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王昭素品行卓绝 宋太祖受言书屏(图)
 
许茹
 
太祖认为王昭素说得有道理,就将「治世莫若爱民,养身莫若寡欲」写在屏风及几案上。图为清代《彩绘帝鉴图说》之宋太祖「受言书屏」。

【人民报消息】北宋时期,都城开封酸枣县有位叫王昭素的士人,不仅满腹经纶,而且品行卓绝。他博通《九经》,兼研究老庄学说,对《诗经》、《易经》尤为精通。他认为三国魏王弼、东晋韩康伯注释的《易经》及唐代孔颖达、东汉马融的疏义都没有很好地道尽其内涵,所以写了《易论》二十三篇。 王昭素从小就淡泊名利,不好功名,反而对修道十分感兴趣。他常常聚徒教授,传播德化之道。他的品行同样卓绝,乡里人无不尊敬和称赞他。每当乡里人之间发生争执,他们大都不去找官府理论,而是来找王昭素,由其判定是非,由此可见其在民众中的威望。 古代出行除了骑马,还可以骑驴。王昭素家中就有一头驴,他出门常常骑驴,乡里乡亲有事也来借驴。每次有人借,即便自己有事情需要用驴,也都慨然应允。因此他每每出门前都要询问仆人当日是否有人来借驴,如果没有人借,他才安心骑着毛驴出门。 王昭素还擅相面。后来在宋太宗年间任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的李穆兄弟,曾跟从王昭素学习《易经》。他曾多次赞誉李穆,说李穆的理解力往往出乎自己的意料。他还曾对他人说:「李穆兄弟都是国家栋梁,尤其是李穆,他日必在朝廷为官。」 《宋史》上说,李穆小时候就擅写文章,后周时中进士。宋朝建立后,任多个官职。宋太祖拜他为左拾遗、知制诰。李穆以分析时政精辟而著称、参与编修《五代史》,还出使南唐,对李煜晓以利害。宋太宗时将其晋升为参知政事。李穆为人质朴忠厚,谨言慎行,待人宽厚,好荐后进,深信佛典,善谈命理。 宋太祖赵匡胤好道,在未当皇帝时,就与道士陈抟有交往。赵匡胤称帝后,仍乐意与道士探讨治世养生之术。宋太祖开宝年间,李穆向皇帝推荐好道并对《易经》有着深入了解的王昭素,宋太祖征召其入京为国子监博士,并在皇宫中与其见面。王昭素时年已经七十七岁,但精神不衰。 见面后,宋太祖感叹与王昭素相见恨晚,问其为何不求仕途。王昭素委婉地回答说自己是草野的愚蠢之人,对于推进圣化起不了什么作用。 宋太祖遂请王昭素讲《易经》中的「干卦」篇,在讲到第五爻「飞龙在天」时(飞龙在天乃是人君之象),王昭素讲论君道,援引古时帝王以为左证,暗含劝谏之意。宋太祖问「此书岂可令常人见」,王昭素回答「此书非圣人出不能合其象」。 宋太祖很喜欢王昭素的忠直,又向他请教治世养身之术。王昭素说:「治天下,莫如爱恤百姓;养身体,莫如寡少嗜欲。盖民为邦本,本固则邦宁。故治国之道,莫如爱民也。欲为身之害,害少则身安。故养身之道,莫如寡欲也。」简言之,就是治世莫若爱民,养身莫若寡欲,治理国家没有比爱惜百姓更重要的,养身没有比清心寡欲更有效的。 宋太祖认为王昭素说得有道理,就将「治世莫若爱民,养身莫若寡欲」写在屏风及几案上,以便警醒自己,时刻不要忘记。这就是历史上「受言书屏」的故事。 宋太祖还向王昭素询问民间的一些事情,他皆以实告之,没有任何隐瞒。宋太祖希望他可以留下做官,但志不在此的王昭素以年迈为由予以推辞。宋太祖遂授其为国子监博士,赐茶药及钱二十万,留了一个多月后,让他回家养老。 八十九岁那一年,王昭素卒于家中。其一生以仁心广为人知,有不为人所知的隐德。 (参考数据:《儒林传》、《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0/8/21/71319.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