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牛津關於中國數字化信息戰的發展報告
 
【人民報訊】牛津分析:

中國:信息戰爭

主題:中國試圖建立信息戰爭能力

意義:在研製先進的彈道導彈和從俄羅斯購買現代化武器系統的同時,北京還在關注如何縮小人民解放軍同西方軍隊之間在信息技術上的巨大差距。

分析:1991年海灣戰爭結束以來,中國對軍事革命(大致可定義爲加速發展信息技術在防禦上的應用)這個概念的興趣明顯提高。近來,國內媒體刊登了多篇文章,敦促人民解放軍探討「具有解放軍特色的信息戰爭」的概念。這方面已經提出的幾項重要倡議有:

--發展信息戰爭理論並認真研究海灣戰爭等近期軍事衝突中信息和電子對抗的經驗。

--注視目前正在進行的全球軍事革命,尤其要重視最新的信息戰爭和數字化趨勢。

--將高技術系統和裝備加速引進人民解放軍。特別是解放軍應當選擇並研製關鍵的信息武器和裝備,集中精力發展指揮、通信、控制和情報技術以及網絡化的自動指揮系統。

--發展「空間時代」的能力,如電磁炮、癱瘓戰、計算機戰(即將計算機病毒注入敵方指揮系統和計算機)、輻射戰(使用激光武器、微波武器、粒子束武器和亞聲波武器)和利用機器人佈雷、排雷和開展偵察。

作戰能力:普遍認爲,中國在發展信息戰爭能力方面落後於美國等主要大國,而且在近期內這一差距還將保持下去。在評價中國信息戰爭的能力時,一些美國和其他國家的分析家着重指出:

--中國軟件開發的能力有限;

--在大型計算機系統和網絡開發方面落後於許多西方國家;

--計算機工程能力有限;

--在作戰系統的集成方面落後於幾個發達國家;

--對高級計算設備的使用受到限制。

但是,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解放軍在幾個有關領域正在取得進展,某些分析家甚至認爲,2005年中國將有能力實行海軍封鎖、建立空中優勢、進行兩棲入侵併對臺灣實施信息控制。此外,也許中國能夠對美國在該地區的軍事優勢進行挑戰(儘管還不是勢均力敵)。

進展:最近2份美國政府報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某些軍事能力(1998)》和《臺灣海峽的安全形勢(1999)》指出,人民解放軍已經在下述領域取得進展:

1.信息對抗:信息戰爭系統的開發被軍方列爲最優先的項目,這是因爲他們認識到中國的信息系統非常容易遭到外部襲擊的破壞。北京正在集中精力開發防衛信息戰爭的計劃和自己的技術。特別重要的課題是對計算機病毒的防禦措施。

2.計算機戰爭:中國正在加強研究將計算機病毒注入外國網絡的各種方法,有人猜測中國已經掌握了必要的硬件、軟件和有關技術。不過目前普遍認爲,中國的能力還不夠先進。

3.電子戰:在幾家西方公司的協助下,中國電子戰策略的中心內容是補充現有的、其中許多是50和60年代沿襲至今的技術。此外,中國還生產它自己最先進的技術裝備來改進它的攔襲、定向和干擾設備。預計中國現有的無人飛行器計劃將增加攜帶無線電和雷達干擾裝置的能力。而且,據信中國也正在制訂有效的電子對抗策略。

4.反衛星計劃:中國具有精確發現和跟蹤多數衛星的能力。不過,目前中國能夠摧毀衛星的手段只能是向它發射核武器。不過,據信正在研究反衛星激光裝置。從較長時期看,預料中國也將盡力提高它的以空間爲基地的信息採集能力。儘管中國有能力發射軍用照相偵察衛星,但由於缺乏實時處理能力,同西方國家相比就顯得陳舊。不過,今後幾年內中國有可能開始部署先進的軍用圖像偵察和地球資源衛星。

5.偵察和瞄準敏感裝置:根據近期估計,2005年中國將具有幾套正常運行的高級預警平臺。北京試圖獲得空中預警系統的計劃是衆所周知的,最近的報告認爲,俄羅斯和以色列曾同意幫助中國將一架伊爾-76貨運噴氣機改裝成預警飛機。此外,據說中國海軍也正在購買Skymaster預警雷達。

6.電信基礎設施:最近,中國已經實現了指揮、通信、控制、計算機和情報(C4I)系統的現代化,採用了自動化指揮控制系統,建立了新型戰場通用通信系統和發佈了新的通用信號條例。此外,據估計解放軍24個集團軍中至少有1個或2個(集團軍的大小相當於西方的軍團)現在已經使用實現戰場指揮一體化的高級自動化系統,具備作戰模擬和計算機策劃能力,集團軍可以控制電子文件併發送到師團(而不是過去那樣用電話、電報的方式)。

此外,據信中國也已經研製了一套自動化戰術空中防禦C4I系統(自動空防指揮控制系統),它可以識別目標、評估威懾力、配置力量、引導戰鬥機,以及指揮地空導彈和防空炮火。還有證據表明,解放軍還同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據說是中國的最高軍事通信院校)的信息科學研究所一起,開始研究一體化戰區通信系統的關鍵技術。

7.無人空中飛行器:根據美國政府的消息,北京正在進行一項爲其武裝力量購買或研製無人空中飛行器的計劃。尤其是據說西安的西北工業大學和北京、南京航空大學都在執行無人空中飛行器研製計劃。在國產無人空中飛行器中,西北工大的ASN-206被認爲是最先進的。爲支持中國新興的C4I基礎設施,ASN-206的飛行高度上限爲5公里,航程150公里,巡航時間4~8小時,可用於晝夜空中偵察、戰場監視、目標定位、炮火校正、邊境巡邏、核輻射取樣、空中照相和勘探。

8.其他開發項目:據報道,中國試圖通過採用已經具備的全球定位系統引導技術提高CSS-7(DF-11)導彈的精度。而且在巡航導彈方面,現在普遍認爲中國已經獲得的外國(尤其是從俄羅斯)技術和知識幫助了它對地面攻擊巡航導彈的開發。最後,一些中國分析家已經報道,80年代以來,中國有幾種飛行機和器件已經具備了雷達規避功能。 

結論:開發信息戰技術將是提高中國相對於臺灣的軍事實力的關鍵因素,而且以後可能向美國在該地區的優勢地位提出挑戰。(http://renminbao.com)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0/11/7/5734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