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香港正在死亡?
 
【人民報消息】即將於10日出版的《時代》週刊亞洲版發表題目爲「香港正在死亡?」的文章。文章認爲,香港不僅同中國大陸競爭有麻煩,而且世界上其它地方相比也有困難。恢復香港的競爭能力不是無法做到,但必須付出代價。但香港政府似乎又不願意。

文章說,《時代》的姊妹刊物《財富》1995年發表一篇爲香港敲響喪鐘的臭名昭著的文章,預計主權迴歸共產黨中國的香港將不再是個生機勃勃的國際樞紐。對比隨後幾年的事實,那篇文章顯得幼稚,香港精英集團仍然把那篇文章作爲老外無知的例子。但是,香港高級官員最近宣佈要把香港建成「超曼哈頓」的時候也引起譁然。 在喧譁聲的背後,人們越來越擔心《財富》的預言。香港不僅同中國大陸競爭有麻煩,而且同依靠智力、而不是資產交易的世界競爭也有困難。當中國大陸保持經濟增長幅度的時候,香港連續三年停滯。對於「香港是否在死亡?」問題,一名著名律師回答說,「它已經死亡。」

香港的基本問題人所共知。它的工資和房地產價格都太高,政府太大。香港大學生不僅英語差,中文也差。公司都到大陸招聘,在香港解僱當地人。中國總理朱鎔基在九十年代中期擔任上海市長期間允許當地房地產泡沫破滅而不加干預。現在,上海和其它中國城市都充滿商機,因爲中國大陸城市的工資和房地產價格都是香港的一小部分。

恢復香港的競爭基礎可以做到,但必須付出代價。港元對美元聯繫匯率必須從七點八比一下降到十比一,出口商、服務業和旅遊業才能增長,但消費者就要受損失。但香港政府已經否定改變聯繫匯率,錯誤地堅持認爲,改變匯率將導致對於當地貨幣的投機。

另一替代方式就是允許資產價格和工資消脹,直到市場找到自己的平衡點。但政府擔心對於公司的負面影響,尤其是對銀行的影響;香港銀行嚴重依賴房地產收入。香港還擔心大量個人破產,因爲許多擁有住房的居民已經受到損失。這些被誤導的擔心凍結了辯論,沒有人關心降低房屋價格將帶來新的購買者和生意,創造就業。不降低開支,香港就沒有前途。

香港的問題不限於政治和經濟。香港七所資金充裕的大學沒有完成把香港變成一個創造性城市的任務。任何一個都市,沒有世界級的學術機構,就難以成爲重要城市。以香港城市大學爲例。今年年初,城市大學教授李少民被中國政府逮捕的時候,六百多名學者和李的同事呼籲公平和公開審判,校長張信康卻拒絕提供任何幫助。沒有學術自由,就沒有卓越成就。沒有卓越成就,那些大學就會成爲香港的負擔而不是它的資產。

香港商界也沒有多大幫助。香港非常需要一個促進市場力量、減少政府勢力的政黨。但香港商界領袖卻支持政府幹預房地產和股市,以此支撐他們自己的財富。他們不是面對自己的問題,卻指責英國,說前殖民主義者留下了「定時炸彈」現在爆炸。事實上,英國留下了世界上第三大外匯存底和法治。事實上,北京負責香港事務的官員,根據香港那些大亨們的建議,每年只允許港英政府出售五十英畝土地,在八十年代創造了房地產泡沫。由於土地供應太少,太多熱錢和對於香港前景的期望太高,因此造成香港目前這種狀況。

文章說,香港並沒有真正死亡,但在流血。但需要能夠面對現實,團結衆人,以接受短期痛苦換取長期利益的領導人。否則,香港在十年之後,不僅成不了「曼哈頓」,更不用說「超曼哈頓」,而是可能成爲「次上海」。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1/9/6/15629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