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养生养德 养性去五难(图)
 
刘一淳
 
养德首先要养性。性在天谓之命,在人谓之性。心顺理则生,背理则亡。养性首先去五难,名利、喜怒、声色、滋味、神思。

【人民报消息】大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写道:「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年。」「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意思是说如果人的道德不好,就是吃仙丹妙药也不能延年益寿。如果道德高尚完美,不用祈祷就多福多寿。 那么古人又怎样养德的呢?养德首先要养性。性在天谓之命,在人谓之性。「性」字左边是心,右边是生,表示人生来就有理存于心中,名为性,实为理。心顺理则生,背理则亡。养性首先去五难,名利、喜怒、声色、滋味、神思。 去名利 范蠡功成身退 散尽家财 春秋时期,楚国人范蠡和文种辅佐越王勾践二十年,帮助越王灭吴复国,成就霸业。后来范蠡官拜上将军,名扬天下。范蠡认为盛名之下,难以长久,况且勾践为人,可与之同患难,难与之同安乐,于是写信辞别勾践。 范蠡独具慧眼,从越王勾践的面相看出他的禀性,不可能与臣子共享富贵安乐。他写了一封书信劝告文种说:「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文种不信,后来果然被勾践赐死。 范蠡离开越国,来到齐国。他改名换姓,带着儿子戮力垦荒,耕于海边,并从事经营,置下数十万家产。齐王听闻范蠡是一位贤者,任用他做相国辅佐政务。 很快范蠡官致卿相,家里经营买卖财富达累千金,功名富贵达到极点,他认为这是不祥之兆,因为中国传统的理念讲「盈极则亏」,意思是达到极点就要走向衰落了。 三年后,范蠡辞去相位,散尽家财,离开齐国,移居到定陶(山东定陶),自号陶朱公。在定陶县,父子齐心合力,勤于畜牧农业与经营买卖。没几年,范蠡再次积攒了数以万计的大财富,他经常周济贫苦百姓,当地民众尊称陶朱公为财神。 范蠡因有德而富,名利金钱、高官厚禄因德而生,富而又散,有舍有得。 喜怒宠辱不惊 吴敬梓的《范进中举》因过喜疯狂,被屠户丈人打醒。大书法家王羲之因与同门骠骑将军王述争高下,早早断送了生命。因得而喜、因失而悲,心为身外之物所累所缠所绕所迷。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得失荣辱如过眼烟云。 《幽窗小记》中有一副抒情志联:「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大意是视人生宠辱得失如花开花落,视功名利禄如云卷云舒般变幻,去留都无意。寥寥数语道出对待名利和地位的态度。 唐太宗期间,卢承庆因为处事公正被任命为「考功员外郎」,管理官吏考绩。有一次,卢承庆考评官员的过程中,有一位管漕运的官员,因粮船沉水而失责。卢承庆给这位官员写下了「失所载,考中下」的评语。出乎他意外的是,那位官员听后,没有任何解释,也没有任何疑惧的表情,一点都不生气,非常坦然地接受了。 卢承庆继而一想,粮船翻沉,不是他个人的责任,也不是他个人能力可以挽救的,于是改为「中中」等级。可那位官员还是没有发表意见,不说一句感激的话,也没有什么激动的神色,一笑置之。 卢承庆很赞赏他的处事态度,称赞道:「宠辱不惊,难得难得!」最后把评语改成「宠辱不惊,考中上。」 北宋时期,范仲淹坚持「庆历新政」,当卢承庆被谪居邓州时,依然可以做到「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豁达境界。 汉成帝贪恋声色 诸葛亮慧杖斩情丝 公元前18年,三十三岁的汉成帝路过阳阿公主府,入府作乐。赵飞燕献舞,被汉成帝一眼相中,带入汉宫临幸,晋升为婕妤。 一天,成帝带着赵飞燕一同泛舟赏景,赵飞燕穿着南越进贡的云英紫裙、碧琼轻绡,一面轻歌《归凤送远》之曲,一面翩翩起舞,成帝令侍郎冯无方吹笙以配歌舞。舟至中流,狂风骤起,险些将身轻如燕的赵飞燕吹倒,冯无方奉成帝之命救护,扔掉乐器,拽住赵飞燕的两只脚不能松手,赵飞燕则继续歌舞。此后,宫中便流传「飞燕能作掌上舞」的佳话。 当时有童谣道:「燕燕,尾涎涎……燕飞来,啄皇孙。皇孙死,燕啄矢。」赵飞燕姐妹祸乱后宫,诬陷皇后,杀害皇子,应了那句童谣。成帝因纵欲过度而亡,终年四十四岁,无人继承皇位。 夏朝的最后一个国君夏桀荒淫残暴,沉溺于酒色,宠爱妺喜,最后身死国灭。商朝的最后一个国君纣王好酒淫乐,宠爱妲己,派乐师创作淫乐,严刑峻法,最后自焚失国。 当然,也有剑斩情丝的圣贤,《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观天象,预知人事国命,辅佐刘备创立蜀国。他写的《马前课》预测了世事和后来历代朝代的变迁,人们无不称其神机妙算,智慧超人。 据说诸葛亮幼年时经常上山学习经学、兵书战法,在山上遇到一位美丽的女子,邀诸葛亮下棋品茶、聊天。以后诸葛亮每次上山都去拜访那女子,俩人聊得非常开心,可是对老师传授的知识就听不进去了。 老师见诸葛亮神不守舍,便对他说:「毁树容易栽树难!你看那女子楚楚动人情不自禁。你可知道她本是天上的一只仙鹤?常来世间勾引凡人?」诸葛亮深感惭愧,向老师请教避开她的办法。老师告诉诸葛亮,趁她在湖里洗澡时把她的衣服藏起来,她来找你,你就用拐杖打她。 果然,仙鹤找不到衣服,现出原形来啄诸葛亮的眼睛,诸葛亮抓住牠的尾巴用拐杖打去。白鹤挣脱后飞走了,牠的尾巴被诸葛亮拽掉了,从此不能再回人间。诸葛亮把牠的尾巴做成扇子,时刻警醒自己。 善与恶在一念之间 《太上感应篇》记载:古时候,有个元自实恨缪某忘恩负义,凌晨带着刀去缪家准备杀掉缪某。途中经过一座庵堂,庵堂的主人轩辕翁早起诵经,见到有几百位凶神恶煞鬼怪,拿着刀斧跟随着元自实。 没多久,元自实返回来了,轩辕翁看到元自实身后跟着的人都头戴金冠,身佩玉佩,香花旛幢簇拥着,百十成群,十分庄严,脸上都露出祥和喜悦的神情。 轩辕翁召请元自实进入庵堂问他原因,元自实说道:「姓缪的忘恩负义,我刚才正要前往杀他,但是到了他家门口,我想到缪某虽然对不起我,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却是无辜的啊!况且他还有老母在堂,我若是杀了他,等于是杀了他一家人啊!因而于心不忍,念头一转就回来了!」 轩辕翁就将刚才所见到的情形告诉他,而且向他道贺:「你的所作所为,神明都已经知道了,你将来必定会享有很厚的官禄啊!」元自实听了轩辕翁的话,勇猛精进认真地行善,后来果然考取功名,官做到宰相。 明朝正德年间,有位读书人赵永贞,少年时曾经遇到一位异人告诉他:「你二十三岁的时候,必定会考中功名。」 等到他二十三岁那年参加乡试,前场文章写得极好,到了后场连连失误,结果没有考中。赵永贞感到非常难过,因此向文昌帝君祈求托梦,告诉他不中的原因。 文昌帝君托梦告诉他:「你原本可以考中今年的乡试,但是因为你近来调戏你家的婢女,引诱邻居的女儿,虽然都没有成功,然而你的起心颠倒,意淫缠绵不断,心地日益转暗,所以你命中原有的功名被消除了。」 赵永贞听了文昌帝君的解说,痛哭流涕,发誓决心改过,大做善事,于是刻印戒淫的善书,以警醒世人。结果在下次的乡试中,赵永贞果然考中了解元,做官做到藩宪。 (参考数据:《史记》、《资治通鉴》、《宋史》、《汉书外戚传》、《寿康宝鉴》、《清代名人轶事》)△ (有删减)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1/9/3/73150.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