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冷目:茅盾獎矛盾重重的背後
 
【人民報訊】

【大紀元按】第五屆茅盾文學獎頒獎儀式11日在茅盾的故鄉浙江省桐鄉市舉行。《抉擇》、《塵埃落定》、《長恨歌》、《茶人三部曲(1、2)》4部獲獎長篇小說的作者——張平、阿來、王安憶、王旭烽冒雨登臺領獎。似是知情者以「冷目」筆名在香港媒體發表文章,披露了「茅盾獎」鮮爲人知的一面,茲全文轉載如下:

不知是不是爲了「對着幹」,正當全世界的目光都在注視諾貝爾獎與華人結緣之際,大陸傳媒鬧哄哄地報道中國作協評選第五屆茅盾文學獎,甚至「獲獎名單」亦被率先公佈出來,據稱是「口風不緊」的工作人員所泄漏的。一時間輿論大譁,「不公」、「不平」之聲四起, 中國作協再三出面澄清,謂獲獎名單公佈時間定在十一月初,在這之前,所有獲獎的「名單」、「人選」之類都是小道消息,中國作協不予承認云云,誰知話音未落,又傳來獲獎者「塵埃落定」。

茅盾文學獎是著名作家茅盾將自己二十五萬元稿費捐獻出來的,旨在鼓勵長篇小說創作,於一九八一年十月正式設立,四年一評成爲大陸最高榮譽的文學獎。不過近年來,對茅盾獎的批評愈來愈大,不僅遭到非該獎得主的批評,而且一些得獎者也有微詞,如今茅盾文學獎的權威地位已黯然失色。

據行內人士透露,造成茅盾獎每況愈下,主要有三大問題:

一、年評委「力不從心」,大多評委都存在年齡老化的現象,一些評委早已疏離文學工作;

二、部份評委不是民主選舉而是由中國作協指定;

三、初選和最後評選兩個環節脫鉤,有人將初選戲稱爲「陪太子讀書」,這是因爲初選和最後評選分別由「審讀小組」和「評委會」兩套班子進行的,而兩套班子的「口味」不同,結果就有天壤之別。例如上一屆的得獎作品《騷動之秋》,初選時並沒有引起關注,最後評獎時卻獲了獎。

這一屆的茅盾獎權威性亦受到質疑,最爲人詬病的是評委會成員全是北京人士,而且年齡偏大,這種「排他性」引起文壇有識之士強烈不滿。前不久傳媒以《茅盾文學獎真的矛盾重重》爲題,披露不少內幕,說是審讀小組去年選出的二十五部作品,遲遲沒有公佈;而二十五部候選作品中,又神祕地增加了幾部新作……。結果「地下狀態」、「黑箱作業」、「來路不明」、「名不正言不順」的非議充滿了整個文壇。

有人以《文壇雜俎》爲題,諷刺北京的文學評論界醜陋的一面。據稱潮流興「三紅評論家」,即先在酒席宴上達成協議,喝個紅臉,再開研討會,寫文章把作品捧紅,最後「按勞分配」拿紅包。至於長篇小說創作,目前大陸年產一千部左右,研究現代文學的專家指出,這些作品多屬「注水」作品——猶如要把一碗粥變成一鍋粥,又不許加水,就要「注水」才成。

針對茅盾文學獎矛盾重重,有識之士提出了改革方向:應逐步確定「堅持藝術原則立場」的科學評審標準,關注多元化小說的先鋒精神,評委有必要民主化、制度化等等。

作協會不會採納這些改革建議,不得而知,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大陸文學評審至今連藝術原則立場都沒有確立,又容不下前衛作品。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作協及其一些文人對諾貝爾文學獎評審說三道四,不是可笑復可悲嗎?
(http://renminbao.com)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0/11/15/6198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