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2023年5月20日發表 人氣:11,494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中國經濟停滯 "東北先行指針"現象成話題(圖)
 



一個外地農民工在瀋陽市街頭舉着寫有自己技能的牌子,等待工作機會。

【人民報消息】東北被指是中國形勢發展的風向標,不少曾發生在東北被人嘲笑的事情,後來成爲全國普遍現象。有評論認爲,現在的東北是未來中國的縮影。

大學畢業潮來臨,中共官方數據顯示今年4月份中國的青年失業率已升破20%,經濟復甦出現停滯跡象。近期「東北是先行指標,引領發展」的相關話題在中國網絡引發共鳴:多年前人們嘲笑東北人對編制執着、以考公爲榮,現在全民考公;人們曾嘲笑東北生育率低,現在全國生育率都低;人們曾嘲笑東北是「輕工業直播重工業燒烤」,現在全國到處是直播、燒烤。

率先熱衷考編考公

中共國家統計局5月16日發佈4月份經濟數據顯示,4月份中國16至24歲勞動力調查失業率爲20.4%,創新高。

4月18日,中共國家統計局司長付凌暉在新聞發佈會上承認,中國年輕人失業率繼續走高,就業結構性矛盾突出。

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達457萬,比2021年增長80萬,增幅爲21%。除了考研之外,考編、考公也變得異常狂熱,2022年參與國家公務員考試的人數高達250萬人,報名參與教師編制考試的人數高達1,141萬人,是歷史上考公考編人數最多的一年。

早在2011年,山東公務員考試網站顯示,東北有意報考公務員的人數超過六成。而2017年,香港《鳳凰週刊》報導,在東北,大學生畢業後最大的人生規劃就是「吃上公家飯」。有人考了9次公務員,有人花大錢「打通關係」,有人放棄民企的高薪,有人爭破頭只爲一個掃大街的事業編制。

今年3月23日,中國企業家曹德旺接受鳳凰網訪談時,批評目前中國年輕人熱衷考公務員,引發中國網絡輿論熱議,微博話題「曹德旺談大學生熱衷考公務員」的閱讀次數超過一億。

根據中共教育部的統計數據,今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158萬,同比增加82萬。「最難就業季」的紀錄不斷被刷新,越來越多的畢業生面臨畢業即失業的窘境,考編考公已然成爲全國大趨勢。

率先呈現低生育率

中共國家統計局1月17日公佈的數據顯示,全面開放二孩、三孩政策未能扭轉中國出生人口下降趨勢,2022年中國總和生育率不到1.1,低於日本的1.27。2022年出生人口創歷史新低,總人口數60年來首次出現減少。

數據還顯示,中國的老齡化速度和規模前所未有。2021年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14.2%,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2022年佔比上升至14.9%,預計在2030年佔比超20%,進入超級老齡化社會。

而早在2010年,中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數據顯示,東三省的總和生育率分別僅爲0.75、0.76、0.74。由於生育率超低,人口老齡化情況嚴重,東北的老齡化超前全國12年左右。

總和生育率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婦女在育齡期間平均生育的子女數量。正常的人口世代更替水平,總和生育率至少要達到2.1,1.5被認爲是警戒線。

上海知名財經博主InquilineX在其微博發文表示,東北的人口結構變化領先全國約10年。根據官方數據,東北三省人口在2010年觸頂,此後持續下降。而全國人口在2021年觸頂,去年首次下降。人口結構是非常關鍵的變量,東北經歷過的很多變化,在全國也將會慢慢產生。目前該文已被禁。

率先興起短視頻和直播行業

近幾年,中國的短視頻行業逐漸興起,成爲一種潮流。網紅成爲新的職業選擇,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成爲網紅,通過網絡直播、短視頻等方式獲得收入。

據中國人民大學發佈的《短視頻平臺促進就業與創造社會價值研究報告》測算,至2022年底,短視頻平臺快手帶動自創業者和主播的工作機會約2,000萬個。報告稱,自2020年實體經濟遭受衝擊以來,短視頻平臺在緩解經濟壓力、穩定就業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事實上,東北的網紅經濟早已起步。2014年以來,東北經濟下行,工業放緩,工業企業就業人數減少,本就不多的第三產業就業崗位隨之減少。到2015年東北國有企業所佔經濟總量降至50%,仍高於全國30%的水平,東北的經濟結構也更爲依賴政府投資,導致平均失業率升高。

對於失業率逐年攀升的東北來說,「直播」是東北年輕人可以找到的、爲數不多的「低門坎、高收入」工作。乘着平臺的流量紅利,東北主播們可以在人均月收入三、五千元(人民幣,下同)的小城市裏,拿上萬元的月收入。

2016年微博「超級紅人節」票選的十大網絡主播中,有6人來自東北。根據移動社交平臺陌陌發佈的《2017主播職業報告》,全國63.3%的男主播來自東北三省,平均日直播時長更是超過8小時。

資深時政專家石山5月12日對錶示,過去在鄧小平時代,廣東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引領者,經濟、社會發展一路突飛猛進。當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時,很多問題和矛盾都被掩蓋起來。一旦中國進入經濟衰退,之前掩蓋的問題就全部爆發出來,東北就是如此。現在中共大力推行「國進民退」,開歷史倒車,重返「計劃經濟」,這種做法進一步加速全國各地東北化的進程,現在的東北就是未來中國的縮影。△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3/5/20/76118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捐助,哪怕3元5元也是鼓勵和支持。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分享至手機:

 
 
相關文章
 
圖片文章導讀
 
中國經濟停滯 "東北先行指針"現象成話題(圖)
 
 
風雨同行25載 患癌妻子與丈夫重溫愛的誓言(圖)
 
 
河南村鎮銀行儲戶維權 遭警催淚瓦斯驅散(圖)
 
 
橫豎都完蛋 「愛國」僑領當不得
 
 
老毛和將軍們的「扒灰」祕史(圖)
 
 
吳淦8年刑滿出獄 關押期間遭受酷刑(圖)
 
 
笑果事件一個200萬美元的笑話(圖)
 
 
中共首個被打死的中央委員沒想到的事
 
 
 
病入膏肓(圖)
 
 
動人的記憶視頻:父30年不斷爲兒拍照(圖)
 
 
一些大學生與老師的肺腑心聲
 
 
新聞簡述(圖)
 
 
周世鋒律師上書 要求平反709案(圖)
 
 
創意又吸睛 萌羊大軍保護龐貝古城遺蹟(圖)
 
 
大陸女運動員受傷退役賣水果 最怕遇城管(圖)
 
 
毛澤東情人陳惠敏的奇異人生(圖)
 
 
 
 
歐洲召開罕見峯會 爲俄羅斯戰爭賠償鋪路(圖)
 
 
中共關於法輪功的五大謊言
 
 
岸田會見半導體大廠高層 加強多邊合作(圖)
 
 
女子指控16歲被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性侵(圖)
 
 
探望余文生之子 文東海被警察帶走(圖)
 
 
撞進現實世界的夢(圖)
 
 
特魯多訪問韓國 聚焦經濟安全和中共威脅(圖)
 
 
加強防衛關係 丹麥新國防安全戰略出爐(圖)
 
 
前公安部長陶駟駒特大貪腐案從輕發落的內幕
 
 
400人溫州團非法滯留 意大利暫停團籤(圖)
 
 
大陸疫情再起 醫院門診陽性病患人數上升(圖)
 
 
汶川地震15年 遇難學童家長嘆維權難(圖)
 
 
G7財長會推供應鏈多樣化 專家:去中國化(圖)
 
 
至公至正 不以私害公(圖)
 
 
看到殘疾主人再次行走 服務犬高興得跳起來(圖)
 
 
中共前國防部長打假「英雄」黃繼光
 
 
 
 
歐盟召開印太國家論壇 中共未獲邀參加(圖)
 
 
薄熙來小故事回顧
 
 
富女施恩不望報 貧女受恩不忘人(圖)
 
 
世界最偏遠小島誠聘員工 與800萬野鳥爲伴(圖)
 
 
帶給世界奇蹟的法輪大法
 
 
清心爲治本 直道是身謀(圖)
 
 
老兵術前爲妻訂製蛋糕 結局溫馨(圖)
 
 
一個身體被多個靈魂輪流主宰的悲哀(圖)
 
 
川普上市民大會 CNN知名主持人被迫低頭
 
 
【預告】慶5‧13法輪大法日 紐約盛大遊行
 
 
寵辱不驚的向敏中(圖)
 
 
煮米飯香甜彈牙的小技巧(圖)
 
 
美國警察發現山羊高喊「救命」 忍不住笑了
 
 
汕尾外送員集體罷工 美團低頭(圖)
 
 
川普市民大會極獲成功 CNN轉變立場
 
 
郭飛雄遭重判8年 健康惡化體重不足90斤
 
 
神韻轟動瑞典首都 2023歐洲演出完美落幕
 
 
新聞簡述(圖)
 
 
罕見參加CNN市民大會 川普關鍵問答
 
 
中醫師一針 扎跑"附體邪靈" (圖)
 
 
兒歌"挖呀挖"走紅 網民改歌詞訴心酸(圖)
 
 
圓珠筆不出油不要扔 6妙招搞定(圖)
 
 
中共信訪局升格 打壓訪民更嚴厲(圖)
 
 
卡爾森宣佈在推特上推新節目:我們回來了
 
 
 
相關文章
 
 
 

病入膏肓(圖)  2023/5/19

新聞簡述(圖)  2023/5/18

新聞簡述(圖)  2023/5/11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enminb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