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三十六計走爲上策的由來(圖)
 
容乃加
 
取「三十六策(計)」的意義,即代表萬物由此而始,由此而生,從而產生無窮的變化。

【人民報消息】「三十六計,走爲上策」這話很常見,本作「三十六策,走爲上計」,凡事態發展到難以挽回的地步,思前想後別無良策,此時什麼都得放下,唯有一走了事。「三十六計」古稱「三十六策」,歷史上真有「三十六策」嗎?又爲什麼出「三十六策」而不是十八策、六十四策……呢?原來它和中國哲學《易》之思想有關呢。 先來說說「三十六策」的出處。這話不是縱橫家大師鬼谷子的計策,也不是出自空城計借東風的諸葛孔明,它是和南朝劉宋的開國名將檀公有關連。 檀公就是沙場老將檀道濟,他少小就成孤兒,奉姊事兄以和謹致稱,天生很有幹才,領兵打仗智勇雙全。他追隨劉宋高祖武皇帝劉裕創義,身先士卒,東征西戰、南征北討,所向披靡,戰功彪炳。當他在世時,就像是南朝的移動長城一般,北魏對南朝出兵總也無功而返,北魏軍士都很懼怕他,甚至奉他的畫像「禳鬼」驅邪。 元嘉八年,兵力強盛的魏軍,搶回被劉宋收復的河南洛陽等地。檀道濟奉命再攻河南,在二十多天裏和魏軍打了三十餘戰,多次告捷,但是打到歷城的時候,因爲連日轉戰,糧草已經快告竭了,只好準備罷攻還朝。當時,軍隊中有士卒投降了北魏,並帶去情報邀功,說檀軍中糧食已罄。檀營的士兵也因爲憂懼而士氣渙散,軍心大動。 檀道濟心生一計,趁着夜色上演一場「唱籌量沙」糊弄敵軍耳目,動搖敵營軍心。他親自到營寨中查點糧食,讓士兵用斗量米,旁邊的兵拿竹籌唱數,地上則擺着一個個飽滿的糧袋(其實內裝沙子),敞開的口子露出雪白的大米。魏軍的探子連夜急急送敵情,趕早向將領報告檀營還有許多剩餘糧食,魏軍因而放棄追擊。 檀道濟趁機南返之時,命令軍士都穿上鎧甲,他自己則身穿一襲白服,舍馬乘車輿,從容不迫地徐徐突圍。魏軍憂懼有埋伏不敢逼近檀軍,也罷戰北歸。這一次,檀道濟雖然沒有取得屢次常勝的戰績,然而大敵當前,全軍而返,使他聲名大振。 南齊的叛臣王敬則說:「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計。」(《南史.列傳第三十五/王敬則》),說的就是檀公的這樁戰事,雖然檀公雄才多策也只能一走爲上。這是我們一般說的「三十六策,走爲上計」、「三十六計,走爲上策」的出處。不過叛臣王敬則說這話的當時,是出於譏諷,「蓋譏檀道濟避魏事也」。 那麼,爲什麼說「三十六策」呢?「策」和「三十六」之數可以回溯到古人用蓍草卜卦問吉凶的「揲蓍」,也稱「筮」法。 古人用來卜卦問吉凶的蓍草即稱爲「策」。揲蓍時,先在五十根蓍草中抽出一策(一根),再將其餘作兩部份,然後四策(四根)一數,以定陰爻或陽爻。荀爽着《易傳》,說六十四卦「策取始於幹,猶萬物之生稟於天」。彖曰「大哉幹元,萬物資始」, 幹之陽氣是資生萬物生命的元氣來源,幹元用九之數,揲蓍時九之數是爲三十六策。故而爲何取「三十六策」的意義由此可見,即代表萬物由此而始,由此而生,從而產生無窮的變化。 明末清初,有人將一些歷史上的軍事典故,實名湊足三十六個,名爲「三十六計」:瞞天過海、圍魏救趙、借刀殺人、以逸待勞、趁火打劫、聲東擊西、無中生有、暗度陳倉、隔岸觀火、笑裏藏刀、李代桃僵、順手牽羊、打草驚蛇、借屍還魂、調虎離山、欲擒故縱、拋磚引玉、擒賊擒王、釜底抽薪、混水摸魚、金蟬脫殼、關門捉賊、遠交近攻、假途滅虢、偷樑換柱、指桑罵槐、假癡不癲、上屋抽梯、樹上開花、反客爲主、美人計、空城計、反間計、苦肉計、連環計、走爲上計。 迴歸「三十六策」的源頭,本義是虛數,是說計策可如天地衍生萬物一般,變化而無窮。誠如《史記.褚少孫補.龜策傳》所言「摓策定數,灼龜觀兆,變化無窮」之意也。 (參考數據:《南史》、《宋書》、《南齊書》、《周易註釋》)△ (有刪減)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1/5/29/72676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