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普京瀟灑離去的背影 胡錦濤悵然若失 (圖)
 
作者:陳勁松
 
2004年10月20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繼中國總理溫家寶訪俄之後,僅半個多月,俄國總統普京又訪問中國。看上去,兩國高層關係似乎甚爲密切。在這兩次會晤中,中方關注的重點,都是輸油管線,在目前中國能源空前短缺、世界油價異常高漲的時候,中方渴切希望從俄國接通輸油管線,從這個能源富有的鄰居,獲取中國急缺的資源。

中方夢寐以求、視之爲能源生命線的這條輸油管線,曾因中國政府的官僚與短視,得而復失。早在1994年,俄方就曾主動提出鋪設從俄羅斯遠東地區到中國東北的輸油管線,但當時的江澤民政府卻認爲中國並不缺油而回拒了俄方的提議。

然而這一回拒所帶來的後果卻是災難性的。中國很快出現石油短缺,並迅速成爲第二大石油進口國。當回頭與俄方重提輸油管線時,所面臨的國際形勢,已與當初有天壤之別:包括日本、韓國在內,多個工業國加入了對俄國原油資源的爭奪。中方本來已經與俄國最大石油公司簽約,鋪設「安大線」輸油管道(從俄羅斯安加爾斯克到中國大慶),不料,這家俄國公司的老闆突遭普京政治清洗,被捕下獄。「安大線」中途夭折。不久,俄方表現出對日本方案更感興趣,索性把中方撂到一邊。

關鍵的是,俄方了解到,石油,成爲世界經濟依賴日深的重要資源,奇貨可居;消耗日增、急缺能源的中國,正四處尋找資源。俄國有意要「拿中國一把」:要麼漫天要價,要麼無限期拖延,等待敲竹槓的最佳時機。

之所以然,在於中俄兩國存在根本利益上的衝突,更存在國際戰略上的競爭。作爲兩個比鄰的大國,中俄都在謀求重新崛起,成爲世界「超強」。中國經濟改革先行一步,當中國顯示出初步的經濟繁榮時,俄國尚處在體制轉型的困難期。俄國完成政治改革,步上經濟發展的正軌後,迅速前進,目前,俄國經濟總產值已達中國的一半,按人口均攤下來,卻已是中國的五倍。就在這一關鍵時刻,中國突然爆發能源危機:電力短缺,24個省市拉閘限電;原油短缺,進口依賴已高達40%;除此之外,舉凡煤、鐵礦石、銅、鋁,等等資源,都嚴重短缺。

顯然,作爲世界能源與資源大國的俄羅斯,超過中國,並重新把中國遠遠拋在後面,正是其最佳時機。狡猾的北極熊不會錯過這一「天賜良機」,當中方一再懇求鋪設連通兩國的輸油管線時,俄國佬反而顯得漫不經心起來。談到能源合作,不僅溫家寶訪俄時,空手而還,隨後訪問北京的普京,仍拒絕做出任何承諾,並一語雙關地表示:在確定石油管道走向時,我們首先要考慮我們俄國的利益......

中方的失望不言而喻。爲了那條輸油管線,在普京到訪期間,中方竭盡迎合、討好之能事,幾乎在所有方面,都做出了大幅度的讓步:全面簽訂了「中俄邊界條約」,等於配合俄方,將歷史上沙俄吞併中國領土的事實合法化;同意俄國行動電話公司進入中國;承諾讓俄方投標中方核電站;支持俄國加入WTO;再向俄方購買一批戰鬥機......

除此之外,普京還意猶未盡地提出:「應該增加高技術在雙邊貿易中的比重。 」鑑於俄國科技遠遠領先於中國,這一說法,就是要繼續擴大對中國的銷售,從中國撈取更多的「黃金白銀」。總之,在兩國幾乎所有事項中,俄方都是銷售方,中方都是購買方。誰主誰次,孰得孰失,一目了然。中俄關系如此,中法、中德關係,也是如此。「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百年後的中共,與百年前的滿清,手法如出一轍。

做出這麼多讓步,卻一無所獲,胡錦濤自己也心有餘悸,尤其對兩國「邊界條約」,胡錦濤特意解釋說,他主談的,只是剩餘邊界問題的2%,其他98%的問題,早就談好了,「我只是籤個字」。這一「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說法,明顯有推卸歷史責任之嫌,目的是要將主要歷史責任,牢牢拴在主談過中俄邊界東段(1991年)、西段(1994年)、並簽訂了「中俄睦鄰友好條約」(2001年)的江澤民頭上。

普京訪華,達到了他的全部目的,滿載而歸。胡錦濤望着那個短小精悍的俄國人瀟灑離去的背影,必悵然若失。而國內,網民的炮轟有如暴雨:割地換油,國之大恥。最要命地是,地割了,油卻沒有換到手......

(自由亞洲電臺)有更動



 
分享:
 
人氣:19,180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