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呼唤民间良知力量
 
【人民报消息】这是一个黑白颠倒、是非不分的时代。这是一个遍地滋生无耻、贪婪和淫欲的时代。这是一个弥漫着谎言的时代。这是一个随时随处都笼罩着暴力阴影的时代。──谁也不会否认,中国这艘巨大的「铁达尼号」正在下沈,无论是主宰着这个时代的豪门、权贵、大款,还是挣扎在社会底层、朝不保夕的穷苦百姓。我们每天面对着无可抗拒的谎话、大话、空话的污染。我们每天面对着唾沫四溅的无耻流言。我们每天面对的惨不忍闻的消息──不到半年,从江西芳林村小学灰飞烟灭的孩子,到南昌幼儿园被黑暗吞没的更幼小的生命,从石家庄睡梦中的冤魂,到广西南丹县淹没在井下的矿工……灾难连接着灾难。权贵、明星、富豪,流氓、庸人、懦夫,依然重复着欢声笑语,一派歌舞升平。大地上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发出拒绝遗忘、唤醒记忆的声音

为了避免亿万底层百姓和这艘被骄奢淫逸的权贵、大大小小的贪官污吏、被无孔不入的不法奸商、被横行无忌的黑恶势力凿穿的巨轮一起下沈,只有从击穿谎言、恢复良知,从拒绝遗忘、唤醒记忆开始,发出我们自己的声音。

当我读到《风雨苍黄五十年》、《当前中国社会结构演变的总体性分析》、《当手执公权者横行不法时》这些浸透着良知和现实关怀的文字时,我总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这些言论在打动千百万读者、引起心灵震撼的同时,也撕下了一切□紫嫣红、繁荣昌盛的遮羞布,打破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舆论垄断,以良知的声音呈现了一个真实的中国。只是,这样的声音还太小、太微弱了。

如果有很多人站出来,发出良知的声音……

以中国之大,目前能秉承良知的召唤、公开说出真象,敢于直面社会的不义与黑暗、以自己真实姓名发出批评声音的,充其量不过几百人。如果有几千人、几万人、几十万人……站出来,发出我们良知的声音,这就会形成一股不可抗拒的、巨大的民间良知力量。陈璧生的文章《在民间形成一股良知的力量》,说出了我想说的话。我甚至以为,这是我们这个浩劫与灾难连接不断的民族唯一的选择。

互联网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

至少,互联网的发展已为这样的民间舆论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空间,为这个没有言论自由、新闻自由的国度形成民间良知力量提供了某种现实的可能性。曾创造过《思想的境界》网站流星般辉煌的李永刚说得好:「这个貌似虚拟的网络,可以把分散的个体有机地整合起来,把微弱的呼喊切实放大出去,从而成就从前不能设想的事业。」「我发现个体不是绝对孤独无助和无力的」。(见李永刚《写在〈思想的境界〉关站之后》)

用真姓真名发表负责任言论的意义

尽管《思想的境界》早已成为历史,近来网上论坛纷纷遭到关闭,但互联网毕竟不是能够用强力随意扼杀的。东方不亮西方亮。要彻底封杀,几乎是不可能的。其实,我个人对这种网上论坛不无看法。其中充斥着大量垃圾、不负责任的言论,因为匿名而得到隐藏。我想起胡适先生1929年写的几句话,这也是他和他代表的自由主义知识份子终生恪守的「根本态度」──

  「我们深信,不负责任的秘密传单或匿名文字都不是争自由的正  当方法。我们所争的不是匿名文字或秘密传单的自由,乃是公开  的、负责任的言论著述出版的自由。我们深信,争自由的方法在  于负责任的人说负责任的话。……我们用自己的真姓名发表自己  良心上要说的话。有谁不赞成我们的主张,尽可以讨论,尽可以批评,也尽可以提起法律上的控诉。但我们不受任何方面的非法干涉。」(《胡适文集》第11卷,第145页,北大出版社)

终其一生,他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直到晚年,1959年3月5日,他在写给《自由中国》半月刊的信中还不无骄傲地说:

  「我的看法是,争取言论自由必须用真姓名,才可以表示负言论的责任。若发言人怕负言论的责任,则不如不发表这种言论,所以我办《独立评论》5年之久,没有发表一篇假名的文字。我们当初的公开表示是『用负责任的态度,说平实的话。』这种态度,久而久之,终可以得到多数读者的同情和信任。」(《胡适书信集》下册,第1380页)

这就是我们先辈知识份子的选择。当然,也不能完全肯定用假名、化名(如果是早已公之于众或并不想隐瞒真实身分的笔名除外)发表的就一定是不负责任的言论。但从争取言论自由的立场上,从立言的原则来说,无疑只有署真实姓名的言论,才是真正负责任的。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缺乏的,值得我们大力提倡。只有负责任的言论、理性的言论,才有可能形成民间良知、民间舆论,构成真正的公共空间。民间良心力量的凝聚,就是通过负责任,通过一个字、一个字,一篇文章、一篇文章积累起来的,来不得半点虚假,假以时日必然可以形成巨大的公共舆论,形成不可逆转的道义力量,逐渐使不义的权势集团及形形色色的恶势力懂得有所忌惮,使贫苦无助的社会弱势群体不再孤苦无告。

需要的是一个多元并存、开放包容的空间

毫无疑问,民间的良知力量正在形成,尽管力量还不够强大,声音还不够响亮。远的不说,90年代以来,1996年以前《东方》、1999年3月以前的《方法》、2001年5月以前的《南方周末》、2001年6月以前的《书屋》、一息尚存的《随笔》……,更加自由、开放的网上言论都是这种力量逐渐形成的标志。中国的进步首先就取决于这种力量的形成与壮大。形成是没问题了。需要的是壮大。需要的是一个多元并存、开放包容的空间,而不是什么「权威」、「喉舌」。只要是负责任的言论、理性的言论,不管是邓力群这样的老左派,还是崔之元、甘阳这样的新左派,也无论是自由主义者、保守主义者、民族主义者、社会民主主义者、形形色色的实用主义者、乃至无主义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信念,根据自己对现实的观察和理解独立发言,表达的无非都是一家之言。

在言论自由的尺度之下,每个人的言论、思想不仅要对自己负责,也要接受读者的检验、现实的检验。由读者自己作出判断和选择,是非黑白,自有公论。在一个开放的平台上,我绝对不相信──违背人性、反人道、反人类的言行能得到广泛的认同。正是在与形形色色的声音碰撞、竞争中,人类良知的声音才得以凸现,由此形成的良知力量也才是可靠的,真正有力的。

我由此相信,在言论自由的尺度下,任何主义、思潮、时髦都是暂时的。与人类良知背道而驰的声音或许可以得逞于一时,但不可能长久。正如林肯说的,你可以永久地欺骗一部份人,也可以暂时地欺骗所有人,但你不可能永远欺骗所有的人。

这是无形的力量,因而它成为抵御无限权力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最有力的屏障,是任何蛮横的专制势力所无法突破、彻底摧毁的。这是有形的力量,是无数独立的个体生命发出的真实声音,通过传播媒介面向公众发出的内心呼喊,因而能打动人心,凝聚共识。

从权力的噩梦中清醒,拒绝恐惧,发出良知的力量

暴政之所以强有力,是因为我们恐惧,是因为我们怯懦,是因为我们认同了它「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的谎言,是因为我们孤苦无告,听不到同类的声音。当人类的良知像潮水一样被唤醒时,我们目睹的是文明史上一幕幕的壮观,无论是发生在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还是20世纪的世界民主化浪潮。

站在21世纪黑暗的地平线上,我呼唤民间良知的力量。因为,我相信只有这种力量,才能使一个衰亡的民族,踏上新生的征途。因为,我相信,民主往往是从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地方起步的,而不是依靠个别「明星」、「领袖」者流的救世主情结,和他们「打天下、坐天下」、取而代之的野心。中华民族经历了太多的改朝换代、太多的血泪和劫难,几乎每一次的王朝更迭,都打着「人民」的旗号,每一次总是重蹈覆辙,以一个新的专制取代一个旧的专制。历史一再地陷入了巨大的恶性循环之中。

从现在开始,我们应该从权力的噩梦中清醒了。只有每个人的权利才是最终、最可靠的保证。只有每个人的良心是不可剥夺的。从建设民间良知力量出发,从塑造公民社会起步,我们才有可能结束周而复始的奴隶命运,避免再次在做不稳奴隶到暂时做稳奴隶之间的徘徊。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1/9/1/15517.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