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燒淫書積功德 石韞玉得中狀元(圖)
 
劉曉
 
石韞玉考中狀元,清代文學家、曾做過知府的梁恭辰認爲這是他燒淫書、積功德所致。

【人民報消息】明朝中葉後,戲曲小說大爲流行,而爲了吸引讀者、增加銷路,有的小說中加入情色描寫或主要描寫情色,比如《西廂記》、《金瓶梅詞話》等,這些淫書的流傳着實害人不淺。 清朝建立後,從康熙帝到同治帝,都曾不止一次嚴敕有司查禁這類小說,規定「違者治罪,印者流,賣者徒。」「如仍行造作刻印(淫書)者,系官革職,軍民杖一百、流三千里,市賣者杖一百、徒三年,該管官不行查出者,初次罰俸六個月,兩次罰俸一年,三次降一級調用。」 除了朝廷嚴加查禁外,民間也有一些有識之士意識到淫書的危害,看到這類書籍就銷燬,如石韞玉就是如此。 石韞玉,字執如,號琢堂、獨學老人等,蘇州府吳縣人。十四歲時,曾居住在表兄、蘇州藏書家黃丕烈家中。四年中,他讀遍所有黃家藏書,並與表兄結下深厚的情誼。這段歲月,也讓他萌發對書籍收藏的興趣愛好。 乾隆三十九年,石韞玉十九歲,赴金陵(今南京)參加省試,在金陵書市購得《史記》一部,大喜,回家後,每天讀之,樂而忘疲,往往讀個通宵達旦,花了三個多月將其讀完。其後他的藏書越來越多。 不過,他對淫詞豔曲等書深惡痛絕。他專門在家中設置一個焚燒爐,名曰「孽海」,凡是看到淫詞豔曲壞人心術與詆譭名教的書籍,他就買回家,都扔到爐中燒燬,如此燒了十幾年。陳康祺在《郎潛紀聞》中說「韞玉以文章伏一世,其律身清謹,實不愧道學中人」。 乾隆五十五年恩科,石韞玉考中狀元,從此進入官場,先後任福建鄉試正考官、重慶府知府,最後官至山東按察使。清代文學家、曾做過知府的梁恭辰認爲這是他燒淫書、積功德所致。 嘉慶十二年,石韞玉卸下官職回到故里,因他對書目學、方誌學、校勘學、金石文字學都有相當深入的研究,所以主修《蘇州府志》一百六十卷,府志保存了許多重要的歷史資料,後人稱該書爲「善志」。 石韞玉在蘇州市飲馬橋附近金獅巷的家中有一座藏書樓,名爲「獨學廬」,嘉慶十七年築獨學廬時,藏書已超過兩萬餘卷,至道光二年築另一座藏書樓「凌波閣」時,已增至三萬卷。等到他編撰《凌波閣藏書目錄》時,其藏書已增至四萬卷,可謂十分豐富,而他依舊對燒燬淫詞豔曲壞人心術之書毫不手軟。 (參考數據:《履園叢話》)△ (有刪減)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2/2/1/73855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