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能力究竟是什么?(图)
 
山河
 
中国参加高考的学生。 (Photo by China Photos/Getty Images)
【人民报消息】在大陆中国,一年一度的高考又来临了。本年度的高考总人数为1342万人,比已经创下历史新高的2023年又增加了51万人。一方面新出生率创下跌地新低、一方面高考生数量创下惊人新高。不出生的是决不会出生了,但是一次考不上继续高考的人、持续卷积,到现在的2024年复读生已有413万,占了高考人数的30%。 可是,摆在这些渴望学业高升的学子们面前的,毕竟不是龙门、也不是坦途。大学教育之烂,空前;毕业后就业形势之难,空前;即便就业、收入之低,同样空前。即便少年人不一定明白现状,家长们也不会不晓得。可是,学生们没有其它的更好的可选方向。不求最优解、也不求次优解、甚至不求有解,目前的选择是,只求惯性随波、期待未来有解。 读书一定有好的出路吗?曾经有人统计,历史上的状元们、历史上的各种高考状元们、以及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少年班毕业生、乃至当代的清华姚班毕业生,他们的智商和学历,与未来的成就之间,并没有线性正比关系。聪明和高学历,大体上能保证中等的地位和经济收入,这一点是可见的。但是,仅此而已。 并且,无论是历史上、还是在近现代和当下,叱咤风云和搅动乾坤的,似乎总是那些读书和智商等方面并不突出的人。尤其是在中共当政后的这些年,几乎确乎如此。这一现象,甚至被上升到学术研究的高度,有识之士为之取了一个文绉绉的词汇:「逆淘汰机制」。 按道理,接受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不接受教育无法在现代这个社会中存在。然而,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能塑造一个人的思维与认知。思维与认知,表现出来即是一个人的能力。这番话,在许多有识之士眼中,自是属于陈词滥调。 不过,思维与认知,究竟应该怎么塑造,才能让人具备出众的能力呢?我这里告诉你从未知晓的一个答案。 为什么说无人知晓呢,因为不让人看见。让一个人看到了他不该懂的道理、具备他不应具有的能力,就会能脱离原来既定的命运轨道,即是改命了。改命是好是坏,可不一定。 在我们所学习的一切知识,无论来源于课本,还是来源于社会或家传,这些知识的体系的内质中,都隐含著一个宇宙的糢型。如果这个知识体系它不蕴含此糢型,这个知识体系它是无法成形,也不可能流传下来。当然了,你学过的、没学过的知识中是都隐含一个宇宙糢型的,只是没有人告诉你、所以咱们不知道,也可能连这门知识的初创者、发扬者、集大成者可能也都不知道。「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似乎就是这个意思。 如果你思考符合这个糢型,那你考虑问题会显得完整、周全;如果你跟人交流说的话符合这个糢型,别人会很愉快、觉得你面面俱到、靠谱、情商高;如果你研究和处理事情符合这个糢型,那你做的事情恰到好处、有创意、非常好,别人评价你就是很有能力。与这个糢型的符合度有多高,就会成为一个人能力大小的一个外在表征。 说起来有些糢糊,操作起来简单,可主要就是不知道有这么一个糢型,也不知道这个糢型究竟是什么,也可能刚知道了也不知道怎么用。然而,从一些日常惯见的事情中,一旦说破,即可窥见这个糢型。 当你面对茫茫的未来,千千万万的少年们,我们不愿眼见你走向眼前的深渊,我们愿你能走向未来、正向改命。透过这个糢型,愿你能望见、那个充满希望、光彩夺目的未来世界。 △ (人民报首发)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6/9/83289.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