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者致人大公開信 反對江澤民三個代表入憲 (圖)
 
2004年3月9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在中國快要將江澤民「三個代表」入憲之際,中國互聯網上正廣泛流傳着一封中國學者孟令偉的公開信。該文章呼籲中央領導要「慎重對待三個代表入憲的建議」。由於這封信件時值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召開之際,事件特別讓外界感到矚目。

亞洲時報記者王楚3月8日報導,該文指出,「三個代表」考其本由,歸根結底是對中國共產黨的要求,「將此具有特定針對性、鮮明黨羣性、突出教育性的要求性表述寫入憲法,作爲國民根本大法的指導思想,實難免不倫不類之嫌。」

文章又認爲,「三個代表」從理論的廣度深度及社會功能看,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並列還勉爲其難,作爲同等的憲法指導思想也就顯得牽強。

文章又反對在憲法裏出現「人格化」的理論,矛頭直指被傳希望把自己名字搬入憲法的江澤民。

文章指出:「憲法來自西方,而西方國家不允許將人格化的理論寫進憲法(認爲這樣做帶有宗教色彩,不符合憲法精神),不管這種理論公認度有多高,社會影響有多大。中國歷史上的第一部憲法--清廷頒佈的《欽定憲法大綱》,規定了皇權的至高無上性,並沒有人格化的思想和教義。辛亥革命後的幾部民國憲法,雖然良莠不齊,也沒有人格化的指導思想。」

可圈可點的是,該文直指「三個代表」不能和馬列毛思想看齊,並質疑「三個思想」未經歷史檢驗。該文說:「我們儘管可以說『三個代表』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一脈相承,但卻很難說『三個代表』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產生了劃時代的影響,經受了劃時代的歷史檢驗。」

該文作者又援引清朝歷史,指出把「三個代表」入憲,可能發展成爲「荒謬」局面。

該文指:「從中外歷史看,人格化的理論、思想入憲並不是慣例,而恰恰是特例。在一定的情況下,特例也許是必要的。但如果將特例延續下去成爲慣例,就會發展爲荒謬。」

孟令偉曾撰寫一本名爲《中國農民宣言》的書,據報道,他也曾在《改革內參》上發表了《反腐不靈說明了甚麼》一文,指出反腐成敗的關鍵在政治體制改革,而在原有政治體制框架中治理腐敗已接近於緣木求魚。

 
分享:
 
人氣:13,075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