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中国债务令专家摇头 化解危机习近平敢放手一搏吗?(图)
 
张幸子
 
上海经济萧条,连南京路上的名店“美特斯邦威”也关门歇业。(网页截图/锵锵一言堂)
【人民报消息】宏观杠杆率是一个国家总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是衡量国家的债务水平的重要指标,宏观杠杆率越高,意味着国家的总体债务水平越高。根据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的个人、企业和政府资产负债仍持续上扬。中国二季度宏观杠杆率上升2.1个百分点,全年上升幅度更超过11个百分点。显示出中国陷入债务危机和资产紧缩的恶性循环。而专家认为习近平要解决债务危机就必须阻止经济下滑。 中国总体债务几近GDP三倍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日前发布的《2023年二季度中国杠杆率报告》指出,中国二季度末实体经济债务存量达到351.5万亿元,同比增长9.3%,而一季度债务的同比增速是10.1%。 二季度宏观杠杆率也同样呈现上升的趋势,数据显示,二季度从一季度末的281.8%上升至283.9%,上升了2.1个百分点。而居民部门杠杆率从一季度的63.3%升至63.5%,上升0.2%;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从一季度末的167%上升至167.8%,增加0.8个百分点;政府部门杠杆率上升1.1个百分点,从一季度末的51.5%增长至52.6%。 据美国《纽约时报》7月10日报道,据摩根大通的研究人员计算,中国境内的总体债务已达到其年度经济产出(GDP)的282%,总体债务几近GDP三倍,明显高于全球发达经济体的平均比例256%和美国的257%。
2022年,中国家庭债务已飙升至收入的 1.5 倍,远远高于包括美国在内的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水平。(推特截图/@CausMoney)
专家:经济下滑难解债务危机 据自由亚洲报道,纽约城市大学政治系教授夏明表示,中国现今出现债务和资产紧缩的恶性循环,尤其是中国的民营企业包括房地产,以及许多中国龙头企业面临破产危机,私人中小企业凋零,许多小店萧条或破产。民众会 “尝试减少债务”,中国民间的借贷和支出胃口双双缩小。 他指出,当一个国家、企业和家庭帐本“资不抵债”,就得甩脱资产还债。 而中国金融学者贺江兵认为,关键在于经济下行,资产缩水都欠债,失业率增加,大家不买房子,导致房地产行业整体衰弱。“债务危机一般都在经济发展中才能解决,现在大家都缺钱时很难化解” 。 贺江兵说,最根源的问题是经济下滑增速明显, 越来越加速下坠,真把这个问题阻止,才能解决债务问题。 这话的确说到了重点,相信中共的各级政府,从乡镇、城市到省政府的头头们都想振兴经济,但他们的目的不是想让老百姓过好日子,而是只有经济提升上来,各级官员才有油水可捞。 为了挽救深陷泥潭的经济,包括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改委在内的各部门以惊人的密度连续发放各种文件、通知和指导。 但是美国南卡莱罗纳大学艾肯商学院教授谢田认为,“在一个正常国家,经济不好了政府给老百姓发钱。而中共只会发文件。文件是没用的。” 用“杀富”代替创收 “共产”本性不改 现在中共各级地方政府为了生存,掀起一股“罚款经济”,地方政府靠对民众或商家胡乱罚款来创造税收。民众或店家屡因一些小事被政府以各种借口重罚。例如,广西南宁市一市民在路边坐板凳乘凉也会被罚款;河南洛阳市一名卖菜大爷,卖菜获利仅21.05元,当局以销售不合格蔬菜为由,对他开出11万元的天价罚单。这些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地方政府以各种莫须有的借口对民众和商家开罚,这种“罚款经济”点燃了广大民众的愤怒,但是地方政府并没有因此而收敛。说白了,中共各级政府确实已经没辙了。 虽然习近平推出“共同富裕”口号,但是当局执行的却是以“反资本”、“反垄断”的名义整治许多私企和民营企业,引起民间担心“重新分配财产”的恐慌。不少人担心当局以共富名义“宰肥羊”,以共同富裕为幌子来抢夺民间财富,即是“杀富济贫” 。但是,这个“贫”不是指贫民百姓,而是指各级政府空空如也、负债累累的金库。 其实,绑架富农、地主做人质,勒索钱财,这种靠“杀富”致富就是中共从建党之初,红军在所有苏区普遍使用的敛财手段。 一百年过去了,无论是“罚款经济”还是“共同富裕”,都显示出中共的“共产”本性不改。韭菜的长势稍微有点起色,镰刀立马就挥斩过来,只不过以文件、法规的形式,使“杀富济贫”披上合法的外衣。 对此,谢田总结说:“民间没有信心,对中共没有信心。外资也没有信心。其实中共自己也没有信心。” 学者:推崇市场经济 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张维迎在2022年9月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上发表相关文章指出,富人和企业家的创业积极性下降,会影响到工作机会、消费者和慈善事业,并导致国家重新走向贫穷。 而政府“只是把财富从一部分人手里转移到另一部分人手里,不可能无中生有。” 张维迎写道:“如果我们坚定了对市场经济的信心,不断推进市场化改革,中国就会走向共同富裕,如果我们失去了对市场的信念,引入越来越多的政府干预,中国只能走向共同贫穷。” 他强调,市场经济给普通人提供了走出贫困和发家致富的机会。市场经济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平等的一种制度”。 但是,实行市场经济有一个关键条件,那就是:自由。人要自由、市场要自由、企业要自由,中共政府就必须停止各种干预。 习近平面临三大头疼问题 纽约城市大学政治系教授夏明表示,习近平有三个问题无法解决。 “第一,他无法给中国人信心。第二,无法给中国人自由,由他们自己去找活路。第三,无法在全球市场的网络效应方面,与西方国家跟全球的经济产业链条,达成和谐的共振”。 其实不是没有办法解决以上三个问题,方法是有的,那就是:习近平必须放弃或结束独裁专政体制,才能给中国人民自由,人民才有信心,西方民主国家和全球的经济产业链条才愿意与自由的中国合作,达成和谐的共振。 这等于是要中共下台,结束中国共产党统治,了结中共的命! 要振兴经济,习近平愿意放手一搏吗? △ (人民报首发)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3/7/31/77009.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