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美中關稅戰 臺商憂慮衝擊 多管道避險盼「撐過三年」
 
【人民報消息】美中加徵對方34%關稅,自由亞洲電臺採訪多名在中國的臺商。他們提到,從美國進口原料成品再銷美國可能產生關稅疊加的效果;另有臺商表示,臺商多已年邁難以再搬廠,應會採取不漲價不賣美國、轉移市場定位、提升產能、裁員、提升自動化數位化等方式「撐過三年」。 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宣布9日起對中國加徵34%關稅,中共隨即宣布對美加徵34%關稅回擊。中國的全國臺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會長李政宏指出,「以前臺商可把產線、產能移轉他國進行互相配套,現在無差別式攻擊,整個布局角度都亂掉,其實是蠻難因應的!」李政宏的說法,道出臺商重新布局的困境。 李政宏介紹,出口美國為主的衝擊最大,如電子業、半導體、紡織、傢俱、制鞋業,五金類從螺絲、水龍頭到精密工具等將受傷嚴重;另外,美國進口原料後在中國製造的食品價格肯定上漲,若大陸的航空公司買美國波音飛機,成本也將提高。 川普加徵關稅「無差別攻擊」 臺商:退無可退 以模式來說,李政宏認為,企業若從美國進口零配件和重要原材料,成本上升,出口美國價格又缺乏競爭力,形同「雙重打擊」。 多年來,臺商海外投資熱點在中國、東南亞、印度、美國、墨西哥等,但是川普這波對等關稅,亞太國家多數被加徵30%以上,越南高達46%,被形容堵死「洗產地」現象。 李政宏解釋:「臺商應對川普第一任的中美貿易戰,從中國進口大量零配件,分散布局到越南拉生產線組裝銷往美國,可以避開,現在避也避不開美國的高關稅。且布局也要看產業、工人的素質,印度受關稅衝擊也大。」 川普全面提高進口關稅目的希望召喚更多外資赴美投資設廠,但是過去勇闖各大洲的臺商,對此刻重新布局的意願,卻不如過往膽大。 「七老八十」搬廠大不易 美國人力成本令臺商怯步 「川普這樣大刀一揮,把所有可能設工廠的地方都變成高關稅,臺商不可能再搬到一個避稅的天堂!臺商目前都七老八十,也不可能再第二波再搬工廠,川普政策這樣下來,把整個關稅的避稅天堂都堵住、工廠洗產地的機會都沒了,面臨對企業的考驗。」珠海臺商會常務會長,也是澳門臺商會長簡廷在道出了客觀的事實。 簡廷在指出,川普新關稅政對東南亞重重一擊,臺商從過去到大陸、後將版圖轉往東南亞、印度等都是因應人力成本、川普過去對中國提升25%關稅、新南向經濟繁榮等原因。此次美國對新加坡關稅相較低,但新加坡沒有工廠、製造業,而美國人力成本和社會福利成本高、服務費高、工作產能相較低。 簡廷在反問:「三百塊美金如果在東南亞可以找到工人,到了美國,沒有三千塊找的到嗎?即使你找得到,他們投入工廠、生產製造業的人力也沒有那麼多人。東南亞地區可以加班,甚至於三班制、二十四小時運作,到了美國,你只能白天八小時,晚上加班、三班制成本加劇,成本墊那麼高,生產效率卻可能至少降一倍。」 越南臺商葉先生也不看好:「現在隨便建一個廠就是花幾億臺幣,不是隨便花一、二百萬美金可以解決掉的。傳統產業的老闆都想退休了,除非二代接班,如果沒有二代,誰要去那邊(美國)設廠?每一個地方的法令、法規和管理方式都不同,三年以上才有辦法瞭解當地法規、人員如何訓練處理,開始有產能,(在美國)要請多少翻譯?傳產老闆大都七十、八十歲了,有辦法以英語溝通嗎?」 葉先生提到,越南臺商早期以傳產、成衣、腳踏車、傢俱等為主,之後有電子業。2000年時,越南工資每月不到一千元新台幣,臺灣近二萬元新台幣,差二十倍。現在越南工資不到三百美金,加上社保將近四百美金,如果到美國設廠,工資肯定乘六倍以上,財力夠才有辦法。 臺商:避開美國市場轉銷它處 賠錢廠房寧可空轉、裁員 避開美國市場、分散、轉移市場是受訪臺商都提到的因應策略。葉先生說:「比如產品八成銷往美國,如果往歐洲跑,至少可以銷三、四成。美國關稅提到46%,對美國產線要砍至少砍四、五成產能,要撐著活下來,最多是把員工裁掉。」 葉先生提到,當地多為到越南二十多年的老臺商,當年土地便宜都自己蓋工廠、買設備。「空轉就好,除非客人要吸收這些關稅。因為這些傳統產業的毛利率只剩10%到15%,46%應沒辦法吸收,就算吸收一半,你承受不了,大不了不要做、不賣了、縮小規模,另辟生產線、業務重新跑。主要是廠房跟設備都是自己的。」 葉先生表示,川普第一任中美貿易戰後上千家中國企業赴越南設廠,土地成本和二十年前差五、六倍、員工成本差了十倍以上,一開始主要洗產地,不少廠房用租的,未來應付租金壓力大。 若是另辟產線,葉先生認為,菲律賓關稅只有17%,且菲律賓華人夠,還有些臺商在,學習曲線應還ok,若移到非洲則有難度。「每個地方政府貪污程度不同,如何應付地方官員,不是去買土地設廠就開的了工廠。」 提高競爭力爭取買家漲價 「不賣賠錢的貨」 「美國買家有需求,勢必要漲價,不然就不接,不賣賠錢的貨,先撐過這三年。」葉先生說,越南政府跟美國說要談判,越南臺商大都在等看談判結果才決定因應方式。 「不要以美國作為外銷單一的市場,如果今天有比較優勢,外銷美國的貨品該漲就漲,才能迫使美國通膨,企業抗議,或許修改政策,各國要跟美進行商討談判,繞開美國。」李政宏說。 就地升級數位基地降成本增產能 生產迪士尼文化景觀及大地雕塑、藝術建築的簡廷在也認為,為了關稅戰搬工廠並非上上之策,「不只仰賴美國這個世界工廠,市場重新定位緩衝調節;提高競爭力,導入數位化自動生產基地。把搬工廠的成本,就地升級數位產業、高端、自動化製程,當提高30%產能,就能將高關稅成本cover掉,也有利長期生存之道。」 傳統產業無法結合AI?簡廷在表示,應破除這迷思,藉此市場結構調整,將原來勞力密集產業的製程分解,進行數位化、自動生產。當產品具競爭力,關稅附加報價,由美國買家、消費者埋單。 至於已接訂單,簡廷在說,必須吞下,照既有合約交貨,以維護信譽。未來訂單方向調整市場定位,例如過去銷美國百分百,可調整為二、三成,其它往英國、日本、歐洲銷貨。中短期已簽約的怎麼提升效益,降低成本依然可出貨,才是對臺商最大的打擊。 關稅戰也有不受傷產業 在中國昆山生產汽車零附件的臺商宗緒惠說,臺灣在這波也被加徵32%,「我們同一條船」,不過他幸運閃過這波貿易戰。 宗緒惠說:「我們還好從美國市場逼出來,沒有跟上去我們很早就損失美國市場,現在就沒有受到這風波。那個時候美國客人認為太多供應商來自大陸,他們萬一有什麼事情發生,會斷貨,所以希望我們從大陸以外去交貨,這事情在十幾年前就產生了。」 宗緒惠說,汽車零附件是很敏感的業態,目前其產品八成銷中國內需、二成銷日本、東南亞、歐洲。「不限制地方客戶群、不停找新客人」是其生存之道。△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4/8/89889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