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今日中共反腐还不如满清:请看乾隆朝惩贪
 
曹松林
 
【人民报消息】乾隆朝是清代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经济快速发展,国库充盈,户部库存银最高达8千多万两。但是,在煌煌外表之下潜滋暗长的腐败,不断侵蚀着国家的肌体。乾隆帝采取了超越以往的强硬措施惩治贪污,起到了暂时的抑制作用。概括地说,有如下几方面的内容。

  其一,杜绝迎逢应酬、结党营私。乾隆帝刚即位就对此进行谴责,他指出:"彼此宴会,废时失事,属员效尤","并起夤缘弊窦",今后要一律禁止,否则一经发现,必加严谴。乾隆二年又重申禁州牧、县令出境迎送上司之令,以免启奔竞之风。三十七年,查禁官员中盛行的"换帖"、"上省"、"宴会"诸弊端。四十一年,皇长孙绵德与礼部郎中秦雄褒相互赠送礼物,被革除定郡王爵位,降为固山贝子,秦雄褒革职,发往伊犁充军。

  其二,整饬八旗,减少腐败。此时,八旗子弟的腐败已经相当严重,逐渐由官场蔓延至社会基层。乾隆帝批评八旗:"承平日久,渐及奢靡","不务本业生计,但知坐耗财物,不知节俭,服官外省,奉差收税,即不守本分,恣意花销,亏竭国帑,兵丁闲散人等,唯知鲜衣美食,荡费赀财"。他经常告诫八旗子弟勤习弓马,读书识字,获得一技之长。为解决八旗生计,支给生息银,用公款赎还典当、入官地亩。还在吉林组织屯垦,可惜收效甚微。

  其三,革除陋规,防治"合法"贪污。如革除浙江省的"当官贴费",停征两淮"公务薪水银",禁收童生卷价,革除澎湖规礼银1200两。

  其四,禁督抚贡献,以防扰民。乾隆帝曾命令各省督抚不得收受下属土仪。接着以身作则,命停止督抚贡献。后来还是有督抚进贡,乾隆帝一概拒收,并予以申斥。凡发现派办进贡事件,都给予严厉惩处。

  其五,明立条规,防范贪污。命各省督抚杜绝部院书吏需索,如有发现,立即奏闻,如私相授受,照枉法赃治罪。禁止各省镇将在任所置立产业,倘有托名置产者,将本官交部严加议处,地亩入官,上司容隐者,并行议处。针对各省办理赈灾,多有侵渔克扣问题,又规定凡重灾之地,督抚必须亲往查察灾情和赈务,等等。

  其六,防范官员亲属,家人和幕僚舞弊。严定外省官员失察子弟例,如听信子弟借办公事为名营私舞弊,即以其罪治其家长,上司明知而不查处,照徇庇例降3级调用。针对家人犯罪多,且一旦事发将罪责推给家人的情况,乾隆帝明确规定:"家人勒索即主人勒索也,不可以失察开脱其罪。"因此,凡家人犯贪赃罪,主人也受惩处。后来又革除坐省家人名目,不准府州县官派人居住省城,与督抚藩臬勾通。严禁上司戚属为下属幕僚。

  其七,补充惩贪条款,严格执法,乾隆二十三年,停止执行原有的罪犯捐赎条例。二十五年,由刑部议定,官吏犯枉法赃罪,即使在规定期限内完赃,仍照原判治罪。即使在停决罪犯之年,贪赃罪犯照样处决。三十四年,决定在计赃时考虑造成的后果,如后果严重,以后果为"本罪",收受礼金为"余罪",量刑时将二者合并考虑。四十八年,增定卓异官犯赃议处原保荐上司例,对负有失察责任的上司不仅规定了革职、降级的相关条款,还有经济赔偿的具体责任。

  在惩贪实践中,由于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补充相关条款,使乾隆朝防范贪污的法规远较前代严密。它为贪污犯罪者亮起了警示的红灯,希望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从乾隆元年至乾隆六十年,对贪污的惩治一直没有间断过。乾隆一朝因贪惩处的高级官员数目之多超过了以往任何朝代。据《清高宗实录》和《清史稿》初步统计,本人犯贪赃罪被惩办者计有:总督9人,其中被处死或迫令自尽者5人;巡抚17人,被处死或迫令自尽者10人;布政使9人,处死或迫令自尽者8人;将军以上高级军官4人皆判死刑。另有尚书5人革职、降职;贝勒1人罚银、罚俸;亲王1人降为贝勒,永远停俸。徇私办案受到惩处,赃证不确凿者未统计在内。中下级官员犯贪赃罪遭受处罚的则多得无法统计。如将六十年做总体考察,惩治贪污是一个逐步趋严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乾隆元年至乾隆五年。饱读诗书的青年皇帝对世事充满了瑰丽的幻想,正如他自己所说:"朕即位之初,本欲减去苛繁,与众休息","以成朕之宽大。"这时对贪污案件的处理确实较为"宽大"。如兵部尚书傅鼐勒借商人银两,工部尚书赵宏恩纳贿,总督刘于义浮开麦价,鄂弥达家人霸占民营煤山,巡抚王士任、岳收受贿赂,都只给予撤职处分,不久又重新起用。

  乾隆六年至乾隆二十九年为第二阶段。乾隆帝经过5年执政,已到而立之年。这时他对贪污的危害有了更理性的认识。他引用古语"王者之国富民,霸者之国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告诫群臣,意谓高官致富不利于国家稳定,如通过贪赃枉法而致富,就会危及国家存亡。这也是尔后对贪官抄家,进行经济剥夺的动因之一。乾隆六年连办大案。山西布政使萨哈谅因征收税粮时加平入己,被判死刑。山西学政喀尔钦贿卖文武生员,被就地正法。步军统领鄂善在一宗家产争夺案中收受贿银1万两,被赐令自尽。这年还发生了浙江巡抚卢焯处理民人分家案,受贿白银5万两的案件。乾隆帝命严厉查处。这时,言官咸以效法康熙帝,崇尚宽简为言,其言下之意希望乾隆帝治官不要过于严厉。因此,从乾隆七年至乾隆十年,一直未查办什么大案。但很快他就认识到,"斧质一日未加,则侵贪一日不止,唯一犯侵贪,即入情实,且即予勾决。人人知法在必行,无可幸免。身家既破,子孙莫保,则饕餮之私,必能自禁。"于是,对贪赃枉法的官员再度从严惩治,相继查办了10来起高级官员贪污受贿案,如云贵总督恒文、浙江巡抚鄂乐舜被迫自尽,绥远将军保德、山西布政使蒋洲就地正法等,这说明第二阶段执法严于第一阶段。

  乾隆三十年至乾隆六十年,为第三阶段。这一时期共查办了21起大案。这一时期的案件有许多特点。其一,发案频率高,高官犯罪多。其二,个案金额特别大。如高恒案预提盐引亏空白银达700余万两,甘肃收捐监粮案贪污总额1000万两白银以上。其三,大案的高发区集中于国家财政收入的重点部门和地区。如盐税、田粮、商税及云南铜矿成了犯罪分子的首选目标。其四,作案时间长,手段隐蔽。如甘肃自乾隆三十九年奏请开捐,到四十六年案发,作案达8年之久,高恒与他的前任作案则长达22年。其五,出现了有组织的贪污。王望与甘肃各府、州、县官串通一气,结案时,侵吞白银一千两以上官员102人,1000至9000两者26人,1万两以上者11人,2万两以上者20人,全省官员为之一空。其六,纨绔子弟胆大妄为。乾隆后期的大案中,纨绔子弟占了很大比例。如浙江巡抚王望系江苏巡抚王师之子,山东巡抚国泰系四川总督文绶之子,闽浙总督兼福建巡抚陈辉祖系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陈大受之子,两淮盐政高恒是大学士高斌之子、慧贤皇贵妃之弟,这些人有靠山,有门路,能打通各处关节,胆子壮,歪点子多,犯的案子也特别大。后三十年惩贪基本从严,乾隆帝用铁的手腕镇压贪官,连皇亲国戚也不放过。

  乾隆帝对惩贪斗争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对贪官污吏也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乾隆的惩贪有利于改善农民的处境,有利于缓和社会的矛盾,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也延缓了清王朝衰落的历史进程。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1/2/14/11727.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