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中國學者認爲美中關係前景悲觀
 
【人民報消息】美國之音2月21日報道,在美國總統布什訪華前夕,美國駐華大使雷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他對布什總統訪華日期安排在30年前尼克松總統對中國歷史性的「破冰之旅」這一富有紀念意義的日子,感到非常高興。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閻學通認爲,兩國外交人員刻意努力,希望通過時間的巧合,創造一個比較良好的政治氣氛,對雙方首腦會晤取得成果是有幫助的。

不過,閻學通也指出:「但是這個巧合並不意味著布什這次訪華,能夠像當年尼克松訪華一樣,使中美關係有那樣一個巨大發展。尼克松時期的訪問,使中美從敵人變成戰略盟友,不但有實質性的意義,而且非常的近,被大家稱爲一個半軍事同盟關係。」

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丁學良認爲,布什訪華日期的巧合,有一定的意義:「布什訪華,選定這個時間,本身這個象徵意義是很重大的,遠遠大過於它的實質意義。尼克松訪華使得世界上人口最多,也是最激進的共產黨國家,同世界上最大的資本主義國家之間有了外交關係。這個重大意義,怎麼樣強調都不太過份。布什訪華除了紀念這個破冰之旅以外,但在實質性的意義上,會有多少成果這一點,不應過高地估計。」

在如何評價中美關係現狀的問題上,閻學通認爲,今天中美之間的關係與30年前不同,首先沒有了當時蘇聯的戰略威脅,中美合作的戰略基礎,主要以反恐爲主,這樣一個安全基礎和當時蘇聯的戰略威脅來比,還沒有那麼大,所以中美雙方所形成的安全合作也不能和那個時候比:「中國和美國進行戰略合作的基礎不能說沒有,特別是911後反恐的合作基礎。但這個合作基礎需要擴大。如何雙方的合作基礎僅僅建立在反恐主義這一件事情上,雙方的戰略合作仍然不是太牢固。」

丁學良教授卻認爲,中美雙方之間雖然有很多合作的領域,但雙方的分歧,大於雙方的共同點:「嚴格地講,中美關係的共同點,比較小,而不同點則是比較根本性的。但比較起兩國間存在深層的問題,還得把問題看得困難的多,根源要深得多,解決的可能性要小得多。」丁學良指出,中美兩國的主要分歧,表現在布什政府對臺灣實質性的支持,遠遠超過克林頓政府,包括向臺灣轉讓武器,對臺灣高層官員過境美國的待遇,以及在臺海局勢萬一出現武裝衝突時,美國將會有什麼樣的動作等方面。他說:「在這些重要的問題上,布什政府顯然已經差不多觸到了中國政府的底線,我沒有說越過這個底線,但差不多碰到這個底線。這一點是雙方之間最深層的,最難處理的問題。」

閻學通也認爲,中美兩國在臺灣問題上的分歧越來越大:「以80年代美國對臺灣政策作爲標準,可以看出,中美在臺灣問題上認識上的差距越來越大,不是越來越小。」閻學通回顧說,80年代時,美國政府確實是遵循了中美雙方的三個聯合公報,不斷地減少對臺武器出口的數量和質量,而且有那種最終停止對臺武器出口的趨勢。但現在這個趨勢顯然沒有了。美國對臺出口武器的數量在不斷增長,質量在提高。從這個意義上講,中美在臺灣問題上的認識不是在縮小,而是在擴大。

在展望中美兩國關係的前景時,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閻學通認爲,中美關係發展的前景,既有合作又有鬥爭:「從近期的情況來看,中美之間在合作上是有限的,而雙方在鬥爭上也是有限的。短期之內看不到他們兵戎相見的危險,而且短期之內也不可能發展成軍事同盟。」丁學良卻對中美兩國關係的前景不甚樂觀。他說:「前景絕對不會像我們今天所聽到的官方的說法,會越來越好,我對中美關係看的比較悲觀的。因爲中美之間那些根本的屬於政治制度方面,屬於根本的國家利益方面,文化觀念方面,在短時期內無法解決,有重大的不同甚至衝突。」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2/2/22/19257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