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今日中共反腐還不如滿清:請看乾隆朝懲貪
 
曹松林
 
【人民報消息】乾隆朝是清代的鼎盛時期,這一時期經濟快速發展,國庫充盈,戶部庫存銀最高達8千多萬兩。但是,在煌煌外表之下潛滋暗長的腐敗,不斷侵蝕着國家的肌體。乾隆帝採取了超越以往的強硬措施懲治貪污,起到了暫時的抑制作用。概括地說,有如下幾方面的內容。

  其一,杜絕迎逢應酬、結黨營私。乾隆帝剛即位就對此進行譴責,他指出:"彼此宴會,廢時失事,屬員效尤","並起夤緣弊竇",今後要一律禁止,否則一經發現,必加嚴譴。乾隆二年又重申禁州牧、縣令出境迎送上司之令,以免啓奔競之風。三十七年,查禁官員中盛行的"換帖"、"上省"、"宴會"諸弊端。四十一年,皇長孫綿德與禮部郎中秦雄褒相互贈送禮物,被革除定郡王爵位,降爲固山貝子,秦雄褒革職,發往伊犁充軍。

  其二,整飭八旗,減少腐敗。此時,八旗子弟的腐敗已經相當嚴重,逐漸由官場蔓延至社會基層。乾隆帝批評八旗:"承平日久,漸及奢靡","不務本業生計,但知坐耗財物,不知節儉,服官外省,奉差收稅,即不守本分,恣意花銷,虧竭國帑,兵丁閒散人等,唯知鮮衣美食,蕩費貲財"。他經常告誡八旗子弟勤習弓馬,讀書識字,獲得一技之長。爲解決八旗生計,支給生息銀,用公款贖還典當、入官地畝。還在吉林組織屯墾,可惜收效甚微。

  其三,革除陋規,防治"合法"貪污。如革除浙江省的"當官貼費",停徵兩淮"公務薪水銀",禁收童生卷價,革除澎湖規禮銀1200兩。

  其四,禁督撫貢獻,以防擾民。乾隆帝曾命令各省督撫不得收受下屬土儀。接着以身作則,命停止督撫貢獻。後來還是有督撫進貢,乾隆帝一概拒收,並予以申斥。凡發現派辦進貢事件,都給予嚴厲懲處。

  其五,明立條規,防範貪污。命各省督撫杜絕部院書吏需索,如有發現,立即奏聞,如私相授受,照枉法贓治罪。禁止各省鎮將在任所置立產業,倘有託名置產者,將本官交部嚴加議處,地畝入官,上司容隱者,並行議處。針對各省辦理賑災,多有侵漁剋扣問題,又規定凡重災之地,督撫必須親往查察災情和賑務,等等。

  其六,防範官員親屬,家人和幕僚舞弊。嚴定外省官員失察子弟例,如聽信子弟借辦公事爲名營私舞弊,即以其罪治其家長,上司明知而不查處,照徇庇例降3級調用。針對家人犯罪多,且一旦事發將罪責推給家人的情況,乾隆帝明確規定:"家人勒索即主人勒索也,不可以失察開脫其罪。"因此,凡家人犯貪贓罪,主人也受懲處。後來又革除坐省家人名目,不準府州縣官派人居住省城,與督撫藩臬勾通。嚴禁上司戚屬爲下屬幕僚。

  其七,補充懲貪條款,嚴格執法,乾隆二十三年,停止執行原有的罪犯捐贖條例。二十五年,由刑部議定,官吏犯枉法贓罪,即使在規定期限內完贓,仍照原判治罪。即使在停決罪犯之年,貪贓罪犯照樣處決。三十四年,決定在計贓時考慮造成的後果,如後果嚴重,以後果爲"本罪",收受禮金爲"餘罪",量刑時將二者合併考慮。四十八年,增定卓異官犯贓議處原保薦上司例,對負有失察責任的上司不僅規定了革職、降級的相關條款,還有經濟賠償的具體責任。

  在懲貪實踐中,由於不斷髮現問題,不斷補充相關條款,使乾隆朝防範貪污的法規遠較前代嚴密。它爲貪污犯罪者亮起了警示的紅燈,希望達到防患於未然的目的。

  從乾隆元年至乾隆六十年,對貪污的懲治一直沒有間斷過。乾隆一朝因貪懲處的高級官員數目之多超過了以往任何朝代。據《清高宗實錄》和《清史稿》初步統計,本人犯貪贓罪被懲辦者計有:總督9人,其中被處死或迫令自盡者5人;巡撫17人,被處死或迫令自盡者10人;布政使9人,處死或迫令自盡者8人;將軍以上高級軍官4人皆判死刑。另有尚書5人革職、降職;貝勒1人罰銀、罰俸;親王1人降爲貝勒,永遠停俸。徇私辦案受到懲處,贓證不確鑿者未統計在內。中下級官員犯貪贓罪遭受處罰的則多得無法統計。如將六十年做總體考察,懲治貪污是一個逐步趨嚴的過程,可以分爲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乾隆元年至乾隆五年。飽讀詩書的青年皇帝對世事充滿了瑰麗的幻想,正如他自己所說:"朕即位之初,本欲減去苛繁,與衆休息","以成朕之寬大。"這時對貪污案件的處理確實較爲"寬大"。如兵部尚書傅鼐勒借商人銀兩,工部尚書趙宏恩納賄,總督劉於義浮開麥價,鄂彌達家人霸佔民營煤山,巡撫王士任、岳收受賄賂,都只給予撤職處分,不久又重新起用。

  乾隆六年至乾隆二十九年爲第二階段。乾隆帝經過5年執政,已到而立之年。這時他對貪污的危害有了更理性的認識。他引用古語"王者之國富民,霸者之國富士,僅存之國富大夫"告誡羣臣,意謂高官致富不利於國家穩定,如通過貪贓枉法而致富,就會危及國家存亡。這也是爾後對貪官抄家,進行經濟剝奪的動因之一。乾隆六年連辦大案。山西布政使薩哈諒因徵收稅糧時加平入己,被判死刑。山西學政喀爾欽賄賣文武生員,被就地正法。步軍統領鄂善在一宗家產爭奪案中收受賄銀1萬兩,被賜令自盡。這年還發生了浙江巡撫盧焯處理民人分家案,受賄白銀5萬兩的案件。乾隆帝命嚴厲查處。這時,言官鹹以效法康熙帝,崇尚寬簡爲言,其言下之意希望乾隆帝治官不要過於嚴厲。因此,從乾隆七年至乾隆十年,一直未查辦什麼大案。但很快他就認識到,"斧質一日未加,則侵貪一日不止,唯一犯侵貪,即入情實,且即予勾決。人人知法在必行,無可倖免。身家既破,子孫莫保,則饕餮之私,必能自禁。"於是,對貪贓枉法的官員再度從嚴懲治,相繼查辦了10來起高級官員貪污受賄案,如雲貴總督恆文、浙江巡撫鄂樂舜被迫自盡,綏遠將軍保德、山西布政使蔣洲就地正法等,這說明第二階段執法嚴於第一階段。

  乾隆三十年至乾隆六十年,爲第三階段。這一時期共查辦了21起大案。這一時期的案件有許多特點。其一,發案頻率高,高官犯罪多。其二,個案金額特別大。如高恆案預提鹽引虧空白銀達700餘萬兩,甘肅收捐監糧案貪污總額1000萬兩白銀以上。其三,大案的高發區集中於國家財政收入的重點部門和地區。如鹽稅、田糧、商稅及雲南銅礦成了犯罪分子的首選目標。其四,作案時間長,手段隱蔽。如甘肅自乾隆三十九年奏請開捐,到四十六年案發,作案達8年之久,高恆與他的前任作案則長達22年。其五,出現了有組織的貪污。王望與甘肅各府、州、縣官串通一氣,結案時,侵吞白銀一千兩以上官員102人,1000至9000兩者26人,1萬兩以上者11人,2萬兩以上者20人,全省官員爲之一空。其六,紈絝子弟膽大妄爲。乾隆後期的大案中,紈絝子弟佔了很大比例。如浙江巡撫王望系江蘇巡撫王師之子,山東巡撫國泰系四川總督文綬之子,閩浙總督兼福建巡撫陳輝祖系兵部尚書、協辦大學士陳大受之子,兩淮鹽政高恆是大學士高斌之子、慧賢皇貴妃之弟,這些人有靠山,有門路,能打通各處關節,膽子壯,歪點子多,犯的案子也特別大。後三十年懲貪基本從嚴,乾隆帝用鐵的手腕鎮壓貪官,連皇親國戚也不放過。

  乾隆帝對懲貪鬥爭傾注了極大的心血,對貪官污吏也起到一定的震懾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乾隆的懲貪有利於改善農民的處境,有利於緩和社會的矛盾,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也延緩了清王朝衰落的歷史進程。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1/2/14/11727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