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取彼譖人,投畀豺虎
 
朱小海
 
【人民報消息】據說,一九二○年曾來華訪問的英國哲學家羅素說過,中國是一種文化而不是一個國家。應該說從科學的理性角度來看,這句話是不夠嚴謹的,但也着實反映出一個事實:多民族的中國社會,經過漫長悠久的歷史變遷,在文化上形成了極高的同質性和延續性,由之產生出一種強大的凝聚力。我很希望能探究出中國傳統文化真正的內涵特質。可是那天在燈下讀書時,字裏行間竟出現了一種幻象:阮玲玉蒼白的面龐和她生命最後一刻留下的四個大字「人言可畏」。我驚恐地合上了書,給自己點上一根菸想把眼前的——確切地說應該是心頭的這股污濁陰穢的氣息像煙霧一樣驅散。之後的幾天,這股濁氣總時不時地爬上心頭,如根藤蔓糾纏着我蒼白的肌體和脆弱的靈魂。當我積聚了全身的力量,握緊拳頭想給它致命一擊,它偏悄悄地散開了,就在我慶幸自己擺脫了陰霾的時候,它又飄然而至。

於是我努力回憶那天晚上讀書時的每一個細節,尋找這個念頭的源頭。那天我正在讀《戰國策》。是了,正是這個緣故。《秦策二》:「昔者曾子處費,費人有與曾子同名族者而殺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參殺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殺人。』織自若。有頃焉,人又曰:『曾參殺人。』其母尚織自若也頃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參殺人。』其母懼,投杼逾牆而走。」《魏策二》:「市之無虎矣,然而三人言而有虎。」這兩小節文字常常被人引用,儼然是中國謠言之經典。不過倘要追溯一下謠言的歷史——僅指有文字記載的信史,這還不是最早的謠言。更早的有關謠言的記載有《詩經·巷伯》:「萋兮斐兮,成是貝錦。彼譖以者,亦已大甚……其實還有更早的,《尚書·大高漠》中舜讓禪於禹時對禹的告誡:無稽之言勿聽費胸之謀勿庸。」只是《大禹謨》的真僞衆說紛紜,似乎不足爲據,但也很能看出謠言在中國源遠流長,由來已久了。

謠言是如何產生的呢?或道聽途說,以訛傳訛,或捕風捉影,無中生有。倘是前者,也許說者並無什麼惡意,例如向曾母說「曾參殺人」的三人,硬要說他們是壞人,倒也不免太過器重這些人了,正如《孟子·萬章上》曰:「好事者爲之也。」若是後者,則說者明有陰謀,例如宋代蘇軾的「烏臺詩案」,便是一夥陰險小人蓄意造出謠言,企圖對已遭流放的蘇大學士趕盡殺絕。

謠言,尤其是道聽途說,以訛傳訛的謠言,多半並不縝密,甚至漏洞百出,卻依然有很大的市場。有位哲人話說過,謬誤重複一千遍就成了真理。我沒有研究過心理學,很難作出理性的分析,但於我,這有極大可能成立。中國有句成語叫「衆口鑠金」,「衆口」連「金」都能「鑠」,何況人呢?要毀個人還不是易如反掌。要明哲保身怎麼辦?荀子曾說過:「無稽之言……君子慎之。」其實這不過是讀書人一相情願的美夢,謠言具有極強大的穿透力,不是想躲就能躲,想逃就能逃的。小時候讀蘇軾的詩,有一句「雄雞斷尾本畏烹,年來聽法伴修行」,一直不懂。後來終於在《左傳·昭公二十二年》中找到了出典:「賓孟適郊,見雄雞自斷其尾,問之。侍者曰:『自憚其犧也。』」聯繫到「烏臺詩案」,我明白了所謂「雄雞斷尾」是憂饞畏飢,自甘無用的意思。蘇軾如此夾着尾巴做人,尚不能逃過一劫,可見謠言所織就的羅網果然疏而不漏。

謠言之所以可怕,是因爲它神出鬼沒,防不勝防,傳播飛速,如瘟疫一般能不脛而走,一夜之間一傳十,十傳百,滿世界沸沸揚揚,人人皆知,人人自危。難怪《紅樓夢》裏的渾人薛蟠也要惱了:「世上這些謠言惑衆的人,怎麼沒人治他一下子。」其實薛小霸王有所不知,謠言極少能查得水落石出。不過,即使查得水落石出,又能怎樣呢?所以歷史上一直有陰險小人不停地造謠生事,唯恐天下不亂。

走筆至此,倒不妨癡人說夢一回,倘若讓我執法,必要如《詩經巷伯》中所言,「取彼譖人,投畀豺虎。」不過,只怕「豺虎不食」。哈哈!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1/10/21/16544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