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僧人转世的明代昆曲作家王济(图)
 
明代昆曲作家王济,曾官至广西横州通判,为官清正深得民心。

【人民报消息】明代昆曲作家王济,字伯雨,号雨舟。他曾官至广西横州通判,为官清正深得民心,后辞官。他与当时名士祝允明、文征明等都有往来,着有剧作《碧梧馆传奇》三种,现存《连环记》一种,《连环记》至今仍是昆曲舞台上的保留剧目,「不唱《连环记》,不谓识昆曲」。 《连环记》取材自《三国演义》中貂蝉的传奇故事。明代文学家吕天成在传奇剧作评论集《曲品》中盛赞王济:「人以曲称,曲缘事重。颇知炼局之法,半寂半喧;更通琢句之方,或庄或逸。我钦高手,世想令名。」并极力推崇《连环记》,将其与元杂剧名作《夺戟》并列,称《连环记》「词多佳句,事亦可喜」。 这样看来,王济为昆曲的发展有突出的贡献,而昆曲历来又被称作中国戏曲的「百戏之祖、百戏之师」,又可以说对整个中国戏曲发展都是有功的。 关于王济的出生有一段神奇的故事。王济之父王英为当地大富人家,没有儿子,生性吝啬。王宅旁边就是一大集市,集市临河,原有桥但年久失修无法使用,人们出行往来很不方便。 一天,有位老僧登门化缘,要王英捐钱修桥。王英几次连声叱骂想将老僧赶走。不料老僧愈加恳切地请求王英捐钱,王英说:「你去集市上化缘集资吧,就说捐款是由我带头的。」 老僧一步不让,非要王英以一人之力做成此善事。王英见他态度诚恳无比终为之感动,便一人掏腰包,花费白银百两为大家重修此桥,同时又在桥旁修了个亭台屋舍供老僧居住。王英见其严守戒律,生活清苦,更加钦佩,俩人竟成好友,往来谈笑非常融洽。 十年之后,王英的夫人有孕即将生产,一日夜晚王英梦见老僧走入夫人闺房之中。一醒来便听见夫人房中传来新生儿的啼哭声,有仆人来报,夫人生的是个儿子,于是全家欢喜。 第二天一早又有人来报,老僧已于昨夜坐化。王英大为惊讶,知道自己的儿子就是老僧转世再来,他悟到自己能有后,乃听老僧劝善,行善积德、修桥济民而来。于是给儿子取名为王济,以纪念此事。 《碧里杂存》的作者为董谷,他的父亲董沄与王济终生交好。这事是王济在董家做客时亲口告诉董谷的,于是董谷便将此事记录下来。王济一生颇为乐善好施,也许因为知道前生是僧人的缘故,他对佛教供养捐赠颇多;始建于北宋,后于元末被毁的白莲塔就是他出资重修的。今乌镇尚有「一观二塔九寺十三庵」之说,二塔的其中之一就是这座白莲塔。 (参考资料:《碧里杂存》)△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3/3/24/75776.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