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呼喚民間良知力量
 
【人民報消息】這是一個黑白顛倒、是非不分的時代。這是一個遍地滋生無恥、貪婪和淫慾的時代。這是一個瀰漫着謊言的時代。這是一個隨時隨處都籠罩着暴力陰影的時代。──誰也不會否認,中國這艘巨大的「鐵達尼號」正在下沈,無論是主宰着這個時代的豪門、權貴、大款,還是掙扎在社會底層、朝不保夕的窮苦百姓。我們每天面對着無可抗拒的謊話、大話、空話的污染。我們每天面對着唾沫四濺的無恥流言。我們每天面對的慘不忍聞的消息──不到半年,從江西芳林村小學灰飛煙滅的孩子,到南昌幼兒園被黑暗吞沒的更幼小的生命,從石家莊睡夢中的冤魂,到廣西南丹縣淹沒在井下的礦工……災難連接着災難。權貴、明星、富豪,流氓、庸人、懦夫,依然重複着歡聲笑語,一派歌舞昇平。大地上彷彿什麼也沒有發生過。

發出拒絕遺忘、喚醒記憶的聲音

爲了避免億萬底層百姓和這艘被驕奢淫逸的權貴、大大小小的貪官污吏、被無孔不入的不法奸商、被橫行無忌的黑惡勢力鑿穿的巨輪一起下沈,只有從擊穿謊言、恢復良知,從拒絕遺忘、喚醒記憶開始,發出我們自己的聲音。

當我讀到《風雨蒼黃五十年》、《當前中國社會結構演變的總體性分析》、《當手執公權者橫行不法時》這些浸透着良知和現實關懷的文字時,我總是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這些言論在打動千百萬讀者、引起心靈震撼的同時,也撕下了一切□紫嫣紅、繁榮昌盛的遮羞布,打破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輿論壟斷,以良知的聲音呈現了一個真實的中國。只是,這樣的聲音還太小、太微弱了。

如果有很多人站出來,發出良知的聲音……

以中國之大,目前能秉承良知的召喚、公開說出真象,敢於直面社會的不義與黑暗、以自己真實姓名發出批評聲音的,充其量不過幾百人。如果有幾千人、幾萬人、幾十萬人……站出來,發出我們良知的聲音,這就會形成一股不可抗拒的、巨大的民間良知力量。陳璧生的文章《在民間形成一股良知的力量》,說出了我想說的話。我甚至以爲,這是我們這個浩劫與災難連接不斷的民族唯一的選擇。

互聯網提供了現實的可能性

至少,互聯網的發展已爲這樣的民間輿論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空間,爲這個沒有言論自由、新聞自由的國度形成民間良知力量提供了某種現實的可能性。曾創造過《思想的境界》網站流星般輝煌的李永剛說得好:「這個貌似虛擬的網絡,可以把分散的個體有機地整合起來,把微弱的呼喊切實放大出去,從而成就從前不能設想的事業。」「我發現個體不是絕對孤獨無助和無力的」。(見李永剛《寫在〈思想的境界〉關站之後》)

用真姓真名發表負責任言論的意義

儘管《思想的境界》早已成爲歷史,近來網上論壇紛紛遭到關閉,但互聯網畢竟不是能夠用強力隨意扼殺的。東方不亮西方亮。要徹底封殺,幾乎是不可能的。其實,我個人對這種網上論壇不無看法。其中充斥着大量垃圾、不負責任的言論,因爲匿名而得到隱藏。我想起胡適先生1929年寫的幾句話,這也是他和他代表的自由主義知識份子終生恪守的「根本態度」──

  「我們深信,不負責任的祕密傳單或匿名文字都不是爭自由的正  當方法。我們所爭的不是匿名文字或祕密傳單的自由,乃是公開  的、負責任的言論著述出版的自由。我們深信,爭自由的方法在  於負責任的人說負責任的話。……我們用自己的真姓名發表自己  良心上要說的話。有誰不贊成我們的主張,儘可以討論,儘可以批評,也儘可以提起法律上的控訴。但我們不受任何方面的非法干涉。」(《胡適文集》第11卷,第145頁,北大出版社)

終其一生,他不僅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直到晚年,1959年3月5日,他在寫給《自由中國》半月刊的信中還不無驕傲地說:

  「我的看法是,爭取言論自由必須用真姓名,才可以表示負言論的責任。若發言人怕負言論的責任,則不如不發表這種言論,所以我辦《獨立評論》5年之久,沒有發表一篇假名的文字。我們當初的公開表示是『用負責任的態度,說平實的話。』這種態度,久而久之,終可以得到多數讀者的同情和信任。」(《胡適書信集》下冊,第1380頁)

這就是我們先輩知識份子的選擇。當然,也不能完全肯定用假名、化名(如果是早已公之於衆或並不想隱瞞真實身分的筆名除外)發表的就一定是不負責任的言論。但從爭取言論自由的立場上,從立言的原則來說,無疑只有署真實姓名的言論,才是真正負責任的。這正是我們這個時代所缺乏的,值得我們大力提倡。只有負責任的言論、理性的言論,才有可能形成民間良知、民間輿論,構成真正的公共空間。民間良心力量的凝聚,就是通過負責任,通過一個字、一個字,一篇文章、一篇文章積累起來的,來不得半點虛假,假以時日必然可以形成巨大的公共輿論,形成不可逆轉的道義力量,逐漸使不義的權勢集團及形形色色的惡勢力懂得有所忌憚,使貧苦無助的社會弱勢羣體不再孤苦無告。

需要的是一個多元並存、開放包容的空間

毫無疑問,民間的良知力量正在形成,儘管力量還不夠強大,聲音還不夠響亮。遠的不說,90年代以來,1996年以前《東方》、1999年3月以前的《方法》、2001年5月以前的《南方週末》、2001年6月以前的《書屋》、一息尚存的《隨筆》……,更加自由、開放的網上言論都是這種力量逐漸形成的標誌。中國的進步首先就取決於這種力量的形成與壯大。形成是沒問題了。需要的是壯大。需要的是一個多元並存、開放包容的空間,而不是什麼「權威」、「喉舌」。只要是負責任的言論、理性的言論,不管是鄧力羣這樣的老左派,還是崔之元、甘陽這樣的新左派,也無論是自由主義者、保守主義者、民族主義者、社會民主主義者、形形色色的實用主義者、乃至無主義者,都可以根據自己的信念,根據自己對現實的觀察和理解獨立發言,表達的無非都是一家之言。

在言論自由的尺度之下,每個人的言論、思想不僅要對自己負責,也要接受讀者的檢驗、現實的檢驗。由讀者自己作出判斷和選擇,是非黑白,自有公論。在一個開放的平臺上,我絕對不相信──違揹人性、反人道、反人類的言行能得到廣泛的認同。正是在與形形色色的聲音碰撞、競爭中,人類良知的聲音才得以凸現,由此形成的良知力量也才是可靠的,真正有力的。

我由此相信,在言論自由的尺度下,任何主義、思潮、時髦都是暫時的。與人類良知背道而馳的聲音或許可以得逞於一時,但不可能長久。正如林肯說的,你可以永久地欺騙一部份人,也可以暫時地欺騙所有人,但你不可能永遠欺騙所有的人。

這是無形的力量,因而它成爲抵禦無限權力的最後一道防線,也是最有力的屏障,是任何蠻橫的專制勢力所無法突破、徹底摧毀的。這是有形的力量,是無數獨立的個體生命發出的真實聲音,通過傳播媒介面向公衆發出的內心呼喊,因而能打動人心,凝聚共識。

從權力的噩夢中清醒,拒絕恐懼,發出良知的力量

暴政之所以強有力,是因爲我們恐懼,是因爲我們怯懦,是因爲我們認同了它「重複一千遍就是真理」的謊言,是因爲我們孤苦無告,聽不到同類的聲音。當人類的良知像潮水一樣被喚醒時,我們目睹的是文明史上一幕幕的壯觀,無論是發生在18世紀的法國大革命,還是20世紀的世界民主化浪潮。

站在21世紀黑暗的地平線上,我呼喚民間良知的力量。因爲,我相信只有這種力量,才能使一個衰亡的民族,踏上新生的征途。因爲,我相信,民主往往是從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地方起步的,而不是依靠個別「明星」、「領袖」者流的救世主情結,和他們「打天下、坐天下」、取而代之的野心。中華民族經歷了太多的改朝換代、太多的血淚和劫難,幾乎每一次的王朝更迭,都打着「人民」的旗號,每一次總是重蹈覆轍,以一個新的專制取代一箇舊的專制。歷史一再地陷入了巨大的惡性循環之中。

從現在開始,我們應該從權力的噩夢中清醒了。只有每個人的權利才是最終、最可靠的保證。只有每個人的良心是不可剝奪的。從建設民間良知力量出發,從塑造公民社會起步,我們才有可能結束週而復始的奴隸命運,避免再次在做不穩奴隸到暫時做穩奴隸之間的徘徊。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1/9/1/15517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