還說:「太宜人以賢德聞名當地,這是她表示自謙並教誨別人的話。她以親身經历勸化別人,更加證明她的深厚德行,所以難怪他們母賢兒子功名顯赫,備受人們的稱贊。」 △ (人民報首發)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11/23/86724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