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能力究竟是什麼?(圖)
 
山河
 
中國參加高考的學生。 (Photo by China Photos/Getty Images)
【人民報消息】在大陸中國,一年一度的高考又來臨了。本年度的高考總人數為1342萬人,比已經創下歷史新高的2023年又增加了51萬人。一方面新出生率創下跌地新低、一方面高考生數量創下驚人新高。不出生的是決不會出生了,但是一次考不上繼續高考的人、持續卷積,到現在的2024年複讀生已有413萬,占了高考人數的30%。 可是,擺在這些渴望學業高升的學子們面前的,畢竟不是龍門、也不是坦途。大學教育之爛,空前;畢業後就業形勢之難,空前;即便就業、收入之低,同樣空前。即便少年人不一定明白現狀,家長們也不會不曉得。可是,學生們沒有其它的更好的可選方向。不求最優解、也不求次優解、甚至不求有解,目前的選擇是,只求慣性隨波、期待未來有解。 讀書一定有好的出路嗎?曾經有人統計,歷史上的狀元們、歷史上的各種高考狀元們、以及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少年班畢業生、乃至當代的清華姚班畢業生,他們的智商和學歷,與未來的成就之間,並沒有線性正比關係。聰明和高學歷,大體上能保證中等的地位和經濟收入,這一點是可見的。但是,僅此而已。 並且,無論是歷史上、還是在近現代和當下,叱吒風雲和攪動乾坤的,似乎總是那些讀書和智商等方面並不突出的人。尤其是在中共當政後的這些年,幾乎確乎如此。這一現象,甚至被上升到學術研究的高度,有識之士爲之取了一個文縐縐的詞彙:「逆淘汰機制」。 按道理,接受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不接受教育無法在現代這個社會中存在。然而,接受什麼樣的教育,能塑造一個人的思維與認知。思維與認知,表現出來即是一個人的能力。這番話,在許多有識之士眼中,自是屬於陳詞濫調。 不過,思維與認知,究竟應該怎麼塑造,才能讓人具備出衆的能力呢?我這裏告訴你從未知曉的一個答案。 爲什麼說無人知曉呢,因爲不讓人看見。讓一個人看到了他不該懂的道理、具備他不應具有的能力,就會能脫離原來既定的命運軌道,即是改命了。改命是好是壞,可不一定。 在我們所學習的一切知識,無論來源於課本,還是來源於社會或家傳,這些知識的體系的內質中,都隱含著一個宇宙的糢型。如果這個知識體系它不蘊含此糢型,這個知識體系它是無法成形,也不可能流傳下來。當然了,你學過的、沒學過的知識中是都隱含一個宇宙糢型的,只是沒有人告訴你、所以咱們不知道,也可能連這門知識的初創者、發揚者、集大成者可能也都不知道。「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似乎就是這個意思。 如果你思考符合這個糢型,那你考慮問題會顯得完整、周全;如果你跟人交流說的話符合這個糢型,別人會很愉快、覺得你面面俱到、靠譜、情商高;如果你研究和處理事情符合這個糢型,那你做的事情恰到好處、有創意、非常好,別人評價你就是很有能力。與這個糢型的符合度有多高,就會成爲一個人能力大小的一個外在表徵。 說起來有些糢糊,操作起來簡單,可主要就是不知道有這麼一個糢型,也不知道這個糢型究竟是什麼,也可能剛知道了也不知道怎麼用。然而,從一些日常慣見的事情中,一旦說破,即可窺見這個糢型。 當你面對茫茫的未來,千千萬萬的少年們,我們不願眼見你走向眼前的深淵,我們願你能走向未來、正向改命。透過這個糢型,願你能望見、那個充滿希望、光彩奪目的未來世界。 △ (人民報首發)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6/9/83289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