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新闻自由谁的自由?
——从林和立离开《南华早报》说起
 
杜耀明
 
【人民报讯】明报7日评论文章:《南华早报》宣布人事调动,削去其助理总编辑林和立的职权,引起社会关注。该报最有力的解说,是强调这是商业机构的人事变动,公司管理层有权决定,员工或公众是否信服,根本无关宏旨。

既是私产也是公器

言下之意,公司决策是管理层的专利,员工无权过问,只能奉旨行事。大权在握,管理决策由上而下,理所当然,不必征询员工意见。推论下去,管理层只听命于董事局,董事局又以主要股东为马首是瞻,新闻机构实际上只是少数大股东所支配的私产,只有当他们及其信任的管理层认同新闻媒介为社会公器,才有所谓私产公用,发挥传媒监督权力的社会功能,否则私利作祟下,传媒只是生财工具,所谓新闻自由,实质流于传媒东主运用私器逐其私利的自由。

然而,社会观念之中,传媒兼备两重性质,是私产也是公器。要避免传媒倒向私产作业,实有赖各方提高警觉。在新闻自由发达的国度,警觉不是空言,而是开放的制度,既让新闻从业员制订工作守则及目标,参与机构决策,也通过种种方法,加强透明度,美国一些报馆的编前会可定期让市民旁听,甚至即席提问。如此开诚布公,不仅提高员工及读者的归属感,也是有效办法,平衡新闻机构的商业考虑、专业目标和公众利益,而资方、从业员、公众三方亦可通过这些机制持续商议,寻求共识。

林被蒙在鼓里

反观《南华早报》在林和立事件上的表现,不要说什么泱泱大度,开诚布公,甚至对林和立的质疑,也顾左右而言他。林身为助理总编辑,是编采部的管理大员,今次中国版准备改动,即使纯由管理层包办规划工作,也该有他的份儿,但奇怪的是,该报从不找他商讨,也没让他参与决策。搞经济版出身的副总编辑亦知悉中国版扩版计划存在多年,公认为中国问题专家的林和立却蒙在鼓里。这不是排斥又是什么?

中国版的变动,若只是扩张版位,内容多样化,林凭其在中国报道的资深经验和丰富知识,总可向管理层提供有用的意见,管理层何以偏偏绕过他,交由其他人出谋献策?管理层若不至于否定林是中国问题专家,他在改版过程中被投闲置散,是否由于他们并不认同林一向以来的报道方针和表现?其实该报中国版编辑新人选,若与林的想法大同小异,又何须换马?无论如何,该报欠了读者应有的解释。

《南早》应公开交代

说实在,读者并非关心林和立职位变动的个人荣辱,而是他靠边站后读者的损失。多年来,他的中国报道不但时有独家消息,更敢于揭露中国政治内幕;他的分析专论,不独洞悉内情,更不畏权势,直言批评政府。换掉他,撇开是否跟他与郭鹤年较早前的争拗有关,却肯定令人相信该报中国报道会趁机转向,类似他对国情的大胆披露和坦率批评,日后若在该报消失,无疑是限制了读者的眼界。是否如此,《南华早报》应公开向读者交代,特别在政治敏感的中国议题上,能否依旧勇往直前,还是偃旗息鼓,自我审查,绝对不能含糊其词。因为改版计划不单是商业决定,更关乎本港新闻自由的去向,值得大家留意跟进。(http://renminbao.com)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0/11/7/5738.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