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春秋時期 戰場上的貴族風範(圖)
 
宋寶藍
 
春秋,蟠虺紋鼎。

【人民報消息】一般世人的印象中,戰場上是敵我雙方激戰,人們會不擇手段,不顧一切追求勝利。但回溯兩千多年前,春秋時期打仗的場面是怎樣的畫面呢?兩國對陣,有國君擔心敵軍士兵是否受傷,特派使臣前去問候。爲救下臣,有國君闖入敵軍大營,還被護送出來。敗軍逃跑,兵車陷入泥坑,勝軍在後面追擊,還教敗軍如何逃跑……風趣的春秋戰場,貴族應有的風範消弭了敵我。 不辱不傷敵國君侯 魯成公十六年(公元前576年),鄭晉兩國征戰。晉國大夫韓厥率領下軍,大夫郄至佐領新軍。韓厥乘坐戰車追擊鄭伯。爲他駕車的馭者杜溷羅說:「快追,鄭伯的馭者已經嚇得心慌意亂,左顧右盼,注意力不在駕馬車上,我們完全可以追得上。」 韓厥說:「不能再羞辱鄭伯了。」於是就停止追逐。 《司馬法.仁本》說:「古者逐奔不過百步。」古代追擊敵軍不超過一百步,是爲軍禮。古人打仗很能剋制自己,按照當時的禮義,追敵軍只追一百步,超過這個範圍,就屬於非禮了。 此時郄至(又稱溫至)也趕到了,見鄭伯在逃,就去追擊。他的車右茀翰胡說:「我們另派一輛輕車,從小道追擊。我直接追上他的戰車,把他俘虜下來吧。」 郄至說:「傷害國家的君王,我們要受到刑罰處置的。」於是就停止追擊。 楚王遣使問候敵軍軍士 郄至與楚國作戰時,曾三次碰到楚共王的親軍。在戰場上,郄至見到楚共王時,一定要跳下戰車,脫下頭盔,向前快走幾步,以表示對楚王的尊敬。 楚共王派使者工尹襄送上一張弓去問候,並傳話說:「剛才戰事激烈,有一位軍士身穿淺紅色革皮軍衣,每次見到我,他都會快步致敬,可真是一位君子,他沒有受傷吧?」 郄至見到楚王的使者,脫下頭盔接受楚王的問候,說:「我是晉王的外臣郄至,今天跟隨我國主君作戰,託君王的蔭福披甲作戰,不敢拜受楚王的好意。謹向楚王呈報在下沒有受傷,感謝楚王的問候。現在戰事正在進行,我只能向您行軍禮致敬。」郄至三次向使者恭敬地行禮後,才退回到陣營中。 楚軍追擊教晉軍逃奔 魯宣公十二年(公元前597年),晉楚兩國在邲地(今河南鄭州北方)開戰,史稱「邲之戰」,又稱「兩棠之役」。當時晉軍戰敗,潰不成軍,只得匆忙逃跑。 在逃跑過程中,一輛晉軍的戰車陷進泥坑裏,馭手鞭打馬,但車子仍無法前進。在後追擊的楚軍教晉軍抽出車前的橫木。晉軍照做,但車剛走了幾步,又不動了。楚軍又教他們,先拔掉大旗,扔掉車轅上的橫木。晉軍照着楚軍說的做,終於從泥坑脫逃出去。 楚軍還照樣在後面追,但是追到差不多一百步,就停止了,因爲再追就屬於「非禮」了。逃跑的晉軍士兵在戰車上,回頭對後面的楚軍調侃道:「我們晉國打敗仗不多,沒有你們大國(楚國)的逃跑經驗多。」 以現代的角度領略古代戰場,這一幕既風趣又令後世感到震驚。逃跑者和追擊者之間不像敵我,倒像友人。那時的人們對自我的約束體現在戰場上,引發這樣的趣聞。 戰場上射君子 非禮 魯成公二年(公元前590年)六月,齊國討伐魯、衛兩國。晉國大夫韓厥、郄克率領晉軍八百乘戰車,援助魯、衛。戰前,韓厥夢見他的父親說:「打仗時,要避開左右!」 當時打仗通常一輛戰車三個位置(也有四位的),分別爲車左、車右和馭者。車左甲士持弓箭,負責射箭,是一車之長,又稱甲首。車右甲士持戈或矛,負責刺擊,還要爲戰車排除障礙,又稱參乘。馭者居中,負責駕馭馬車。韓父託夢讓他的兒子打仗時,避開左右的位置。 第二天開戰之前,韓厥就站在中間位置,負責駕馭馬車。齊侯(齊頃公)的護衛邴夏看見韓厥,說:「射駕車之人,他是一個君子。」 齊侯說:「既然是君子,還要射他,那是非禮啊。」於是下令只射韓厥左右兩邊的甲士。射車左,車左甲首中箭掉下車。又射右邊,車右的參乘也中箭倒在車裏。 晉軍將軍綦毋張的馬車壞了,看到韓厥的馬車空着,就請求上他的車。上車之後,無論綦毋張站在左邊還是右邊,韓厥都用手肘輕推他,讓他站在自己的身後,以便保護他。 臣子有忠義 被俘獲赦免 逢醜父見陣勢不佳,便和齊侯換了衣服和位子。快到華泉時,旁邊的兩匹馬被樹木擋住,戰車不能前進,逢醜父被困在車上。 這時,一條蛇從車底下鑽上來,逢醜父用手臂揮打,被蛇咬傷了。傷了手臂推不了車,齊侯正準備下車藏起來,被韓厥追上了。 韓厥挽好繮繩,站在假齊侯(逢醜父)面前一拜再拜,捧上一隻酒杯,加上一塊玉璧,進獻齊侯,請他一起去晉軍大營。這時逢醜父假扮的齊侯命令真齊侯下車取水,讓他趁機逃脫。鄭周父趕了副車,宛茷作車右,載着齊侯逃走,避免被俘的命運。 韓厥將假齊侯(逢醜父)送回大營。晉帥郄克曾出使齊國,見過齊侯。他一見逢醜父,就知他不是齊侯,想殺了他。 逢醜父大呼,爲自己申辯:「臣子代君主赴難,至今還沒有這樣的人。我是第一個,反而要被你殺害。」 郄克雖怒火中燒,但他終究是冷靜理智的君子,能夠聽得進他人的建議,哪怕是敵軍的申辯。於是郄克說:「他甘願代國君赴死,殺了不吉利。我赦免他,以勉勵那些事君以忠的人。」於是釋放逢醜父。 齊侯奔敵營救人 反被護送 齊侯逃脫之後,爲了找到逢醜父,三次進入晉軍中,但都被趕了出來。 當時狄軍和衛軍都是晉國的盟軍,在戰場上算是齊侯的敵方。齊侯每每獨自離開齊兵,衝進狄人的軍隊中,狄軍士兵反而抽出戈和盾來保護他。齊侯進入衛國的軍隊中尋找,衛軍也沒有傷害他。 因齊侯敢於到敵營中尋找自己的臣下,狄軍和衛軍反而很敬重齊侯,沒有傷害他。在古代戰場,這些貴族遵循的禮義,遠遠超出今人的想象。 (參考數據:《左傳》)△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0/5/19/70856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