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祁门名医汪机(图)
 
颜丹
 
汪机「行医数十年,活人数万计」,与其父「尝以医活人,至数千指」相比,已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人民报消息】安徽祁门一带自古名医迭出,但因「精通医术,治病多奇中」而被记载于明史《李时珍传》的却只有一位,那就是汪机。汪机,字省之,号石山居士。他生于儒医世家,其祖父汪轮、父亲汪渭及叔伯辈同族汪宦皆为名医。其父汪渭不仅精于医术,且著述甚多,而汪宦则是明嘉靖时太医院御医徐春甫的老师。 自幼习读儒家经典的汪机未能走上入仕为官之路,转而继承父业,踏上悬壶济世之途,这并非是因他一味听从父亲之命,而是源于「存心济物,志不在名」的父亲对他的谆谆开导与启发。 汪机自成为补邑庠生后,就屡试不利。但他父亲开导他说:「昔范文正公尝自祷曰,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意谓仕而不至于相,则其泽之所及,顾不若医之博耳。」在其父看来,良相之责在于「泽之所及」,要尽全力惠及天下苍生。入仕为官,若成不了良相,就不如用医术「益众」来得更深远、广博。在父亲的启悟下,汪机放弃学习「科举浮文」,开始研读「医家诸书」,以济物、活人为其毕生志向。 汪机最早被人发现其精湛的医术,就是因他治好了母亲多年的顽疾,后来还三次为晚年的父亲治好了重病。 据《石山居士传略》记载:「其母孺人病头痛,呕吐十余年,居士起之如故。以望公晚年三染疾,亦三起之」,「于是益加研究,诊治病者,百试百中,捷如桴鼓,声名益彰」。 汪机因「孝」、「事亲」而「究心医学」。此后几十年,「凡岐黄扁仓诸遗旨,靡不探其肯綮」,因此才达到「殊证奇疾,发无不中」的境界。可见,他毕其一生,博览医书、潜心钻研医学经典,是实现其医术超凡、精湛的必备条件。 直至年逾古稀,汪机依然手不释卷,尤其对《灵》、《素》、《难经》、《伤寒》等中医古典专著甚为精通。同时,他倾尽心力,花费大量时间整理、编补医学古籍。自天命之年著书立说,一直笔耕不辍。 他为撰写出《医学原理》而「朝究暮绎,废寝忘食,经历八春」;为整理出《伤寒选录》而历经数十年;为订正《脉诀》中的偏误,多次徒步往返于祁门与歙县之间,以重金抄录《脉诀勘误》,最终完成《补定脉诀勘误》一书。 汪机「行医数十年,活人数万计」,与其父「尝以医活人,至数千指」相比,已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父亲很欣慰地对他说,「你有如此高明的医术,功名利禄又有什么好羡慕的呢!」 作为儒医,汪机对父母尽孝,也以一颗仁心来对待百姓。无论远近亲疏,是凡来求医问药的患者,他都「竭力治之,至忘寝食」。而对于无法救治的人,他也直言相告,从不隐瞒。他常说,身为医者「不可轻视人之生死」。他还免费为穷苦的病人进行治疗,甚至资助其药物。 明朝嘉靖年间,祁门突发瘟疫,一时间死亡相继,哭声载道。汪机心系当地百姓,于是自己出资购买药材,并配制成汤药,盛放在家门口的大瓦缸中,免费施予民众。未久,瘟疫得以遏制,得救之人不计其数。 嘉靖已亥年(公元1539)十二月,一代儒医汪机在故乡祁门与世长辞。 (参考数据:《石山医案刻序》、《石山居士传略》)△ (有删减)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0/12/13/71869.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