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王昭素品行卓絕 宋太祖受言書屏(圖)
 
許茹
 
太祖認爲王昭素說得有道理,就將「治世莫若愛民,養身莫若寡慾」寫在屏風及几案上。圖爲清代《彩繪帝鑑圖說》之宋太祖「受言書屏」。

【人民報消息】北宋時期,都城開封酸棗縣有位叫王昭素的士人,不僅滿腹經綸,而且品行卓絕。他博通《九經》,兼研究老莊學說,對《詩經》、《易經》尤爲精通。他認爲三國魏王弼、東晉韓康伯註釋的《易經》及唐代孔穎達、東漢馬融的疏義都沒有很好地道盡其內涵,所以寫了《易論》二十三篇。 王昭素從小就淡泊名利,不好功名,反而對修道十分感興趣。他常常聚徒教授,傳播德化之道。他的品行同樣卓絕,鄉里人無不尊敬和稱讚他。每當鄉里人之間發生爭執,他們大都不去找官府理論,而是來找王昭素,由其判定是非,由此可見其在民衆中的威望。 古代出行除了騎馬,還可以騎驢。王昭素家中就有一頭驢,他出門常常騎驢,鄉里鄉親有事也來借驢。每次有人借,即便自己有事情需要用驢,也都慨然應允。因此他每每出門前都要詢問僕人當日是否有人來借驢,如果沒有人借,他才安心騎着毛驢出門。 王昭素還擅相面。後來在宋太宗年間任左諫議大夫、參知政事的李穆兄弟,曾跟從王昭素學習《易經》。他曾多次讚譽李穆,說李穆的理解力往往出乎自己的意料。他還曾對他人說:「李穆兄弟都是國家棟梁,尤其是李穆,他日必在朝廷爲官。」 《宋史》上說,李穆小時候就擅寫文章,後周時中進士。宋朝建立後,任多個官職。宋太祖拜他爲左拾遺、知制誥。李穆以分析時政精闢而著稱、參與編修《五代史》,還出使南唐,對李煜曉以利害。宋太宗時將其晉升爲參知政事。李穆爲人質樸忠厚,謹言慎行,待人寬厚,好薦後進,深信佛典,善談命理。 宋太祖趙匡胤好道,在未當皇帝時,就與道士陳摶有交往。趙匡胤稱帝后,仍樂意與道士探討治世養生之術。宋太祖開寶年間,李穆向皇帝推薦好道並對《易經》有着深入了解的王昭素,宋太祖徵召其入京爲國子監博士,並在皇宮中與其見面。王昭素時年已經七十七歲,但精神不衰。 見面後,宋太祖感嘆與王昭素相見恨晚,問其爲何不求仕途。王昭素委婉地回答說自己是草野的愚蠢之人,對於推進聖化起不了什麼作用。 宋太祖遂請王昭素講《易經》中的「乾卦」篇,在講到第五爻「飛龍在天」時(飛龍在天乃是人君之象),王昭素講論君道,援引古時帝王以爲左證,暗含勸諫之意。宋太祖問「此書豈可令常人見」,王昭素回答「此書非聖人出不能合其象」。 宋太祖很喜歡王昭素的忠直,又向他請教治世養身之術。王昭素說:「治天下,莫如愛恤百姓;養身體,莫如寡少嗜慾。蓋民爲邦本,本固則邦寧。故治國之道,莫如愛民也。欲爲身之害,害少則身安。故養身之道,莫如寡慾也。」簡言之,就是治世莫若愛民,養身莫若寡慾,治理國家沒有比愛惜百姓更重要的,養身沒有比清心寡慾更有效的。 宋太祖認爲王昭素說得有道理,就將「治世莫若愛民,養身莫若寡慾」寫在屏風及几案上,以便警醒自己,時刻不要忘記。這就是歷史上「受言書屏」的故事。 宋太祖還向王昭素詢問民間的一些事情,他皆以實告之,沒有任何隱瞞。宋太祖希望他可以留下做官,但志不在此的王昭素以年邁爲由予以推辭。宋太祖遂授其爲國子監博士,賜茶藥及錢二十萬,留了一個多月後,讓他回家養老。 八十九歲那一年,王昭素卒於家中。其一生以仁心廣爲人知,有不爲人所知的隱德。 (參考數據:《儒林傳》、《宋史》、《續資治通鑑長編》)△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0/8/21/71319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