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人性,自由,諾貝爾獎的呼喚
 
陳可中
 
【人民報訊】聯合早報20日評論文章:在世界華人圈長久期盼下,公元2000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是頒給了華人作家,但卻是大陸流亡作家高行健。由於高行健的作品在大陸是被禁的,而得獎小說《靈山》中文版是在臺灣發行,北京官方的反應就尷尬而低調。

高的主要劇作《車站》,《絕對信號》都完成於胡耀邦掌權思想較開放的80年代。1983年,高行健的《車站》劇作在北京演出轟動一時,但被中共中宣部賀敬之批爲「比海瑞罷官還海瑞罷官,是建國以來最惡毒的一個戲」。在「消除精神污染運動」中,爲了避風頭,他只好領了人民出版社給予的稿費,出門遠行開始構思《靈山》,費時7年而成。隨着胡耀邦的倒臺,高行健也只好遠走他鄉。

不論是達賴或高行健得諾貝爾獎,中共都認定西方有「政治目的」,而忽略了所有文學藝術,都是人類的一種精神自救和心靈淨化的作爲。諾貝爾獎所要肯定的便是此種努力的成果。在藝術的殿堂裏,供奉的不是上帝菩薩或教條主義,用與諾貝爾獎擦身而過的沈從文所說的話——供奉的是人性。

水墨畫大師李可染生前最喜歡的一部書是《東方既白》,並以此爲其一生最後一方印章,表達預見東方文化復興之信念,即使科學家如李政道也曾以「復興文化,旦旦生光」勉復旦大學,是則不分藝術或科學大師,都知文化於新世紀中國之重要。可是中國文化在曙光來臨之前需要什麼改變?

1986年,中國畫家袁運生、丁紹光等人,在紐約組成海外藝術家聯盟,宣言說:「最大的責任是,努力使中國人儘快成爲充滿自由創造精神的新人,自由是創造的條件。尊重差異,維護多元是我們的信念」。

現在,在高行健得獎後,回顧胡耀邦和趙紫陽時代的思想開放作爲,中共更應明白「自由是創造的條件」的真義,好好學習包容各種社會批評力量,尊重文學藝術之創作自由,有益於改革開放之文學藝術自能大爲發展。公正評價胡耀邦趙紫陽之時代。一個寬容精神能形成於中國社會,其意義遠大於諾貝爾獎,這也是高行健得獎對中國人的啓示。(http://renminbao.com)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0/10/20/4725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