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香港正在死亡?
 
【人民报消息】即将于10日出版的《时代》周刊亚洲版发表题目为“香港正在死亡?”的文章。文章认为,香港不仅同中国大陆竞争有麻烦,而且世界上其它地方相比也有困难。恢复香港的竞争能力不是无法做到,但必须付出代价。但香港政府似乎又不愿意。

文章说,《时代》的姊妹刊物《财富》1995年发表一篇为香港敲响丧钟的臭名昭著的文章,预计主权回归共产党中国的香港将不再是个生机勃勃的国际枢纽。对比随后几年的事实,那篇文章显得幼稚,香港精英集团仍然把那篇文章作为老外无知的例子。但是,香港高级官员最近宣布要把香港建成“超曼哈顿”的时候也引起哗然。 在喧哗声的背后,人们越来越担心《财富》的预言。香港不仅同中国大陆竞争有麻烦,而且同依靠智力、而不是资产交易的世界竞争也有困难。当中国大陆保持经济增长幅度的时候,香港连续三年停滞。对于“香港是否在死亡?”问题,一名著名律师回答说,“它已经死亡。”

香港的基本问题人所共知。它的工资和房地产价格都太高,政府太大。香港大学生不仅英语差,中文也差。公司都到大陆招聘,在香港解雇当地人。中国总理朱镕基在九十年代中期担任上海市长期间允许当地房地产泡沫破灭而不加干预。现在,上海和其它中国城市都充满商机,因为中国大陆城市的工资和房地产价格都是香港的一小部分。

恢复香港的竞争基础可以做到,但必须付出代价。港元对美元联系汇率必须从七点八比一下降到十比一,出口商、服务业和旅游业才能增长,但消费者就要受损失。但香港政府已经否定改变联系汇率,错误地坚持认为,改变汇率将导致对于当地货币的投机。

另一替代方式就是允许资产价格和工资消胀,直到市场找到自己的平衡点。但政府担心对于公司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银行的影响;香港银行严重依赖房地产收入。香港还担心大量个人破产,因为许多拥有住房的居民已经受到损失。这些被误导的担心冻结了辩论,没有人关心降低房屋价格将带来新的购买者和生意,创造就业。不降低开支,香港就没有前途。

香港的问题不限于政治和经济。香港七所资金充裕的大学没有完成把香港变成一个创造性城市的任务。任何一个都市,没有世界级的学术机构,就难以成为重要城市。以香港城市大学为例。今年年初,城市大学教授李少民被中国政府逮捕的时候,六百多名学者和李的同事呼吁公平和公开审判,校长张信康却拒绝提供任何帮助。没有学术自由,就没有卓越成就。没有卓越成就,那些大学就会成为香港的负担而不是它的资产。

香港商界也没有多大帮助。香港非常需要一个促进市场力量、减少政府势力的政党。但香港商界领袖却支持政府干预房地产和股市,以此支撑他们自己的财富。他们不是面对自己的问题,却指责英国,说前殖民主义者留下了“定时炸弹”现在爆炸。事实上,英国留下了世界上第三大外汇存底和法治。事实上,北京负责香港事务的官员,根据香港那些大亨们的建议,每年只允许港英政府出售五十英亩土地,在八十年代创造了房地产泡沫。由于土地供应太少,太多热钱和对于香港前景的期望太高,因此造成香港目前这种状况。

文章说,香港并没有真正死亡,但在流血。但需要能够面对现实,团结众人,以接受短期痛苦换取长期利益的领导人。否则,香港在十年之后,不仅成不了“曼哈顿”,更不用说“超曼哈顿”,而是可能成为“次上海”。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1/9/6/15629.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