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港媒应为中共歌功颂德力挽狂澜?
 
【人民报讯】明报21日杜耀明评论文章:官批评传媒请拿出理据。文章说,政府官员当然可以批评传媒,但正如传媒批评政府一样,若只是雾里看花式的胡乱批评,不仅充分显露批评者的肤浅,更惹人讪笑,甚而引起无谓的争端,结果传媒没有给吓怕,官员却愈来愈加不受欢迎。高官不慎言,只会损害政府形象。律政司司长不满传媒分化社会,语焉不详,是抒发感受多于据理论述。感受没所谓对与错,抒发感受更属人之常情。但要评定高低,痛陈是非,就只能摆事实、讲道理,达官贵人务必按下凌人威势,以理服人。

一九八四年的梦?

究竟一九八四年哪一天、哪一宗新闻、还是整年所有新闻报道的一致性,令司长至今仍称心快意?在新闻报道的历史长河中,这样的一致性是常规还是例外?这样的一致性是吉兆、还是乔治奥维尔名著「一九八四」所预告的恶咒?也许司长的说话仿自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当然不同的是,后者高瞻远瞩,追求人人平等的社会,前者只顾往后回望,但求传媒放弃批评,统一思想,支持民望低迷的政府。

歌功颂德力挽狂澜?

挽救政府的公信力必须从政策及制度着手。特区政府施政近三年半,人权、法治、民主等方面的倒退不用说,经济民生亦乏善可陈,贫富悬殊扩大,低下阶层就业困难,物价加风如箭在弦,政府的扶贫政策只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由此导致民望连番下挫,理所当然,不是传媒的善颂善祷和歌功颂德所能力挽狂澜的。政府若仍旧不由民主选举产生,当局只能按其所理解的民情去施政,不愁不得民心而下台,而民众无从选择政府,亦无从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一旦政策不对头,定必引发民间不满甚至采取抗争行动。

传媒据实报道,并加以评论,是传媒的责任,当中有不同见解和取态,也是社会现实,不能说是社会分化。若说分化,始作俑者也是政府政策分化社会,而不是传媒之过。

相反,即使政府能掩住悠悠众口,令传媒评论只能好言好语,报道只有好人好事,也不等于可以化解客观存在的社会矛盾。眼不见为干净,以主观的无知去克服客观的困难,其志可嘉,其路却不可行,此举或能令执政者个人感受良好,却无助于普渡众生。过去四人帮年代内地报刊舆论一律,除了坚定支持执政者,其表述的社会现实更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革命形势大好,中国无问题。但这类表示愚忠和权势的政治宣传,现时在内地也不能照办煮碗,而需要大加改良,以提高传播效应。我们又何必人弃我取,从历史的垃圾堆把它捡回来,当作治理政府信誉低回不起的妙药灵丹?

陈太发言官宜细读

其实传媒并非不可批评。高官若指传媒分化社会,或者新闻报道导致公务员士气低落,应在观念及实据上有根有据,好让传媒及公众知悉问题所在,参与议论,并寻求改善办法,提高专业水平。政务司司长上周四的发言,既认定传媒监督政府的功能,也批评传媒有走向煽情的趋势,对传媒的利弊优劣,看来有更完整的看法,不致流于冒昧无据,值得政府官员细读。(http://renminbao.com)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0/11/21/6459.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