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中共多地催生力度升級 民眾避孕需求受阻(圖)
 
圖為一個月大的四胞胎新生嬰兒。 (Photo by China Photos/Getty Images)
【人民報消息】隨著中共各級政府持續鼓勵生育,多地出現拒絕未婚男性結紮、對女性墮胎設置限制,甚至詢問民眾結婚和備孕計畫等現象,這進一步引發男女生育權究竟是個人自主還是國家政策工具的爭議。 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2024年9月,一名小紅書帳號為「加油,阿財他爸」的上海中國福利會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泌尿科醫生發布男性結紮須知,內容包括如何預約門診、術前術後的注意事項,以及不建議未生育者結紮。 當有人詢問從未生育過的男性可否堅持進行絕育手術時,醫生回覆「不能喔」。隨後,一名網友留言說:「不說就好,別人怎麼知道,不然就假裝有私生子。」不過,該帳號顯示已被註銷。 根據該醫生的回應,已經生過一胎但離婚的人可以結紮;但對於已婚未育的男性,即使超過30歲,並且夫妻雙方都到場簽字,依舊不行。(帖文表示,30歲以下須夫妻到場簽字,30歲以上則可自行前往預約。) 為了鼓勵生育拒絕結紮手術? 據上海報業集團的英文網路雜誌第六聲(Sixth Tone)今年1月報導,近幾年,越來越多中國男性承擔過往加壓在女性的避孕責任,有的還在網上分享他們輸精管切除的故事。 但其實,自2021年中共鼓勵生育、開放「三孩」政策以來,時常傳出想絕育的夫婦和單身男女遭到醫生和醫院工作人員的拒絕,有的還要求提供結婚證明文件和已有孩子的證據。美國《華盛頓郵報》2021年聯繫上海、北京和廣州12家公立醫院均表示,不再提供這種手術;另有6家醫院仍在進行;但一家不再對未婚男性開放。 中國多地城市大醫院規定誰能絕育、誰不符資格的潛規則,也引發生育權不再是個人或醫患之間能做的選擇,而是淪為國家政策工具的爭議。 2024年6月26日,有人在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上詢問國家是否禁止男性結紮時,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主任醫師張志超回覆表示,沒有禁止,有永久避孕需求的男性可到正規醫院進行。 不過,自由亞洲電臺記者日前在中國社交媒體平臺小紅書搜索關鍵字時,仍發現許多考慮結紮的90後和00後男性或夫妻,至少有4位向自由亞洲電臺記者證實相關困擾,並建議選擇私立醫院或較小的社區診所以避免遇到阻礙。有部分城市的居民還反映,他們即便有了兩娃,大醫院也不讓做。 絕育與生育不再僅由醫患或夫妻決定 中共從1980年代實行嚴格的一胎化政策,逐步過渡到2016年的二孩政策,再到2021年的三孩政策。但中國的生育率持續低迷,從2016年的1.77跌至2024年大約1.09左右,而生育的更替水平卻是需要平均每名婦女生2.1個孩子才能保持人口的代際穩定。根據中共國家統計局1月公布的最新數據,2024年,中國人口出生率僅為6.77‰,人口自然增長率為負0.99‰,已連續3年負增長。 為瞭解決人口持續減少及老齡化的問題,加上擁有支撐經濟發展所需的人力資源,中共在2022年起推動「新婚育文化」,包括延長產假、設立配偶陪產假和父母育兒假等,以及提高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和子女教育費用的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額標準等。中共國家衛健委主任雷海潮也在婦女節前夕表示,今年開始發放育兒補貼,全國已有23個省份在不同層級探索該制度。 不過,中國民間組織「三孩催生政策監測網路」3月發布的報告指出,各地執行催生政策時出現偏激現象,嚴重影響婦女和男性的生育權。除了在山東、福建和河南等地,男性結紮手術遭拒的案例屢見不鮮,醫療人員甚至告知患者「國家下文不讓做了」外,婦女的隱私權也受到侵犯,甚至被多地社區工作人員詢問個人結婚及備孕計畫。此外,西安政府發送的七夕節祝福簡訊呼籲民眾適齡婚育、共擔中華復興重任的文字,也引髮網民嘲諷。 英國伯明翰大學長期研究中國女性與經濟社會治理的國際發展學助理教授Kailing Xie告訴自由亞洲電臺,來自中共政府方面的壓力已持續一段時間,因此該報告的結果並不令人意外。她以文字回覆自由亞洲電臺採訪時表示,「但與中國(中共)任何政策實施一樣,不同地區和城市之間存在顯著差異。」 Kailing Xie認為,關鍵在於醫院拒絕輸精管切除術和輸卵管切除術的普遍程度。此外,有消息人士告訴她,收到過社區辦公室的電話,詢問生育計畫,而「在國家或政府附屬的工作場所,生育也越來越常拿來作為激勵措施,與晉升掛鉤」,也就是「以生育選擇做為評估對黨政策的響應和忠誠度」。 「三孩催生政策監察網路」的報告也提到,這股由地方中共黨員幹部號召帶頭生育的現象令人警惕,因為類似的強制措施也曾在40年前的計畫生育政策中出現;再者,隨著社會對婚姻制度和三孩政策的質疑,相關言論也面臨更嚴厲的審查。1月19日,中共中央網信辦宣布重點整治的項目之一,就包括「刻意渲染鼓吹不婚不育、反婚反育等話題」。 避孕方式多樣包括墮胎也受限制 中共政府如此著急推動生育的態度,似乎間接反映出中國年輕人的生育意願低落。據中國(中共)社會科學院《社會藍皮書:2022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的調查,僅6.95%的受訪者表示願意生育三孩。這顯示大多數家庭對上述政策並無共鳴。中共官方數據也顯示,作為生育主體的90後和00後的年輕人,生育意願僅為1.54和1.48個孩子。 一名山東男大學生在小紅書上告訴自由亞洲電臺記者,如果結紮行不通,還是會考慮避孕套和避孕藥的方式。他寫道,「性生活是人的基本需求,但生育不是。」 2021年中共實施「三孩政策」以來,官方不再公布有關絕育手術數量的數據。當年度的《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鑑》則顯示,2020年,中國共進行了近1470萬例節育手術。其中,2626名男性實施輸精管切除術;另有約250萬名女性選擇在子宮內植入節育器,以及19多萬女性進行輸卵管結紮手術。 上述數據還顯示,中國的人工流產的人數在1980年代實行一胎化政策以來,佔總節育手術案例大約30%。不過,該數字在2014年增近4成,更在2016年開放兩孩政策後持續上升,在2020年達至61%,近900萬人。 但當前,墮胎,這一避孕選項也已開始受到限制。有資料顯示,廣州市在2016年和2018年先後規定,未婚和懷孕少於14週的女性墮胎也得受縣級計畫生育部門的批准。江西省也在2018年宣布,懷孕超過14週的女性如果想要墮胎,也得證明為醫學必要,並至少有3位醫師簽字。2021和2022年,中共國務院和衛健委也分別推出指導意見,說明減少「非醫學需要的」人工流產。 2023年2月,成都市一家法院還裁定,妻子如果單方面未經配偶同意終止妊娠,就侵犯了男性的生育權。英國關注人口增長與永續發展的智庫及倡導組織「人口重要」(Population Matters)則指出,該判決打破先例,限制了婦女墮胎的合理理由,實已剝奪了已婚婦女生育的自主權。 加拿大一名政策研究者(因安全為由匿名)告訴自由亞洲電臺,中共關於限制避孕或節育的措施,儘管政策或法律上還沒有系統性的要求,但在執行層面,已有許多人在網上抱怨各種來自醫療人員或社區的秘密行動。這些言論之所以尚未被審查,除了避孕或節育措施仍被視為常見的醫療行為外,「尤其是中國有計畫生育的歷史,所以我覺得如果國家立刻做出反向的事情,可能會引起民間很大的不滿。」△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3/20/89569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