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风过留声 龙过留痕(1)(图)
 
闻思睿、张宇澄
 
九龙图(局部),南宋陈荣(1189至1258年后),作于淳祐四年(1244年)
【人民报消息】从古到今,龙在华夏文化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中国大地被称为“龙的土地”。到了今天,仍然到处都可以看到龙的形象——龙的雕刻、龙的绘画、龙的器皿,龙的装饰,龙的旗帜……端午节划龙舟,元宵节玩龙灯。即便在海外,唐人街舞龙也是经久不衰的传项节目。 古人说“风过留声”。那么龙是否真的存在?是否来过人间?如果是,是否也留下过痕迹?大千世界,奥秘无穷。让我们一起抱着开放的心态,退一步欣赏一下这些资料: 一、陈荣的《九龙图》 南宋画家陈容的《九龙图》为纸本墨笔浅设色长卷,高46.3厘米,长1096.4厘米。画中的九条形态各异的龙在山岩、云雾、波涛间半隐半现,面部神态、身形体态、腾挪动态刻画得十分生动,呼之欲出;和九龙形影相随的云雾也极为生动逼真。此长卷上用有“乾隆御览之宝”、“御书房鉴藏宝”、“三希堂精鉴玺”、“嘉庆御览之宝”、“太上皇帝之宝”、“乾隆御览之宝”等五十几枚象征鉴赏者、收藏者身份的印鉴。此画经耿昭忠、清乾隆、嘉庆内府、恭亲王府收藏,约晚清和民国初年流往海外,藏于波士顿美术馆,被认为是现存最伟大的龙图,也是陈容存世的稀有精品。 古代没有照相术。中西方画家都具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无论人与物,还是天堂、天使、神佛、奇观,都能用高超的记忆和写实的技法把所见形神描绘出来,并能把自己敏锐观察力所捕捉到的精神内涵生动地溶于对形的描画中。因此,中国古代和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作品,其格局和内涵绝非现代照相术和现代写实画家所能相提并论。 那么,陈荣是否见过真龙呢?如果见过,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形下所见?如果没有,又是如何画出这九龙的呢?追寻这个问题的答案,让我想起秦始皇陵兵马俑,那些相貌体态各异的众兵马俑,如果说都是工匠们以几种常见模型变化而成,那么人世间几十亿人,也可以说是几种模型变化而成、彼此都有相同和相异之处吧。 二、正史中对于龙的记载 中国正史,被称为“信史”,对于天象、天文记录自《史记》以来,有着悠久的历史,有国际天文学家曾经公开称,如果要系统查找一千年前的天文资料,只有在中国正史中才有完整的记录。 在《二十四史》中对于龙的记载频频出现。在《汉书》有:“惠帝二年正月癸酉旦,有两龙见于兰陵廷东里温陵井中,至乙亥夜去。” 在《晋书》中记载,东晋永和元年四月前燕太祖慕容皝祭龙事件:“时有黑龙、白龙各一,见于龙山,皝亲率群僚观之,去龙二百余步,祭以太宰。二龙交首嬉翔,解角而去。皝大悦,还宫,赦其境内,号新宫曰和龙,立龙翔佛寺于山上”。 历朝历代都有对于龙现形于世的记载,屡见不鲜。 对于“黑龙”出现的记录为10次(传言、星象未计): 元年九月黑龙出现,这月的最后一天,又出现日食。 建德六年(577),亳州的大周村里有龙相斗,白龙获胜,黑龙死去。 赵州黑龙出现。 …… 对于“白龙”出现的记录为17次: 三年春正月癸丑,两条白龙出现于弘农渑池。 初六,广州刺史欧阳𬱟上表白龙出现在广州珠江南岸,长数十丈,大可能有八九围,经州城西道去了天井岗。 跟随高祖幸临邺都的这一年,遇上干旱,高祖派人到白龙潭祈请上天降雨,有一条白龙在潭水的中心显现,这天夜里下了一尺多深的及时雨,人们都感到惊异,到这时,少帝果然登上了皇位。 …… 对于“黄龙”出现的记录为30次: 夏四月,黄龙出现于新丰。 冬,黄龙在真定出现 二十一日,济南报告历城出现黄龙。 …… 在各地的府志、县志中,有关龙的记载也有若干,如《永平府志》记载,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夏天,有龙降落在滦河下游的乐亭县境内,蝇蚋遍体。当地群众为它搭棚以遮蔽阳光,并不断用水泼洒它的身体。三天后,在一场大雷雨中,龙离开了原地。 三、柳宗元记录的白龙事件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公元773--819年)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在中国古代文学史、哲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他一生好佛,崇尚“服勤圣人之教,尊礼浮图之事”,曾说过:“吾自幼好佛,求其道,积三十年”。柳宗元写过许多著名的文章,其中有一篇《谪龙说》,如实记录了一则真实的神奇事件。 现将全文翻译如下:地处陕西的扶风,有位马姓青年,他曾对我(指柳宗元自己)说了这样一件事:在他十五六岁的时候,那时还在山西泽州。一天,他和一群孩子在郊外的亭子里玩耍。忽然,有光芒闪现,只见一个奇异的女子从天上坠落到地上,她身披白色里子的黑红色皮衣,头上戴着步摇冠。 正在附近游玩的富贵人家的公子们也发现了这位女子;看到她容颜光润、美貌非凡的样子,心中高兴,上前去试探着与她说话,言语间不太庄重。那女子生气的说:不可如此!我居住于钧天帝宫,经常上下于星辰之间。就连昆仑、蓬莱,我都持轻视的态度而不屑于前往。天帝认为我的心太过狂妄自大,一怒而将我贬谪到人间受罚。七天之后,我还是可以返回天上去的。现在我虽困辱于凡尘中,却绝非你的伴侣,否则我回去后定会给你带来灾祸。 公子哥儿一行人一听,都吓的立刻退开了。马姓青年则远远跟着她,只见那女子进入了一座佛寺的讲堂中。到了第七天,马姓青年又好奇的去看,发现那女子又出现了。她从佛堂里取出一杯水,然后向水杯里嘘了一口气,杯里的水立刻化成了五色缤纷的云气升腾着。她把那件白里子黑红色的皮衣反穿起来,化成了一条白龙,腾云驾雾,在佛寺上空回旋飞翔,越飞越高,登天而去,不知飞往何方。此事真是令人大为惊异。可见,即使是那些被贬谪到尘世的神仙,也不是地上的凡人可以去冒犯的。那位马姓青年不是说谎的妄人,所以我柳宗元就把这个故事记了下来。 现在人们在研究柳宗元作品的时候,出于无神论的思想,把《谪龙说》强行解释成作者编造的寓言。其实柳宗元早已经在文中明确强调了“孺子不妄人,故记其说”,即正因为这位青年秉性诚实,不是好说谎的妄人,所以柳宗元才将此事记录下来。 四、康熙皇帝遇真龙 在《礼记》中曾经写到,上古圣王以德治世、以礼化民,就会有祥瑞显现:“故天不爱其道,地不爱其宝……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山出器车,河出马图,凤皇、麒麟皆在郊蒵,龟、龙在宫沼。”意思是说,圣王的贤德,使得天不隐藏养民之道,地不隐藏养民之宝……因此天降雨露,地涌甘泉,山中生产物资制成器物车辆,河里有龙马背着《图》出现,凤凰、麒麟都出现在郊外的湖泽中,龟和龙都在宫殿的池沼里畜养。 有圣王在世时,以大德治天下,使天地间正气昭然,龙、凤等祥瑞降临于世。有缘的人看到后,便用石头、玉石等器物表现出来,以表达对神物的尊崇。 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即清朝皇帝康熙。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学者尊之为“千古一帝”。蒙古人称他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蒙语“平和宁静”之意,为汉语“康熙”的意译)。西藏方面尊他称为“文殊皇帝”。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三月,康熙帝第五次南巡时,曾在江苏镇江的金山寺小住。四月三十日那天没有风雷,只下过一阵微微细雨。康熙帝信步走到屋外,望江远眺,忽然看见西南方出现一条巨龙,长约数十丈,横亘盘旋在天空,又迅速隐入云端。康熙帝见到这般奇景,遂提笔写下《见龙行》:
《见龙行》 玄烨 在田在天连二五,纯阳变化参吞吐。 非如起蛟坏田庐,又非密雾伤园圃。 云端前后发祥光,逶迤上下行有矩。 而乘六龙以御天,不违施德普时雨。 有亢有悔有亏盈,首出庶物用精明。 大哉龙德从其类,发挥纯粹须经营。 长江一派何泱漭,素波万里尽澄泓。 象震凌云敦元气,日新顾𬤊玩无声。
《见龙行》诗中写道,(自己所亲见的龙行)不像蛟那样行动起来毁坏良田和房舍,也不会带浓雾而伤害种植蔬菜果木的田地。龙驾云行驶,云端前后都发出祥瑞之光;迤逦而行,上下舞动有着规矩。长江那样洪大深广,龙行时万顷碧水却只漾起丝织般的波纹。 开篇“在田在天连二五,纯阳变化参吞吐”这两句,大概说的是龙无论出现在田野还是在空中都连着阴阳五行,阴阳五行产生的真龙仙体变化多端、隐现聚散自如。“在田”一词出于《周易》乾卦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意为龙出现在田野之上,有利于见到大人物。结尾句中的“象震”一词喻雷霆般迅猛的龙行。按《易经》中的象类举例,干为天、坤为地、震为雷。震卦表示向上的趋势,卦德为奋进、意气风发。康熙帝记述:龙行云端,充满厚道元气,我静静观赏他瞬息万变的动态。 (待续) △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3/8/6/77094.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