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的真相
 
李志寧
 
2005年5月12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中國經濟的真相非常令人擔憂

GDP中的1/3供養占人口總數1 %的富人吃喝玩樂、狂嫖濫賭

作者說:「依我看,沒有腐敗、或腐敗氣味不太多的錢款,在GDP中佔1/4 左右,但養活了99%的民衆;而腐敗之款,在GDP中約佔1/3左右,它則供養占人口總數約1 %的富人無憂無慮地吃喝玩樂、狂嫖濫賭。」作者根據各種數據詳細分析得到的估計,非常驚人。

說到中國的經濟,主流經濟學界和電視報刊給廣大人羣的印象是:經濟發展的速度極快,以前叫「騰飛」,現在則是8 %;中國人民的生活已經達到了「小康」;中國的GDP 、外貿總額什麼的也已創造了巨大規模等等。還有的報刊渲染說,我國13年來的經濟取得了驕人的成就,爲二百年來所未有!聽這說法,令人摸不透200 年前的中國究竟出了什麼神奇。現在,當世界不少國家的經濟發展發生「減速」、有的國家還發生了「經濟衰退」的時候,只有我們中國的經濟「風景這邊獨好」,仍在「健康、穩定、持續」地高速發展着,並且可以一直持續到本世紀中葉,直到超過當今世界經濟的龍頭「老大」——美國!

但是,話說得太妙,往往反而會令人生疑。我國曆史上有個特點,凡是真的 「形勢大好」時,例如1963-1965 年的經濟調整時期,報刊上倒也並不怎麼湊熱鬧式地跟着大聲叫好。而到了 1960年經濟空前困難的時候,主要報刊上卻整日價「形勢大好」、「形勢極好」、「形勢一派大好」的標語口號式宣講滿天飛;到了1967年7-9 月份,全國武鬥、天下大亂,這時候卻反倒說是「形勢大好,不是小好,整個形勢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好」!可見,形勢到底如何,還不能光看怎麼說的。

況且,目前中國經濟在「宏觀」上的不少統計材料,令人感到並不能放心。例如,人們說中國經濟正在「健康」發展,但怎麼診斷出一個國家的經濟是否真的健康?我想,第一條診斷標準不應當是「發展速度」,而應當是「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平衡。就像一個孩子那樣,抽條太快,長成了豆芽菜,體內失去了勻稱和均衡,未必就是健康。那麼,中國的經濟發展的「供求平衡」的狀況,到底怎麼樣呢?

著名經濟學家們在電視裏講:我國一個是投資增長,一個是外貿增長,有了這兩件寶物,中國的經濟發展就是平穩的,供求也就是平衡的。但這種說法並不合乎邏輯,單有投資增長和外貿增長,並不能保證經濟達到「供求總平衡」。而且事實也恰恰相反,數據顯示:中國的「總供給」已經大大超過了「總需求」,出現了非常的不平衡。今年,不僅沒有一種商品供給不足,而且商品種類中 86%均供過於求,而且國內的「庫存積壓商品總值」已經高達4 萬億元之巨!這個數字在1996年約爲1.33萬億元,經過5 年,於去年達到3 萬億元庫存。而現今僅只1 年,就飛速脹大到了4 萬億元,它與GDP 的比例約爲41%。這是個令人恐怖的比例,但在我國似乎沒有人因此恐怖,大家仍然興高采烈,高唱讚歌或者大扭秧歌。但要知道,在西方國家,這個比率通常不會超過1 %!

再看看商品房,據統計,1999年的前5 個月,我國住宅投資額、商品房竣工面積均比頭年同期增長3 成多,而商品房銷出的面積,僅比頭年同期增長13.65%,也就是說,我國商品房的空置率很高。因1995-1997 年叄年的商品房可供量爲44018萬平方米,因此計算出當時的商品房空置率爲16%,當時有專家說,這種比率是一個「危險期」。但中國人對什麼「危險」歷來是滿不在乎的。果然,3年過去了,大家相安無事,時至2002年7月底,據報道,全國商品房的空置面積仍在大增,已經高達1.2 億平方米,比起3年前增加了3000多萬平方米,全國商品房空置率居然已高跳爲26%,這個數據是美國的4 倍、是香港的8 倍、是國際警戒線的2.5倍。但直到今天,仍然是全國遍地大興土木,拼命地蓋着華貴大廈,商品房價格也居高不下,有誰真的拿「危險期」當回事了嗎?

由於發生了這樣嚴重的「供需失衡」,在我看來,縱使金融業沒有腐敗的問題,僅只由於我國消費品及商品房的高度積壓,國家的金融都會自然而然地發生難以避免的高「呆賬」率。因爲商品積壓麼,因此全社會資金就必然陷入週轉不靈。何況,目前在中國腐敗已經浸潤了各行各業、正在深入骨髓。中國的「壞賬率」到底有多高?始終沒看到清楚的材料。人們的猜測在20-60 %之間。2002年2 月間央行行長表示,2005年底一定要將我國不良貸款率降到15%。這個15%其實也是個超高指標,但還要使用3 年的時間,並使足一把勁兒來爭取,可見目前我國呆賬率之嚴重。而獲悉,西方國家的銀行不良貸款率,居然通常也僅有1 %!

可見,中國經濟的「庫存承受力」和「呆賬承受力」,的確是異乎尋常!在這一點上,中國人真是了不起。若是西方國家,41%的庫存率,26%的商品房空置率,30%的銀行壞賬率,它們早就完蛋了。

以上數據表明:中國的「總供給」大於「總需求」,不是大了一點,而是實在太大了。

那麼,令人不解的事情來了,我國的經濟再繼續高速發展下去,已經過大的「總供給」不就更加大了嗎?在目前「積極的財政政策」下,國家甚至大量舉債,進行投資,用以彌補來自民間的氣力不足的「總需求」。但無論是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或是投資電力、輸氣、乙烯項目之類,還是製造業,總之,錢花了,雖然醫得眼前瘡,但不可避免的進一步的結果只能是:「總供給」在以後只會越來越巨大。

這樣,投資越多,生產得越多,然後「總供給」進一步與時俱進地膨大,「總需求」只能相對的愈益不足,商品就更是賣不出去,日後的工商業必定就會更加艱難……。從而,形成人們常說的「惡性循環」。

顯然,若要打破這個惡性循環,只能擴大總需求,讓總供給有個去處,方能盤活企業資金、使企業能進一步生產而不出現銀行呆賬,因而改善資金市場和勞動力市場的狀況。因此,爲了「擴大總需求」,經濟學家們一直在呼籲「擴大內需」。擴大「內需」,顯然是個很正確的看法。因爲中國的「出口總額」在國內的GDP 中,只佔20%,這雖然比美國的7 %的比率大不少,但與歐盟諸國相比也並不算大。反正,因此可以看出:儘管在世界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我國的出口總額還是增長不少,但畢竟「外需」在我國只佔一小部分。而GDP 中80%還是須由「內需」來消化。

那麼,我國的「內需」情況到底怎麼樣呢?

先看廣大羣衆的消費力吧。照理說,這個消費力應當主要來自全國「工資總額」,所以,不妨先看看中國的「工資總額」的情況。

全國工資總額,應當是我國清白的「合法收入」的一個大頭。它到底有多少呢?1999年的全國「工資總額」僅有0.987545萬億元; 2000年也只有 1.065919萬億元!2001年的材料,不知爲何,我在網上至今沒有查到。據我估計,就是到了2002年,全年工資總額也就在1.2 萬億元左右,不會高到哪兒去,因爲今年國家職工沒有漲工資。而2001年國家財政給全國4500萬人漲工資,也就是拿出了700多億元。若是這700 多億元都流進了消費品領域,要消化掉3-4 萬億元庫存,也正合了一句成語,叫「杯水車薪」吧。

關於「工資總額」,根據2000年的《中國統計年鑑》,我曾把「工資比重」的情況計算如下:(數據略去)

根據《中國統計年鑑》,以上數據均爲「當年價格」,因此不是「可比價格」,所以不表明增降「指數」;「工資總額合計」是指國有、集體和其他所有經濟單位的職工工資總額合計。它包括的範圍是:

(1 )計時工資
(2 )基礎工資
(3 )職務工資
(4 )計件工資與計件超額工資
(5 )各種獎金
(6 )各種津貼
(7 )加班工資
(8 )其他工資

在《中國統計年鑑》裏,「國有經濟單位」,除了各種經濟行業以外,還包括:

(1 )國家機關、政黨機關和社會團體;
(2 )科學研究和綜合技術服務;
(3 )教育、文化、藝術和廣播電影電視業;
(4 )衛生、體育和社會福利業;
(5 )社會服務業。

從這份表上,人們不難看出:我國的「工資總額」在GDP 中的比重是很低的。而且這個比重,在改革以來的絕大多數年份裏是負增長。正因爲我國「工資總額」的比重如此之低,所以,腐敗這匹「野馬」在中國才有了廣闊的錢財世界可以縱橫馳騁。

在這樣一個很低的「工資總額」之下,1995全國的工薪收入者平均月工資不到460 元;而直到 2001 年,也就只有780 元左右。甚至在生活費用頗高的北京,據宣佈,人均月工資收入大約也就1000元左右。當然,這裏都是「當年價格」,不是「可比價格」。

我們還可以吃驚地發現:1998年的數據是,美國的平均工資是中國的47.8倍,日本則是中國的29.9倍,而韓國是中國的12.9倍。而數據還表明:韓國在1962-982年20年間的經濟發展奇蹟中,平均年增長率也不過就是8.3 %。而據我國公佈的統計,我用幾何平均法計算了一下,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從1978-1999 年的22年間,平均增長率高達9.6 %,比當年韓國「起飛」的速度要高。韓國60年代初的「人均國民收入」也不過90多美元,它的平均工資怎麼會比我們高上10幾倍呢?我們的錢都到哪去了?

我國的工薪收入者以外,絕大多數城市居民也並不是「高收入」。公開的統計材料就能說明這一點。例如,2001年被認爲是我國城市家庭收入「有較大幅度的提高」的1 年。據宣佈,全國的城市居民家庭年均可支配收入爲6860元,按可比價格比2000年增長了8.5 %,若城市家庭平均3.58口人,那麼每月可支配收入是6860元÷12=571.67元,老天爺爺,人均竟只有區區 159.68 元!

所謂「可支配收入」,在統計上的「定義」是指:「被調查的城鎮居民家庭在支付個人所得稅、財產稅及其他經常性轉移支出後所餘下的實際收入。」但是我發現,儘管都是國家公佈的數據,但「可支配收入」和「全國工資總額」兩項數據是對接不上的。

據網上報道,國家統計局發言人稱,2002年一季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2元,同比增長7.5 %,扣除價格上漲因素,實際增長6.9 %。這個數據使我感到奇怪,如果是「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就是說,1 年起碼可以達到人均7008元,那麼3.6-3.8 億城市人口的可支配收入總計就將爲2.5-2.7 萬億元。實際上,全國的工資總額只可能有1.1-1.2 萬億元。所以,我疑心這裏是否錯將「戶均」說成了「人均」,但再一算,仍然不對,如果按「戶均」計算,那可支配收入總額將只有6900-7500 億元,又太少了。總之,牛頭有點對不上馬嘴。我想,如果是隨機取樣的抽樣調查,爲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7000元,那麼城市人口收入在總量上就超出了「工資總額」約1 倍半。難道我國城市的普通居民的「灰色收入」有1.5 萬億元嗎?只能用一句南方話說:天曉得!

這裏可能還不包括富豪們的「黑色收入」。

我們再來估計一下老實巴交的中國勞動農民主體的收入

據網上報道,國家統計局發言人說2002年一季度農民人均現金收入594 元,比頭年增長1 %,考慮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3 %。但在我看來,這個數字是否有點過大?照此計算,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全年就將近2400元,中國農村約有10億多人口,那麼全體農民的全年收入將超過2. 4萬億元,佔了GDP 的1/4 。這有可能嗎?

但是,僅據上面國家統計局的算法,農民的人均收入也只及城鎮居民人均收入的1/3 。而從城鄉居民的儲蓄存款的比例來看,90年代以後,農民儲蓄的比例逐年下降,約每5 年下降5 個百分點,據悉1999年只佔23.7%。因此1999年10億農民儲蓄的總量約1.4萬億元,人均存款只有 1400 多塊錢。但即使這麼點錢,我也很懷疑到底是否真有。近兩年到底還會增加多少?銀行部門和統計局應當能算出來,只是沒有公佈。從這些數據看來,我認爲,全國勞動農民不大可能1 年花掉2.4 萬億元。據統計,在農村,年收入在「平均收入」之上的人僅佔20%左右,近80%的農民收入低於「平均水平」,他們的生活肯定比較困難。

因此,全國勞動農民的消費力,可能比城市的消費總量還要略差些。

讓我們再從宏觀上看看「居民儲蓄」吧

自從改革以來,直到1999年時,除了1995年以外,從來沒有「居民儲蓄增加額」超過了「工資總額」的時候。但即使這樣,也顯得事情有些不對頭,因爲 「儲蓄增加額」相當高,幾乎可以約等於「工資總額」的80-90 %。1995年,「居民儲蓄增加額」居然比該年的「工資總額」還多出44億元。這已經是很奇特了,但更奇特的事情還在後面。

當我知道了今年5 月末居民儲蓄「突破8 萬億元」的消息時,又看到「定期儲蓄」從2001年末的26.3%猛漲至2002年5 月的56.1%。我就感到,這是全社會腐敗加速的明確信號。我寫了文章,企圖說明這個問題。我國從2001年9 月至2002年5 月,僅只3 個季度,居民儲蓄就提高了1 萬億元,從7 萬億元達到8 萬億元。這就是說,若是4 個季度的時間,居民儲蓄將達到1.25萬億元的增長。我認爲,1.25萬億元這個數字非同小可,因爲我們不是西方國家,我國的「工資總額」在GDP 中比例甚小,只有11-12%,近90%的錢不明去向。如前所述,1999年的全國「工資總額」僅有0.98萬億元;2000年也只有1.06萬億元! 2001年的材料至今尚不清楚。但清楚的是:目前鉅額「新增儲蓄額」將會大大超出「工資總額」!1995年不過超出了44億元。今年可好!起碼將會超過 1000億元了。

但後來的事實,又遠遠超出了我的想象。

據報刊興奮宣佈的消息,國內居民儲蓄總額至9 月末已經高達8.45萬億元!這就是說,從去年 9月末的7 萬億元到今年9 月末,1 年之間,居民儲蓄總額居然狂漲了1.45萬億元!比我原來預計的還要高出2000億元,我看,「新增居民儲蓄」將超出「工資總額」高達3000億元了!這原因不說自明,就因爲巨量「來源不明」的錢擁入了「居民儲蓄」,才會造成這種景象,所以,腐敗在加速,而且在急劇加速……  特別是2002年,中國富人追求腐敗的厲害度,實在是非同一般。

這裏有兩個問題很清楚:

(1 )工資總額是勞動者們的活命之水,不可能都進入居民儲蓄。按照目前經濟學家們誇張的計算,就算恩格爾係數已達到50%左右,中國已取得了偉大成就,那也表明,中國工薪老百姓起碼還需要5000億元用於吃飯,農民的吃飯問題也還需要一個大數目。由於目前中國城鄉收入差距巨大,我們先說城市,即3.6億城市人口每人平均每月吃飯要用掉109-115 元錢,從日常生活經驗看,似乎差不多。另外,每人每月還要約用120 元錢用來買衣服鞋帽、市內交通、孩子上學、老人生病、房租(或購房)、買日用品等。夠不夠?這樣一來,似乎把那些沒有「腐敗」氣味的「工資總額」就用得差不多了。

城鎮普通居民1 年裏到底能存款多少?普通農民1 年裏到底能存款多少?以我以前的估計,全國老百姓每年增加長期存款(無論活期定期)能有個2000億元(城鄉各1000億元)、即總收入的1/10也就不錯了。但我們目前1 年增加的儲蓄總額竟高達14500 億元,比我想象的多出14 -15倍來。這就是說,現今銀行中90%以上的新增儲蓄額,特別是定期儲蓄,並非來自工薪一族,起碼不是來自該族的工資收入部分。

(2 )既然新增居民儲蓄的主要部分不是來自「工資總額」,那麼,目前這憑空掉下來的1.3 萬億元以上的新增儲蓄,到底是從哪裏來的呢?答案只有1 個,腐敗。

在我看來,腐敗的金錢有幾個流向:一是流向國外,一是流向豪華的洋房、汽車、還有出國旅遊、吃喝嫖賭等,再就是大量進入了「居民儲蓄」。爲什麼呢?讓我們來分別看看。

中國大量的腐敗黑錢正湧流向國外,美國、澳洲、東南亞無所不有。據報刊材料,我國1997 -1999年以「攜款潛逃」爲標誌的資本外逃爲520-530 億美元,那麼,2000-2002 年被腐敗分子「席捲而去」的錢又有多少呢?假設按照「居民儲蓄」的那種增長速度,起碼應當達到600- 800億美元了,也就是6000億左右的人民幣。當2001年普通人民的人均月收入僅只有780 元時,可以氣死全國人民的是,數千個或萬餘腐敗分子竟然能把幾千億元搞到國外去!這裏邊是否也有國家機關或人員的失職問題?我們沒有見到任何人因此「引咎辭職」,而只見人們不斷地在易地做官,歌功頌德。
  
我看,中國黑錢大量外逃的規模,應當引起國人的重視了。

所以,居民儲蓄的狂漲,並不表明「整個人民」的收入水平提高。爲什麼居民儲蓄既不向消費分流,又不向投資轉化,少數人收入的腐敗性就是深層次上的原因。對此,經濟學家們通常是不加考慮的,或者他們不屑於講這些事情。到底爲什麼?有人說,可能因爲有的經濟學家自己就是百萬富翁、甚至是億萬富翁的緣故。

既然每年有一萬幾千億元的錢進入居民儲蓄、而且又來路不明,是不是應當查一查呢?檢查來路不明的錢是否國家的職責?我看是沒有問題的。特別是那些大戶的錢。否則,國家的各種銀行豈不是成了「洗錢」的大塊肥皂了。如果實在不願意查,那就會令人疑竇叢生。人們過去指責瑞士的銀行制度包庇壞人,爲其洗錢,但若是國內的銀行也可以允許居民存起大筆的錢而不問其來源,那中國的銀行豈不變成世界最大的「洗錢」場所了?那麼,國內的貪官也就變成名副其實的 「制度的產物」了。

在國內,由於各商業銀行從來不問存戶鉅款的來源,不需要任何鑑定或監管,而且曾經長期有「中國特色」地不採取儲蓄實名制,所以,20年間中國成爲世界最大的、理想的洗錢場所。經濟學者們也很配合,他們將存錢稱爲「隱私」,似乎誰要過問,就會破壞市場經濟!誰就是「紅眼病」!那就成了不得了的罪過,似乎比洗錢的「罪」還要大。所以,不管那些人是從如「北京西客站」這樣大大小小的建設工程中、九江防洪堤那樣一些「豆腐渣」工程中、還是挪用私分叄峽移民款,還是從各式各樣的行賄受賄大量弄到黑錢,他們就都會毫無顧忌地將錢存到銀行,以後再用來投資、買房、購車、嫖賭……。因此,在中國,黑錢、白錢和黃錢,都一概自由地流來流去,好像一切都順理成章。這種對「暴富者」的嬌縱,如此大量地氾濫,在西方法制國家是根本不能想象的。

讓我們再從宏觀上大致估計一下中國的「腐敗量」

腐敗,簡言之,就是「非法收入」。那麼。首先來看中國的「合法收入」究竟有多少。按我的理解,中國的「合法收入」大致可以分爲如下幾種:

1 、工資總額;
2 、農民的農牧漁副等業的勞動收入;
3 、自由職業者的合法經營收入;
4 、私營業主的那部分合法的所謂「紅利」;
5 、稿費、專利費等「知識產權」收入;
6 、少量灰色收入,如少量合理的「勞務費」;
7 、居民正當收入的存款利息。
  
除上述各項「收入」以外的各種「收入」,是否都是「腐敗」,還可以探討。但可以確定爲「腐敗」的是:

1 、貪污、行賄受賄、公款私分、權錢交易的「回扣」「好處費」等形式得來的錢款;
2 、刑事犯罪,如搶劫盜竊、高技術犯罪、各種詐騙等得來的錢款;
3 、妓女所獲得的錢款;
4 、非法攤派、非法集資;
5 、大部分「灰色收入」;
6 、用於權勢者享受、大吃大喝、公費旅遊、公費出國遊樂的公款,也是腐敗之一部分。

分析的困難是,我們很難得到上述各種「收入」的確切數據,所以,對全社會「腐敗量」的計算,就會有很多困難。例如全國官員貪污收入的「總量」 到底有多少?就很難計算出來,國家統計局也沒有公佈過類似統計。而上述第6 項的錢款,在「官員腐敗」的現象中也起了很大的作用,這些還不能計入「貪污總量」。所以,腐敗,除了可以並應當「量化」爲有權者們的「貪污總計」,給人們一個數量概念,還表現爲一種社會醜惡行爲不斷擴張的趨勢。例如單位用公款給「領導人」買昂貴的商品房、或高級的專用設備,也不是廉潔,而是一種腐敗。現在還有一種現象,即「有權者」並不一定就是單位領導人,掌握這各種權利的人,即使是醫院收款員,手持罰款本的警察,都可能利用手中的「權力」來爲自己謀利。這已經是非常可悲的一種深入民族骨髓的腐敗。

所以,「愛國」可以,但千萬不要愛屋及烏,不要同時也愛上我們國家的腐敗。

要估摸國內腐敗的「總量」,首先可以看看「不腐敗」的那部分共有多少。除「工資總額」和勞動農民的農牧副漁業收入這兩個大頭外,其他的很難查到國家的有關統計數據。例如文字工作者的「稿費總量」究竟有多少?但大概不會很多。自由職業者的收入總量是否有統計?也很難說。稅後的「存款利息」本來應是合法收入,但若是 「款」本身就是貪污所得,那麼「存款利息」也就很難被認爲全都是清白的。何況多次降息後,這部分錢的總量也不會太大,我估計每年也就在1000億元上下。至於私企業主的「紅利」,就和存款利息一樣,也不能一概而論地稱其爲「合法收入」,若是該業主在「原始積累」時就是靠「黑錢」或賄賂起家,那麼其「紅利」 也是不合法的。在中國,肯定有大量私企業主與腐敗官員的權勢勾結的現象,應予查處。至於腐敗私企的「量」有多少,像我這樣的普通研究人員更是無法查清的,必須由「有關部門」來查處。有人在報上曾開玩笑說,「有關部門」就是除了在文件中再難找到的單位。但是,若要真的查清並擊倒腐敗,還必須讓「有關單位」浮出水面,而且須在制度上使「有關單位」充滿廉潔官員,才有可能最後獲得成功。

我國以「工資總額」和勞動農民的勞動收入爲主體的、全沒有腐敗味道的正當合法收入,我估計,現今1 年裏其總量應當在2.2-2.3 萬億元上下。農村人口雖然約爲城市人口的3 倍,但是正當的、沒有腐敗氣味的農民收入,也應大致在每年1 萬億元上下。剩下的,是否全是「腐敗」?還可以研究探討。但依我看,城市裏帶有點腐敗味道的居民收入應在每年1.2-1.3 萬億元左右。也就是說,有腐敗氣味的「城鄉居民收入」總量當也在2.2 萬億元左右,另外用於腐敗「支出」的公款,還有一個廣大的數目。依我看,沒有腐敗、或腐敗氣味不太多的錢款,在 G DP 中佔1/4 左右,但養活了99%的民衆;而腐敗之款,在GDP 中約佔1/3左右,它則供養着占人口總數約1 %的富人無憂無慮地吃喝玩樂、狂嫖濫賭。

這種估算是否合理?還有另一個佐證。據公佈,我國200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已達到了3. 76 萬億元。若是工資總額1.1-1.2萬億元,農民的勞動收入1萬億元,兩項相加爲2.2 萬億元,就是說90%以上的人們的清白收入,可以佔到全國消費品零售總額(可不是GDP!) 的近60%。假若全國自由職業者的合法收入和消費還有10%的話,也就是說,起碼有30%規模的消費品零售總額爲「不清白」或「不怎麼清白」的收入買掉了的。該數量可以估爲1.1-1.2萬億元。此外,全國富翁婆們購買高級住宅和高檔汽車應當還有一個大的款數,若人均花100 萬元,就是13- 15萬億元,但它們不是1 年之內就花掉的,可以暫不考慮。很明顯,上述1 年間的全國腐敗收入,若是再加上「居民儲蓄」中「非工資勞動收入」的那個部分,也正巧是在2.2-2.4 萬億元規模。
  
這種估算是否準確,並不重要。但是否有理,卻很要緊。我國在宏觀經濟上出現了這麼多令人惶惑不解的地方,出現了腐敗的某種大趨勢,實在使得廣大人民很難放心。

在中國,80年代的「腐敗」現象曾經引起人民普遍不滿,但90年代後又大進了一步,我認爲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就是「賄賂公行」。行賄受賄都上了一個臺階,深入到了各行各業和各個角落,大大小小的權都和錢聯繫了起來,幾乎所有的人都在爲自己能多獲得錢、多多享受而奮鬥,並已經毫無顧忌。

我想,一個公然腐敗的社會,是不可能長治久安的。

 
分享:
 
人氣:18,671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