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跛鱉千里 鼓舞所有世間人(圖)
 
容乃加
 
荀子以「跛鱉千里」,勸人持恆心方能積土成山,積水成淵,積善成德。

【人民報消息】西方寓言中有個家喻戶曉的「龜兔賽跑」故事,在傳統中國文化中,也用類似的比喻。戰國時代的荀子用「跛鱉千里」來勉勵人,鍥而不捨,勤勉修身,只要能恆心努力不懈,雖然條件差,終會有所成就。 《荀子.修身》:「蹞步而不休,跛鱉千里,累土而不輟,丘山崇成。」 人們知道龜鱉的行動緩慢,跛腳鱉更不用說了。然而,荀子說只要堅持不懈,跛腳鱉依然可以爬行千里;人要是持續不停地積土,也可堆成山丘。比喻只要努力不懈,持之以恆,儘管條件奇差,好像一隻跛腳鱉,也能有所成就。 說說字的意義,「蹞步」也作「跬步」,走路時踏一腳稱「跬」,另一腳再向前踏稱爲「步」,所以蹞步就是半步,一舉足的距離。《小爾雅.廣度》:「跬,一舉足也;倍跬謂之步。」荀子用「蹞步」來作比喻,顯現他的學問精到。一隻「跛鱉」,一舉足就只能走正常步履的半步而已。 跛鱉積半步而達到千里,沒有恆心怎能做到?字義和道理寓意都很明白了。 孔子作育英才,有教無類。荀子也是一樣,勉勵所有人以恆心來補充不足。荀子不論在修身或學習方面,他都用「蹞步」提醒人、激勵人要行千里就要勉力而行,持之以恆。 在《荀子.勸學》篇,他說:「不積蹞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在《荀子.修身》篇,他說:「蹞步而不休,跛鱉千里,累土而不輟,丘山崇成。」 荀子以海喻學問,以山喻修德,不論是勤學或修身都要從蹞步開始,一步又一步踏實而行,累積蹞步之功以致千里。「跛鱉千里」勉勵人鍥而不捨去實踐,達到爲學和修身的人生目標。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舍)。」聰明才智再高,也不能一蹴可及,唯有「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荀子.勸學》),鐵杵磨成繡花針。 荀子看到天下人的大通病是沒有恆心,不論聰明才智高低的人都有這種問題,所以他明白說道:「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爲不成。」路雖近也要去行,老在原地踏步也到不了;事雖小也要動手做,不開始做永遠也做不成。這是人人都能感受的經驗。看那時光荏苒流逝,曾經有過同一個目標的人,有的成功達到終點了,有的半途而廢,也有的完全沒有行動,差距之間,反應實踐和恆心的差異。 下功夫修身時,荀子又提到清楚掌握方向、目標的重要性。如果不明道路,失去方向,迷了途一進一退,一左一右,找不着北,那麼即使最優秀的良驥也走不到目的地。而且在判斷目標方向時,即使開始的蹞步之差也可能造成千裏之誤的結局。 漢代賈誼提醒人修身要重視「審微」的功夫,他說:「墨子見衢路而哭之,悲一跬而繆千里也。」開始的半步之差可能導致誤入歧途,失之千里的後果;大亂不也是從最初微小的差錯開始的嗎? 不論爲學或修身的成果都不是唾手可得的。荀子以「跛鱉千里」,勸喻人持恆,「積土成山,積水成淵,積善成德」,持恆累積學識,持恆修出高德大善的聖人之心,而這一切都要從蹞步做起。人們應該都懂得這番道理,實踐時就看人的「恆心」到不到位了。△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0/6/14/70990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