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烧淫书积功德 石韫玉得中状元(图)
 
刘晓
 
石韫玉考中状元,清代文学家、曾做过知府的梁恭辰认为这是他烧淫书、积功德所致。

【人民报消息】明朝中叶后,戏曲小说大为流行,而为了吸引读者、增加销路,有的小说中加入情色描写或主要描写情色,比如《西厢记》、《金瓶梅词话》等,这些淫书的流传着实害人不浅。 清朝建立后,从康熙帝到同治帝,都曾不止一次严敕有司查禁这类小说,规定「违者治罪,印者流,卖者徒。」「如仍行造作刻印(淫书)者,系官革职,军民杖一百、流三千里,市卖者杖一百、徒三年,该管官不行查出者,初次罚俸六个月,两次罚俸一年,三次降一级调用。」 除了朝廷严加查禁外,民间也有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淫书的危害,看到这类书籍就销毁,如石韫玉就是如此。 石韫玉,字执如,号琢堂、独学老人等,苏州府吴县人。十四岁时,曾居住在表兄、苏州藏书家黄丕烈家中。四年中,他读遍所有黄家藏书,并与表兄结下深厚的情谊。这段岁月,也让他萌发对书籍收藏的兴趣爱好。 乾隆三十九年,石韫玉十九岁,赴金陵(今南京)参加省试,在金陵书市购得《史记》一部,大喜,回家后,每天读之,乐而忘疲,往往读个通宵达旦,花了三个多月将其读完。其后他的藏书越来越多。 不过,他对淫词艳曲等书深恶痛绝。他专门在家中设置一个焚烧炉,名曰「孽海」,凡是看到淫词艳曲坏人心术与诋毁名教的书籍,他就买回家,都扔到炉中烧毁,如此烧了十几年。陈康祺在《郎潜纪闻》中说「韫玉以文章伏一世,其律身清谨,实不愧道学中人」。 乾隆五十五年恩科,石韫玉考中状元,从此进入官场,先后任福建乡试正考官、重庆府知府,最后官至山东按察使。清代文学家、曾做过知府的梁恭辰认为这是他烧淫书、积功德所致。 嘉庆十二年,石韫玉卸下官职回到故里,因他对书目学、方志学、校勘学、金石文字学都有相当深入的研究,所以主修《苏州府志》一百六十卷,府志保存了许多重要的历史资料,后人称该书为「善志」。 石韫玉在苏州市饮马桥附近金狮巷的家中有一座藏书楼,名为「独学庐」,嘉庆十七年筑独学庐时,藏书已超过两万余卷,至道光二年筑另一座藏书楼「凌波阁」时,已增至三万卷。等到他编撰《凌波阁藏书目录》时,其藏书已增至四万卷,可谓十分丰富,而他依旧对烧毁淫词艳曲坏人心术之书毫不手软。 (参考数据:《履园丛话》)△ (有删减)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2/2/1/73855.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