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華盛頓拉印度遏制中國
 
【人民報消息】美國國會這個星期結束夏季休假復會之後,勢必默認布什政府的決定:取消自印度1998年5月核試驗以來對它實施的大多數制裁。巴黎《國際先驅論壇報》3日發表的評論說,這將爲美國印度軍事合作、轉讓軍事技術打開大門。

前《遠東經濟評論》編輯、耶魯全球化研究中心負責人Nayan Chanda撰寫的評論說,對印度關係冷淡三十年之後,放棄制裁,再加上軍事合作,這些代表著美國政策的分水嶺。但是,如此重大的轉變卻悄悄進行。評論認爲,政策轉變的背後原因是政府不願說明:要對付中國威脅美國在亞洲的霸權。

在不擴散核武器問題上,無效的制裁政策受到國會的挑戰。最近,這些批評轉變成爲加強美印關係,實際上要把它變成聯盟。因此,印度核試驗塵埃還未落定,第一百零六屆國會就給予克林頓總統豁免某些制裁的權力。

1999年10月,國會給予總統取消對印度所有制裁的權力。總統現在僅僅需要決定並對國會證明那些限制措施不符合美國的安全利益。儘管已經獲得授權,克林頓政府拒絕取消對印度的全部制裁,因爲克林頓希望取消制裁的代價是印度簽署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同意不部署核武器,並在簽署禁止生產武器用裂變材料公約之後凍結生產裂變材料。

儘管美國將逐步取消制裁而不是一次全部取消,但看來布什政府不會提出上述要求。布什政府否認放棄不擴散議程。它聲稱僅僅是改變重點。

美國官員相信,加強美印關係和出口部分軍事及兩用技術更可能鼓勵印度剋制核武器項目。美國政府現在更重視「反擴散」,即全國導彈防禦系統,而不是「不擴散」。

儘管民主黨反對導彈防禦系統,但國會支持同印度打交道的力量已經超過謹慎處理制裁的力量。

布什政府聲稱美國同印度都有多民族和民主國家的傳統。但事實上,這些共同點已經存在五十多年,新鮮之處在於冷戰之後印度的經濟轉型和技術發展。隨著美國國會印度團隊的興起,華盛頓也出現了僅僅次於以色列遊說團隊的印度遊說力量。

隨著美中關係由於臺灣、人權等問題而緊張,國會對於印度的興趣日益增加。布什政府聲稱對於印度的熱情同反華策略沒有關係,但很多觀察家把它看成外交辭令。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1/9/3/15545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