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曾慶紅整溫家寶未遂 江害楊尚昆曾是幫兇(多圖)
 
姜青
 
2004年4月24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有很多人不明白,爲什麼曾慶紅對推行江澤民的「三個代表」那麼賣力,他真不知道「三個代表」都臭了大街?他不但知道,他還多次譴責高級幹部不肯好好學習「三個代表」 ,看媒體的報導,好象中國最愛「三個代表」的就是曾慶紅,他儼然成了「三個代表」的唯一代言人!

曾慶紅真這麼崇拜江澤民嗎?別說崇拜,如果他看得起江澤民,那怕一點兒,他都不會向小兄弟透露自己是江的攝政了。「攝政」是啥意思,皇帝登基時年歲太小不能料理朝政,指定一個或幾個大臣來代替他治理國家,直至他自己可以拿主意爲止。清朝最後一個皇帝溥儀登基時才三歲,他的攝政王就是他的父親。對於七老八十的江澤民就不存在年齡問題,他的問題就是佔着茅坑不拉屎,佔王位不能謀國政,所以還得有個攝政輔佐。曾慶紅說自己是攝政,瞧不起江澤民的真意可謂昭然若揭。

既然曾慶紅自認爲比江澤民智力高,爲什麼要這麼抬舉江澤民呢?機關就在這裏。「三個代表」這根棍子一掄起來,中共高層沒幾個抵擋得了的,因爲大家都舉手同意讓「三個代表」進黨章、進憲法,成爲中共、中國的指路航標。所以曾慶紅就鑽了這個空子, 把「三個代表」當作他打人整人,制約胡溫的棍子。

高官都在罵江澤民和三個代表

今年一月中旬,在曾慶紅的授意下,由中組部、中宣部、中辦合編了一本《學習、實踐三個代表思想報告彙集》,彙集了上海市、山東省、重慶市、江蘇省、遼寧省、河南省、深圳市等地方黨委、政府貫徹三個代表思想所取得的業績,把一切都歸功於三個代表思想,即歸功於江澤民思想。曾慶紅知道「三個代表」狗屎不如,但他爲了凸出自己,時不時的搞出點兒動靜來。


二十一世紀醜劇
動向雜誌3月刊報導說,該《彙集》出籠後,在中央書記處內部就遇到了爭議,後送中央政治局審覈,終被否決,並被指責:搞這種「彙集」在組織上是錯誤的,在政治上也是錯誤的,其後果是干擾黨的中心工作,製造黨內分歧。黨內一些政治老人也看的很清楚。宋平、喬石、李鵬、朱鎔基、李瑞環、尉健行等,都發表意見予以斥責,說他們越權搞「彙集」,方向不正。喬石怒斥:有人借三個代表思想來突出個人、樹新思想理論權威。

曾慶紅搞《彙集》碰了釘子之後,在二月中旬又叫賀國強和劉雲山搞了個《務實貫徹實踐三個代表思想新高潮的意見》文件,部署在二月下旬發出,後來被政治局擱置了。

這個文件愚蠢的指出:貫徹三個代表思想,遇到人爲的阻力、干擾和消極抵制,來自上層建築,來自黨內領導幹部。該《意見》文件羅列的「人爲阻力、干擾」如下:「三個代表思想空洞論」,「三個代表思想脫離實踐論」;「三個代表思想是形式主義論」;「三個代表思想是爲歌功頌德(指對江澤民)論」;「三個代表思想是務虛論」……。

這種《意見》文件等於是民意調查,透露了中共裏多數高官都在罵江澤民,罵「三個代表」。怪不得曾慶紅給江澤民做攝政呢,曾的蠢勁兒也就只配給江戲子出餿主意。

但曾慶紅卻操控中央書記處,下令暫緩向外播發,又通知省部級領導暫緩對溫家寶講話作內部傳達。他的理由是,這個講話必須增加和突出「三個代表」思想,然後才能發出。有些高官說:表面上曾慶紅在維護老江,實際上是他妒忌人家溫家寶,要發點小壞,顯示自己有多大膿水兒,曾山怎麼生出他這麼個東西來!

在二月二十八日中央政治局組織生活會上曾慶紅又一次遭到嚴厲批評。但他並沒有承認錯誤,除了撫皮撩草說些空話之外,對一些人批評他「個人主義凌駕集體之上」、「政治上有野心」等,都表示不承認、不接受。

曾慶紅處境悲慘


1988年3月人代會在北京舉行,楊尚昆(右)當選
國家主席,前屆主席李先念祝賀。
以前靠老母親鄧六金的面子曾慶紅化解了不少危機,但2003年7月16日上午6時,鄧六金在北京醫院病逝了,曾慶紅的麻煩就接踵而來。

1907年8月3日出生的楊尚昆死了不少年了, 一直有人提出楊尚昆死因可疑,楊白冰懷疑是江澤民爲了把握軍權而下手的,聽說中央成立了一個「楊尚昆死因調查組」,最近調查來調查去竟然約談了曾慶紅。這是什麼意思啊?!曾慶紅的回答更有意思,說自己與楊尚昆的關係雖不夠親密,但楊尚昆的離奇「病死」絕對與自己無關。曾慶紅最後辯解道:「他死了我能得到什麼好處啊,受大益的不調查,調查我幹麼?」調查組的反問了他一句:「你的意思是說楊尚昆的死因確實有問題了?你說說看,誰最受大益?」 能言巧辯的曾慶紅如何回答的,據說是江澤民最關心的問題。

曾慶紅被江澤民推進軍委,但沒給任何職位,江讓自己的兒子江綿康握有實權,任南京軍區副政委,江綿恆掌控軍隊和地方的信息高科技大權;在香港七一大遊行之後,曾慶紅被江澤民任命管香港事物,明擺着是把他擱在刀尖兒上,這活兒江不會派自己兒子去。

看着曾慶紅真怪可憐的,如果沒有「三個代表」撐着,他想鼓譟還真沒有材料。

 
分享:
 
人氣:39,960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