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進士文澹的前世今生(圖)
 
周曉輝
 
人生生世世在輾轉輪迴中,早已結下數不清的緣分。

【人民報消息】人生生世世在輾轉輪迴中早已結下數不清的緣分,因緣深或緣淺、善緣與惡緣,今生與你相遇之人,或做你的親人,或當你的子女,或爲你的朋友、同事,或來報恩的,或來還債的,或來尋仇的,時間或早或遲,無論是何種關係,背後都牽着那看不見的前緣。 詩人顧況幼子亡 不忍父悲再投生顧家 唐代詩人顧況有一個兒子,十七歲時生病死去。因爲十分疼愛這個兒子,顧況受此打擊,悲傷不已,並作詩悼念道:「老人哭愛子,日暮千行血。心逐斷猿驚,跡隨飛鳥滅。老人年七十,不作多時別。」泣血的文字傳遞無盡的痛苦。 顧況的兒子雖然死去,但魂魄卻時常在家中飄蕩。他每每聽到老父的哭泣聲都心中不忍,因此發誓如果再轉生爲人,一定還要轉生到顧家,做顧家的兒子。 一天,顧況這個兒子的魂魄被帶到冥府的一處,有判官判其到顧家轉生,果然遂了他的心願。過了一段時間,他睜開眼睛,看見自己前世的屋子和兄弟,周圍都是早已熟悉的親人,只是他無法開口說話,他這才明白自己已經轉生,現在是一個小嬰兒。不過,自那之後的事情,他又混沌不知了。顧況給他起名叫顧非熊。 等顧非熊長到七歲時,他的哥哥在與他玩耍時打了他,他忽然說道:「我是你的兄長,你緣何打我?」一家人都十分驚異。顧非熊這才將前生之事一一講述出來,每件事都絲毫不差,而且弟弟妹妹們的小名也全都能叫出來。 顧非熊性格詼諧好辯,進士及第後曾擔任縣尉,因不喜歡奉迎,最終棄官隱居茅山。 將軍離世女再投胎 認出前世小刀 南朝劉宋時的開國功臣、將軍向靖,在吳興郡時曾生有一女,沒幾年因病死去了。幼女在剛得病時,一天在病床上玩弄一把小刀,其母擔心她傷到自己,就上去奪刀。女兒不給,爭奪中傷了母親的手。 在女兒去世一年後,她的母親又生下一個女兒。女孩長到四歲時,突然問母親:「從前的那把小刀在哪裏?」母親否認有什麼小刀,可女孩卻說:「昔日曾因爲爭奪小刀傷了母親的手,緣何說沒有小刀?」母親非常奇怪,因爲這是發生在離世的女兒身上的事,現在這個女兒是如何得知的?於是告訴了夫君向靖。 向靖問她之前的小刀是否還在,夫人答曰尚在,但因爲怕勾起對死去女兒的思念,所以一直沒使用。向靖隨即讓夫人拿幾把同樣的小刀,並將先前的小刀混在其中,讓女兒辨識。 女孩毫不猶豫地拿起先前的小刀,向靖夫婦這才曉得,死去的女兒再次投胎在他們家中,他們喜極而泣。 刺史的女兒病逝 轉生他的兒子 唐肅宗時有一位姓鄭的潤州刺史,他的哥哥叫鄭偘,嫂子爲張氏。他們有一個十六歲的女兒,名叫採娘,賢淑美麗大方。 這一年的七夕夜,採娘擺上香案,向天上的織女祈禱。當天晚上,她夢見有仙人乘着羽蓋華車出現在天空中,車子停下來後,仙人對採娘說:「我是織女,妳所求何事?」採娘說希望成爲巧匠。 於是織女贈給採娘一枚放在紙上、長寸餘的金針,讓其將金針放在裙帶中,並告訴她,如果三天不說話,之後就會擁有一雙巧手。不然,就會變成男子。 爲了達成心願,採娘一直不說話,大家都很奇怪,就問其原因。堅持了兩天後,採娘還是沒忍住將緣由告訴了母親。母親深以爲異,就打開裙帶看那枚金針,卻只看到了一張紙,但針跡猶在。 張氏此前所生的幾個兒女都沒有活到成年,而採娘自此後也突然染病,口不能言。張氏恰在此時又懷有身孕,不免嘆道:「男女五個孩子都早夭,我還再要孩子幹什麼?」灰心喪氣之下,打算喝打胎藥。 張氏正打算喝藥時,昏迷中的採娘忽然高喊「殺人」。張氏驚詫之下問爲何如此說,採娘道:「我死後,當轉生爲男子,正是母親所懷的孩子。剛才感知母親要服藥,情急之下,就那樣喊了。」張氏猶疑之下,放棄了喝藥。 沒過多久,採娘就死了。張氏悲痛欲絕,非常思念她。傷心之餘,見不得女兒的東西,就將其平素的東西收藏起來。 又過了幾個月,張氏果真生了一個男孩。張氏思念女兒哭時,男孩也哭,張氏不哭了,男孩也不哭了。如果有人動採孃的東西,男孩就啼哭。等到他能說話時,常常把玩採娘生前的物品。男孩長大後,做到了御史。 王皇后轉生爲武妃女兒 唐高宗的第一個皇后是端莊美麗的王皇后,曾幫助武則天從寺廟回到宮中。武氏入宮後,漸漸得到高宗的寵幸,並設計害死了王皇后。 太華公主是唐玄宗的女兒,母親是玄宗的寵妃武惠妃。武惠妃是武則天的孫侄女,嬸孃是太平公主。 傳說太華公主是王皇后轉生的,她雖然是武妃所生,但從來沒有露出過笑臉,見到武妃就生氣。幾歲時,突然向宮女要自己的念珠。左右服侍之人不知哪裏有念珠,就問她,但她也說不清楚,卻仍堅持說有。 一日,保姆抱着太華公主經過王皇后住的宮殿時,公主指着宮殿說:「我的念珠就在殿內寶帳的東北角。」下人們隨即去找,果然找到了。這無疑左證了太華公主與王皇后的關聯。 進士文澹的前世今生 五代十國後蜀進士文澹頗有德行,時人對他都很推崇。 據說他三四歲時就知曉前生之事。他的父母在文澹之前還有一個兒子,名叫文谷,從小就聰明伶俐,五歲就開始學誦詩書。誰料想,沒過多久,就因失足墜井而亡。父母悲傷不已,常常思念他,待有了文澹,喪子之痛稍稍緩解。 一天,小小年紀的文澹突然對父母說:「兒子先前有銀葫蘆子和漆球、香袋等東西,被我放在杏樹洞中,不知現在還在不在那裏。」母親遂與其一同去尋找,果然找到了。父母這才知曉文澹乃是文谷轉生,更加憐愛他,對他的疼惜超過其他幾個孩子。 文澹十五歲時,文章就寫得華麗俊逸,後來考中進士,得到翰林院學士範禹偁的賞識。 (參考數據:《酉陽雜俎》、《冥詳記》、《廣異記》、《太平廣記》)△ (有刪減)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1/1/21/72053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