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进士文澹的前世今生(图)
 
周晓辉
 
人生生世世在辗转轮回中,早已结下数不清的缘分。

【人民报消息】人生生世世在辗转轮回中早已结下数不清的缘分,因缘深或缘浅、善缘与恶缘,今生与你相遇之人,或做你的亲人,或当你的子女,或为你的朋友、同事,或来报恩的,或来还债的,或来寻仇的,时间或早或迟,无论是何种关系,背后都牵着那看不见的前缘。 诗人顾况幼子亡 不忍父悲再投生顾家 唐代诗人顾况有一个儿子,十七岁时生病死去。因为十分疼爱这个儿子,顾况受此打击,悲伤不已,并作诗悼念道:「老人哭爱子,日暮千行血。心逐断猿惊,迹随飞鸟灭。老人年七十,不作多时别。」泣血的文字传递无尽的痛苦。 顾况的儿子虽然死去,但魂魄却时常在家中飘荡。他每每听到老父的哭泣声都心中不忍,因此发誓如果再转生为人,一定还要转生到顾家,做顾家的儿子。 一天,顾况这个儿子的魂魄被带到冥府的一处,有判官判其到顾家转生,果然遂了他的心愿。过了一段时间,他睁开眼睛,看见自己前世的屋子和兄弟,周围都是早已熟悉的亲人,只是他无法开口说话,他这才明白自己已经转生,现在是一个小婴儿。不过,自那之后的事情,他又混沌不知了。顾况给他起名叫顾非熊。 等顾非熊长到七岁时,他的哥哥在与他玩耍时打了他,他忽然说道:「我是你的兄长,你缘何打我?」一家人都十分惊异。顾非熊这才将前生之事一一讲述出来,每件事都丝毫不差,而且弟弟妹妹们的小名也全都能叫出来。 顾非熊性格诙谐好辩,进士及第后曾担任县尉,因不喜欢奉迎,最终弃官隐居茅山。 将军离世女再投胎 认出前世小刀 南朝刘宋时的开国功臣、将军向靖,在吴兴郡时曾生有一女,没几年因病死去了。幼女在刚得病时,一天在病床上玩弄一把小刀,其母担心她伤到自己,就上去夺刀。女儿不给,争夺中伤了母亲的手。 在女儿去世一年后,她的母亲又生下一个女儿。女孩长到四岁时,突然问母亲:「从前的那把小刀在哪里?」母亲否认有什么小刀,可女孩却说:「昔日曾因为争夺小刀伤了母亲的手,缘何说没有小刀?」母亲非常奇怪,因为这是发生在离世的女儿身上的事,现在这个女儿是如何得知的?于是告诉了夫君向靖。 向靖问她之前的小刀是否还在,夫人答曰尚在,但因为怕勾起对死去女儿的思念,所以一直没使用。向靖随即让夫人拿几把同样的小刀,并将先前的小刀混在其中,让女儿辨识。 女孩毫不犹豫地拿起先前的小刀,向靖夫妇这才晓得,死去的女儿再次投胎在他们家中,他们喜极而泣。 刺史的女儿病逝 转生他的儿子 唐肃宗时有一位姓郑的润州刺史,他的哥哥叫郑偘,嫂子为张氏。他们有一个十六岁的女儿,名叫采娘,贤淑美丽大方。 这一年的七夕夜,采娘摆上香案,向天上的织女祈祷。当天晚上,她梦见有仙人乘着羽盖华车出现在天空中,车子停下来后,仙人对采娘说:「我是织女,妳所求何事?」采娘说希望成为巧匠。 于是织女赠给采娘一枚放在纸上、长寸余的金针,让其将金针放在裙带中,并告诉她,如果三天不说话,之后就会拥有一双巧手。不然,就会变成男子。 为了达成心愿,采娘一直不说话,大家都很奇怪,就问其原因。坚持了两天后,采娘还是没忍住将缘由告诉了母亲。母亲深以为异,就打开裙带看那枚金针,却只看到了一张纸,但针迹犹在。 张氏此前所生的几个儿女都没有活到成年,而采娘自此后也突然染病,口不能言。张氏恰在此时又怀有身孕,不免叹道:「男女五个孩子都早夭,我还再要孩子干什么?」灰心丧气之下,打算喝打胎药。 张氏正打算喝药时,昏迷中的采娘忽然高喊「杀人」。张氏惊诧之下问为何如此说,采娘道:「我死后,当转生为男子,正是母亲所怀的孩子。刚才感知母亲要服药,情急之下,就那样喊了。」张氏犹疑之下,放弃了喝药。 没过多久,采娘就死了。张氏悲痛欲绝,非常思念她。伤心之余,见不得女儿的东西,就将其平素的东西收藏起来。 又过了几个月,张氏果真生了一个男孩。张氏思念女儿哭时,男孩也哭,张氏不哭了,男孩也不哭了。如果有人动采娘的东西,男孩就啼哭。等到他能说话时,常常把玩采娘生前的物品。男孩长大后,做到了御史。 王皇后转生为武妃女儿 唐高宗的第一个皇后是端庄美丽的王皇后,曾帮助武则天从寺庙回到宫中。武氏入宫后,渐渐得到高宗的宠幸,并设计害死了王皇后。 太华公主是唐玄宗的女儿,母亲是玄宗的宠妃武惠妃。武惠妃是武则天的孙侄女,婶娘是太平公主。 传说太华公主是王皇后转生的,她虽然是武妃所生,但从来没有露出过笑脸,见到武妃就生气。几岁时,突然向宫女要自己的念珠。左右服侍之人不知哪里有念珠,就问她,但她也说不清楚,却仍坚持说有。 一日,保姆抱着太华公主经过王皇后住的宫殿时,公主指着宫殿说:「我的念珠就在殿内宝帐的东北角。」下人们随即去找,果然找到了。这无疑左证了太华公主与王皇后的关联。 进士文澹的前世今生 五代十国后蜀进士文澹颇有德行,时人对他都很推崇。 据说他三四岁时就知晓前生之事。他的父母在文澹之前还有一个儿子,名叫文谷,从小就聪明伶俐,五岁就开始学诵诗书。谁料想,没过多久,就因失足坠井而亡。父母悲伤不已,常常思念他,待有了文澹,丧子之痛稍稍缓解。 一天,小小年纪的文澹突然对父母说:「儿子先前有银葫芦子和漆球、香袋等东西,被我放在杏树洞中,不知现在还在不在那里。」母亲遂与其一同去寻找,果然找到了。父母这才知晓文澹乃是文谷转生,更加怜爱他,对他的疼惜超过其他几个孩子。 文澹十五岁时,文章就写得华丽俊逸,后来考中进士,得到翰林院学士范禹偁的赏识。 (参考数据:《酉阳杂俎》、《冥详记》、《广异记》、《太平广记》)△ (有删减)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1/1/21/72053.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