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军控白皮书 为核武论遮羞
 
2005年9月3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大纪元记者吴涔溪综合报导) 中共国务院9月1日发表《中国军控、裁军与防扩散》白皮书,此报告在胡锦涛访美前夕公布,打点中共领导人“爱好和平”、 “非武力扩张”的形象意味甚浓。在中共军头散播核武论、美国国防部的中共军力报告及中国在尤尼科等多项购并案失败,显见美国对中共的防范日深的前提下,该报告能换取多少认同呢?

白皮书分6部分共1.7万字,声称中国当局“以和为贵”,不首先动用核武器、多次主动采取单方面裁军行动,将继续推动国际军控、裁军与防扩散进程,坚持不称霸、不扩散、不侵略政策,永远作为捍卫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强力量。

和战两手

事隔1日,陈水扁9月2日在“94年军人节庆祝大会”上的致词,或可视为对中共军控白皮书的回应。他指出,“和、战两手”一直是中共灵活多变的统战伎俩,他要求台湾民众和官兵弟兄认清中共“穷兵黩武”的本质。

他在致词中也提到,过去几个月来中共不断在国际间制造“和平”假象,大力拉拢台湾在野党、民间团体,操纵农产品登陆及猫熊选秀等议题,企图影响国际舆论,在台湾岛内造成了不小的分化及对中共不切实际的幻想。

但是中共的武力威胁绝非空穴来风,也非如白皮书宣称的“以和为贵”、“永远做捍卫和平的坚强力量”。陈水扁强调,近来美、日及亚太各国都表达对中共军力扩张的高度关注和忧虑。

陈水扁提到上星期中俄联合军演,坐实了国际社会对中共积极扩充军备、增加飞弹部署、强化飞弹投射能力的质疑。过程中不仅动员多种先进武器,以台湾为假想目标,更是向美、日等国展现军事实力。

陈水扁并重提共军将领朱成虎不惜发动核子战争的恫吓谈话,以及700多枚战术导弹瞄准台湾的事实。

国民党主席马英九9月2日在接受美联社专访时,谈到中共的两岸关系政策,也用“硬的更硬,软的更软”来形容。“硬”是指它将不惜使用武力来对付台独;“软”的方面,即台湾水果销往大陆零关税等做法。

核武机密

这次的国务院公布的白皮书特别对中共将领朱成虎引发的“核武论”进行消毒,白皮书指出,“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强调“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目的,并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

日前美国国防部的中共军力报告指称,中国拥有二十枚核弹头可以攻击绝大多数的美国领土,成功获得澳洲庇护的前中共外交官陈用林指出,他不知道中共核弹头的正确数目,中共核子弹头的数目是最高度机密。他强调,只有总参谋部与中央才知道正确数字。

但是,他强调中共正秘密建立瞄准美国的核武部队,采用“积极防御”战略来对抗美国在亚洲与世界各地的霸权。

他透露,中共的核武发展是透过一家名为“核子能源公司”为掩护,该公司不仅建造商用核电厂,还制造可装在飞弹与轰炸机之上的核子弹头。

军国主义

熟悉中国问题及中共政治的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明居正也指出,越来越多人看出中共正走向军国主义,而且的确令人担忧,尤其是中共官方内部出现“生存空间”论的观点。

他指出,过去世界银行即对中国的人口进行估算,而发展出一套以经济成长率进行人口估算的方法,以目前中国经济中高成长率来看,中国目前的人口不止13亿,可能超过0.5亿或1亿,也就是13.5亿或14亿之间,但是民间流传的数字还更大。

目前网站上流传中共前国防部长迟浩田的2篇文章,一篇是《战争正在向我们走来》,第二篇文章《战争离我们不远,它是中华世纪的产婆》,明居正认为虽然尚无法证实是迟浩田所言,但是通篇思维逻辑非常符合中共的党文化。

他认为,这2篇文章的基调即强调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不够,文中提到“我们公开承认人口是13亿,但实际上不止”,土地的承载量超负荷,生存空间出现,而企图向外扩张,这是军国主义的根本。所以核武论、不惜一战、向外扩张的言论,就不足为怪。

另一种可能是,中共认为自己羽翼丰满,评估核武、生化武器发展的程度,真的可能做疯狂的事情,所以开始打“舆论”,用中共的术语叫“吹风”,先把话放出来,看国际舆论的反应,再决定是否修正。

所以,今天强调和平与善意的中共军控白皮书也可看做是“吹风”后的修正。

明居正强调,证诸中共过去的习惯,我们宁可谨慎的看待,因为中共会做很多很疯狂、大家都不相信的事情,“所以,我们不要小看,这还不是一般的吹风。”

退党危机

除了生存空间及土地承载的问题,退党危机是中共根本的考量,能维系战斗力的关键就是“组织”,也就是这个“党”,从1921年来这个党就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中共过去虽然有过内部分裂,但是退党现象来自于党员发自内心的要脱离中共,这对中共而言,是85年来没见过的事,它真的吓坏了。

明居正估计,以每天退党2至3万的退党速度,明年此时将有1000万人至1400万人退党,这对中共是不可承受的痛,令它万分惊恐,届时军国主义、民族主义是挽救党瓦解的一步棋,自由世界皆应谨慎因应。




 
分享:
 
人气:14,721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给予打赏。让我们一起打拼未来!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