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天下奇譚(20)張畏巖——虚心向道 天必愛之(圖)
 
小穹
 
明朝時,江陰有位讀書人叫張畏巖,他學識淵博,寫的一手好文章,在文人學士中頗有些名氣。(網絡圖片)
【人民報消息】明朝時,江陰有位讀書人叫張畏巖,他學識淵博,寫的一手好文章,在文人學士中頗有些名氣。 甲午年,他去南京參加鄉試,借住在一間寺廟裡。揭榜之日,他發現自己居然榜上無名,不由怒火中燒,大罵考官有眼無珠,不懂賞識他的才華。這時旁邊有位道士望著他微笑,張畏巖惱羞成怒,轉而朝道士發起脾氣來。 道士說:「看得出你的文章肯定不怎麼樣。」張畏巖愈發生氣,質問道:「你又不曾讀過我的文章,怎知我的文章不好?」道士答道:「我常聽人說,做文章貴在心平氣和,從一個讀書人的言談舉止,就能看出他的學養品格。如今見你罵罵咧咧、滿腹牢騷,心裡盡是不平之氣,文章怎麼會好呢?」 張畏巖聽了,覺得很有道理,自感理屈,便向道士請教。道士說:「考中與否,在於天命。命中注定考不上,即使文章寫的再好,也沒有用。必須自己有所轉變才行。」張畏巖問:「既然是命中注定,又能如何轉變?」道士說:「安排命運的是天,實踐命運的是人。努力行善、廣積陰德,自然能結出善果,何愁沒有福澤?」 張畏巖嘆道:「我只是個窮書生,能做什麼善事?即使想行善積德,也是有心無力啊。」道人說:「行善事,積功德,根本都在於內心的修為。常存向善之心,時時處處不忘與人為善,自會積累無量的功德。就說謙虛做人這方面,完全不必花費錢財。像你剛才那樣,自己沒考上,為何不虛心反省,反而抱怨考官不公平呢?」 張畏巖聽了道人一席話,深有所觸,從此一改往日驕矜自負的作風,日日修德行善,時時反躬自省,心性修為日漸深厚。 如此過了三年。一天夜裡,他夢見自己走進一間高大的房屋,屋內放著一本考試錄取者的花名冊,冊子中有不少空缺之處。他好奇詢問旁邊的人,那人回答:「這是今年榜上有名者的名冊。」張畏巖又問:「為什麼有這麼多缺行?」那人解釋道:「對於世間考功名的人,陰間每三年都會考察一次,必須是有德行、無罪咎之人,才能在這個冊子上列名。那些空缺之處,乃是原定被錄取的人,由於近來品行不端,所以被除名了。」 那人又指著一行說:「你這三年來,一直謙和自守、謹言慎行,或許應該把你的名字補到這裡了。希望你珍重自愛,勿犯過失。」在當年的考試中,張畏巖果然考中了第一百零五名。 讀書應試,才華固然重要,但德行才是福報的根基。三年前的張畏巖不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小有文才便自視甚高,得不到賞識便憤憤不平,徒然自尋煩惱。真正的「謙虛」,並不是否定或掩蓋自己的才能,而是能夠不固守自我的見識和成就,虛心自省,修正自己,如此才能心平氣和的看待生活中的得失,順其自然的得到相應的回報。看似不可思議,其實正是「功到自然成」的結果啊。 △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9/27/85404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