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我有两个做了大官的同学进去了
 
枫树苑
 
作者为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案例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网络图片)
【人民报消息】失意时,要耐得住寂寞 1984年,我在县城的机关工作。因为年轻,不明世事,很快就让一个领导不高兴。现在想来,他其实也没大毛病,只不过染有小官僚的恶习,阿谀奉承、拍上压下…… 得罪领导,是官场大忌,他不让我入党,在机关工作,不能入党,意味着不能进步。有一次,我和他单独谈话,问他凭什么?他说了一些官话,我年轻气盛,说了一句大话:“是金子总要发光的!” 但有什么用呢?领导不久采取行动了。县里成立一个临时性机构,叫“×的组织史办公室”,编写我县×的组织发展史,理由冠冕堂皇:“这项工作很重要,是组织对你的考验和锻炼。”但事实上没什么事做,同事们上班就喝茶。 那时我才24岁,一天偶然听说国家有个律师资格考试,没学过法律的人也可以考。我就找几本复习资料,别人喝茶我看书,复习三个月,考取律师资格,后来又考上北大研究生。我们组织史办公室在年终工作总结中,特地写了一条:去年,我办为国家培养了一名人才。 后来我回家乡,合肥著名的刑辩律师王亚林请吃饭,他是安徽刑辩界的头牌。席间闲谈,发现我俩原来是同一年参加律师考试。他自豪地说,那年他考了第一名,我笑着说,第二名在此。而我的那名领导,现在应该还在监狱里。 人生总有失意时。好景不常在,好花不常开。失意时,你要耐得住寂寞。不放弃,不懈怠,寻找你的机会。“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得意时,要经得住浮华 我考大学时,因为护士笔误,将身高填错了,身高1.67米写成1.47米,我只好读了物理专科,发展空间受限。同学里发展最好的,做到了我们合肥市某区一把手。同学聚会时,他总是众星捧月,指点江山,不知收敛。后来,他跳楼自杀了,传闻涉及经济问题。 我还有一个最好的同学,官场上春风得意,三十出头,做了副县长,后来做了更大的官。他是个重旧情的人,对我很好。我回乡他时常张罗一桌饭,他好客善饮,风趣幽默,酒过三巡,妙语连珠。有几次,他找我拼酒,结局总是这样:他问,你服不服?我说:我服,我服。他笑眯眯地放过我,去征服别人去了。 十八大前,一些地方官场风气不正,酒风盛行,他大约难以免俗。前几年去世了,刚满五十,肝癌。直到如今,我常常忆起他,想到鲁迅的诗:“此别成终古,从兹绝绪言。故人云散尽,我亦等轻尘。” 我博士同学中,有两人做了大官,一名是正部级,一名是副部级,如今也都进去了。 当社会整体混沌时,多数人随波逐流,主动地迎合或消极地被挟持,一时间泥沙俱下。此时,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畏浮云遮望眼。 人在得意时,总有人对你阿谀奉承,精神贿赂。开始,你可能有所警觉,时间一久,习以为常,忘乎所以,以为自己才华盖世,可以左右乾坤。其实,在茫茫人海中,我们每个人只是微尘。暴风雨可能在不经意间忽然降临。 我的一个研究生,今年毕业去了某国家机关。几天前,同学们请我吃饭——名曰“谢师宴”。我送了他一饼茶, 一本书。书上面题了一行字:“常在海边走,就是不湿鞋。” 白居易有首诗,题目叫作《轻肥》,专门描写官场得意之人: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保持你的赤子之心 我在烟台大学做过一届班主任。三年前,他们将我拉到班里的微信群里,后来我退出来了。因为个别当官的同学,眼界狭窄,俗不可耐。北京的同学劝我说:“你别和他们生气。地域所限,没有办法。” 我倒不认为身处地方就一定眼界狭窄。但身处官场,容易产生官僚主义和职业麻木,这就需要警惕了。 之前我在微博上放了篇小文章《法官为什么心狠》,文中说道:“二年多前,我到外地,一群学生请我吃饭谈天。一位在刑庭工作的女生对我说:老师,我觉得自己的心,怎么越来越狠呢? 我说:是啊,当年上课时我就提醒过你们。长期从事司法这种职业,可能会使人形成职业麻木,心越来越狠。”说实话,我对自己多年来的这一判断,并无内心确信。但屡屡发生的事实,又一再印证了我的判断。这是为什么? 我想到了以下原因,公检法人员,大多来自升斗小民之家。有的人入职之初,仍然记着普通人民的失败和困苦,弱小和无奈,努力和希望……但入职时间越长,有的人与普通人民交往渐少,相互交往日多,互相发酵。 他们看到的,更多是卷宗里一张张冷冰冰的证据,一条条干枯的法律。天长日久,他们更相信惩罚和报复,相信刑罚会保护秩序,会保护更大的社会利益。他们忘记了,不当的刑罚同样破坏社会秩序,可能导致家庭破碎、子女失教、夫妻离异、父母失侍…… 我想,即使深居九重,富可敌国,也要永怀赤子之心,不要忘记普通人民的挣扎与辛酸,不要放弃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追寻真实的幸福 我有时想,人为什么会迷失自己? 我从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中,找到部分答案。他描述法国大革命前的巴黎:“不惜一切代价发财致富的欲望、对商业的嗜好、对物质利益和享受的追求,便成为最普遍的感情。这种感情轻而易举地散布在所有阶级之中,甚至深入到一向与此无缘的阶级中,如果不加以阻止,它很快便会使整个民族萎靡堕落。”我们古人用四个字概括这一现象,叫作“利欲熏心”。 十多年前,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大家兴奋不已,但我在质疑,身边的水没了。我们从蓟门桥到昌平,路过沙河、清河、白浮泉。清河的水,还清吗?沙河的水,还在吗?白浮泉又在哪里? 我们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但不要被权力和财富迷失本心。财富和权力,并不必然带来幸福。 我曾经和一个县委书记谈天。他说:每天晚上都有两到三桌的应酬,苦不堪言。我认识一个地产商,他说经常晚上到十一点多,拖着疲惫的身体上床休息,忽然接到某个官员的电话,让他去喝酒,其实是让他买单,他恨不能哭。 并不是每个人都善于控制权力和财富,多少人因为权力和财富而身陷囹圄?我们要认清自己,认清才能和志趣,追逐自己的幸福生活,而不是别人认为你应当幸福的生活。 我认识一些权贵,我认为他们并不幸福,只不过陷入权力和财富的罗网,无力自拔。财富不是硬道理,权力不是硬道理,幸福才是硬道理。 半个多月前,我到丽江,在玉龙雪山下,在一个纳西人的村庄里,拜访一位朋友。他租下一个古木参天的大院子,住在那里,看闲书,喝普洱。我问他,以前做什么工作?他说在上海做证券。三十多岁,辞了工作,远离繁华的都市,到了古城丽江。起初只是想试试换一种活法,后来再也不想回去了。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反省三次,这是圣人做的事,容易失眠,常人做不到。但每隔一年半载,反省下自己,寻回迷失本真,这是必要的,可能的。 △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3/8/29/77403.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