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行百里者半九十(图)
 
宋宝蓝
 
事不在大小,贵在持之以恒,贵在善始善终。

【人民报消息】黄庭坚为劝勉弟弟做事慎始慎终,特别写了《赠元发弟放言》短文送给他。全文曰:「亏功一篑,未成丘山。凿井九阶,不次水泽。行百里者半九十,小狐汔济濡其尾。故曰时乎,时不再来。终终始始,是谓君子。」这篇短文不到50字,却引用了四个典故。 亏功一篑 未成丘山 「亏功一篑,未成丘山」大意是说堆积一座山丘,就因差最后一筐土石而不能成功。这句话从《尚书.旅獒》演绎而来,原文是「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三千多年前,周武王姬发伐纣后建立周朝,史称西周。武王大封宗亲和功臣,将弟弟姬奭封在召地(今陕西岐山西南),时人尊称姬奭为「召公」。有一年,西方的旅国向武王进献一只名犬「獒」。召公恭贺武王得此珍犬,并提醒武王勿要玩物丧志,因此特意写了一篇《旅獒》。 召公为武王举了一个例子。比如一个人要修筑九仞高的土山,每天辛苦挖土,挑了一筐又一筐。然而,就在最后一筐土的时候,他不想干了,结果这座九仞高的山,只因少了一筐土而修不成。以此提醒武王勤政爱民,注意从细节上培养善行,由小积大,从而成就大德。 周人举行隆重的祭祀时,需要搭建一座高台,高台的高度不一,有的可能是九仞。登上高台祭祀神明,以表敬畏和虔诚。修筑高台是件苦差事,可能累到不想干了,认为少一筐土也无所谓。这种欺心行为,别人不知道,只有自己知道,神明知道。只差了那么一点儿,然而对神明的敬畏之心,无愧天地的坦诚之心已经打了折扣。这是对「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另一种解读。 凿井九阶 不次水泽 「凿井九阶,不次水泽」从《孟子.尽心上》中的一句话演绎而来。孟子曰:「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一个人做事譬如挖井,一直凿了九轫(八尺为一轫)之深都还没有看到泉水。尽管之前付出了很大的努力,然而,这双眼睛对外界表象的执着,使他得出错误的结论,以为这里根本没有水,从而轻易地否定自己的苦心,没有达到最终的目的。 或许,他只差那么一点功夫,就会大功告成。当他放弃时,不仅水井没有凿成,之前所有的努力也付诸东流。 行百里者半九十 「行百里者半九十」典出《战国策.秦策五》。战国时期有一无名之士向秦王进言,根据《战国策》记载,这位无名氏出言犀利,大胆敢言。他直言不讳地指出秦王的二个缺憾,说他做不到「胜而不骄、败而不忿」这二点,就难以有王者作为,所以他恳请秦王能够深思,戒掉这二个缺点。 为使秦王更好地理解,无名士引用《诗经.大雅.荡》名句:「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人们做任何事情都抱着美好的初衷,都有个好的开头,但很少有人能做到善始善终。比如,过去晋国大卿智伯(智襄子)灭掉了范氏、中行氏,又围攻晋阳,志意骄盛的他想着灭掉赵国。结果,智伯为韩、赵、魏三家所灭,成为三家笑柄。 吴王夫差攻打越国,把越王勾践围困在会稽山上,又在艾陵一战中战胜齐国,吴王可谓声威赫赫。后来,在黄池主持诸侯会盟时,吴王对宋国蛮横无礼,杀其大夫,囚其妇人。最后,吴王被勾践所擒,死在干隧。 魏惠王也曾盛极一时,伐楚伐齐均是大胜,又令韩、赵二国臣服,惠王邀请十二国诸侯齐聚孟津,朝拜天子。然而,惠王却落得被秦国所囚的下场。 智伯、夫差、惠王三人都曾建立赫赫功勋,名望盛极一时。只因不能慎始慎终,国亡身灭,招致惨败的局面。 秦王出兵攻破宜阳,占领三川,天下策士都震惊得不敢再言;秦军屡屡进兵相逼,使东、西二周疆界屡屡更改,各路诸侯不敢聚在一起策划反秦。秦王又夺取黄棘,致使韩、楚二国不敢进兵。这位无名之士看到了秦王常常表现出骄傲的情绪,于是引用「行百里者半于九十」劝告秦王,最后的一段路所剩不长,但要走好却很难,他慨叹「末路难行」。全程为一百里,有人走了九十里,剩下十里没有走完,只相当于走了百里的一半。 无名氏以史实为例,劝说秦王应当兢兢业业,善始善终,以免步夫差、智伯之后尘。 小狐汔济濡其尾 「小狐汔济濡其尾」出自《周易》最后一卦「未济」,卦辞:「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小狐狸要渡河,因水流湍急,牠在水中艰难行走,颠簸挣扎,连尾巴都打湿了。倘若牠不能勉力而行,只能面临灭顶之灾。济,渡河的意思。「未济」卦则以狐狸渡河不成,比喻事情失利,未能成功。 这个典故用意很广,根据《史记》记载,战国时期,楚国太子熊横入秦国为质子。公元前302年,在一场打斗中,熊横失手杀了秦国一位重臣。为逃避秦国责罚,太子逃回母国,因为此事,秦、楚二国关系恶化。 楚怀王去世后,太子熊横即位,是为楚顷襄王。秦国数次出兵攻打楚国。楚国接连失去城池,楚顷襄王被迫迁都至陈县(河南淮阳)。秦国接连夺下楚国城池,并未停止用兵,又命大将白起连手韩、魏二国,再次攻打楚国。 面对大军压境,楚顷襄王派辩才出众的公子黄歇(春申君)出使秦国。黄歇为阻止此事,特意修书一封,向秦昭王分析战事利弊,为政得失。黄歇分别引用《诗经》和《易经》典故,他说:「《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易》曰『狐涉水,濡其尾』。此言始之易,终之难也。」 黄歇借《诗经》诗文,婉转地表达出他的观点,秦国出兵攻打楚国,看起来好像不错,但不一定会有好的结果。他又以狐狸涉水为例,阐述凡事开始都很容易,但要取得好的结果并不是易事。 秦、楚二国都是当时的强国。如果秦国攻楚,必会两败俱伤。那些已经臣服秦国的韩、魏等国便会坐等渔翁之利。黄歇劝说秦昭王,不如强强结盟,即秦、楚二国联合共同攻打他国。黄歇成功说服昭王,使楚国解除了危境。秦昭王停止伐楚,阻止白起出征,并派使臣给楚国送去大礼,由此二国结盟。 黄庭坚这篇短文引经据典,短短几句话囊括数千年历史,诸家经典。他殷切地劝勉弟弟,勿要荒废光阴,时间一旦逝去,就不会重来,懂得善始善终,才能称为君子。 (参考数据:《尚书》、《周易》、《孟子》、《战国策》、《史记》)△ (有删改)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0/8/31/71346.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