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喊「中國經濟不能下猛藥」 李強言論為何遭下架?(圖)
 
圖為中共總理李強。(Jeon Heon-kyun - Pool/Getty Images)
【人民報消息】中國經濟持續不振,並且面臨多重挑戰之際,總理李強在遼寧大連的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表示,中共政府正借鑒中醫的固本培元理念,改善經濟,但他同時強調,要「調理」中國經濟「不能下猛藥」。這番言論不僅官媒未見引述,而且疑似遭全網下架。在二十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夕,李強的言論為何引起爭議,有不同解讀。 據美國之音報導,中共總理李強6月25日在世界經濟論壇2024年會上致辭,並就中國如何平衡短期的刺激需求,以及債務高企、消費不振等長期挑戰提出見解。 根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李強說,最根本是要處理好短期和長期、治標與治本的關系。他以中醫的固本培元為鑒,認為經過疫情的沖擊,目前中國經濟就像一個人大病初愈,「按照中醫理論,這個時候是不能下猛藥的,應該精準調理,慢慢調理,使它的基礎逐步得到恢復」。 新華社對「不能下猛藥」只字不提 不過,新華社等中共官媒在報道李強這一段講話時只引述了「固本培元」的說法,更關鍵的「不能下猛藥」卻只字不提。雖然專業平臺「格隆匯」一度跟隨外媒,以《李強:中國經濟當前不能下猛藥》為題發出報導,但很快被刪除。 臺灣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教授孫國祥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對於李強口中的「猛藥」有這樣的解讀。 孫國祥說:「『猛藥』指的就是大規模的財政刺激,還有就是寬松的貨幣政策。內容的話,可能會有大規模的政府支出、降低利息、降準等措施。這些猛藥代表的是,在短期內對經濟產生快速刺激的效用,當然,也可能有一些負面的效果,可能造成通貨膨脹的上升或者債務增加的風險。」 中共中央政治局本周決定,下月15至18日召開第二十屆三中全會,由中共黨魁習近平主持,研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問題。外界憧憬中共會推出新招提振經濟。在學者孫國祥看來,李強的言論在三中全會召開前夕顯得不合時宜,尤其是市場信心不足正阻礙中國經濟復蘇。 孫國祥說:「因為三中全會基本上就是要進行中國的全面深化改革。習近平認為他有能力走到『深水區』,但是走到深水區非常關鍵的是,它的經濟體製本身是好的。當李強說出『現在不能下猛藥』,其實會讓別人神經錯亂。它彰顯出來,中國經濟真地很不好,而且他這樣表態就會削弱市場對政府預期的救市政策,不管是房市、股市,完全沒有信心。」 李強與習近平唱反調? 孫國祥相信,李強的說法和習近平的經濟部署不存在矛盾,不容於官媒主要是「包裝」出問題。 孫國強說:「傳統上,中國經濟政策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穩健的貨幣政策、怎樣優化投資,各部門分類解決,暗示的是,中國可以解決任何經濟問題。李強說『不能下猛藥』在中國國內不斷發酵的話,就會變成中國經濟政策全面失靈,就是說它下重手也不行,下輕手也不行這種困境。其實李強講的話是符合習近平、黨中央的意思,但是,它必須要作出其他的包裝。」 中國放開疫情管控後,不僅沒有出現持續強勁的經濟復蘇,反而遭遇了出口下滑、房地產不景氣、青年失業率飆升和消費支出乏力等多重挑戰。有評論更認為,中國過去的發展模式連同高速增長已難以為繼。 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商學院教授謝田接受美國之音采訪時表示,李強的言論變相承認中國經濟已病入膏肓,陷於絕望。 謝田說:「上層對中國經濟可能陷入了一種絕望。病入膏肓之際中共才講固本培元。癌癥的時候若打開腹腔發現裏面全是癌細胞,(醫生)就幹脆把它合上,也不做手術,只進行保守治療,能活多久算多久。最關鍵的問題是,改革開放數十年來,中共不可能把累積的財富還富於民,或者真正把財富轉移給百姓。民眾現在債務累累也無法去消費,無法去投資。如果不(把李強言論)刪掉的話,人們就意識到了,李強的絕望是有根據的,上層也認為不行了。刪掉的話,至少可以繼續粉飾太平。」 謝田說,外界不宜對下月召開的三中全會抱太大期望。他說:「因為它沒有什麽真正合適的靈丹妙藥可以推出來,所以一再推遲,推到現在會要開了,我們可以期待一定發生的是,一個是征稅、增加稅收,但稅收只能幫助政府度過難關,化解政府赤字問題,但它不會真正提高經濟。它會繼續強力的『割韭菜』。」 在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持續下,北京一直透過各式政策加強吸引更多外資,藉此重振經濟,不過,中國經濟前景未明,令許多國際金融機構在中國的虧損增加。不少機構暫時擱置了在中國的計劃,甚至縮減人力以減少成本開支。據路透社報導,從今年年初開始,包含富達國際(Fidelity International)、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越來越多的西方企業削減在中國的重點職務,或是擱置擴張計劃。 評論:美日公民遇襲打擊外資信心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對美國之音表示,美國和日本多名公民本月先後在吉林和蘇州遇襲,進一步打擊外資投資中國的信心。 黃大衛說:「科技、訂單、學術交流是一體化的。目前在蘇州的日資或涉日企業多達800多家。日本人遇襲事件將導致日本企業減少到中國出差,或者減少派駐中國人員的數量,甚至暫停在中國的投資項目。目前在中國的外資以美國和日本名列前茅,若兩國企業都減少在中國的投資,影響是立竿見影的。」 2020年,中共時任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全國人大閉幕後的記者會上談到,「有六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人民幣」,引發社會關註談論。這番話事後疑似遭到中國全網屏蔽。臺灣學者孫國祥表示,從官媒謹慎處理李強的「不能下猛藥」論,足以印證中共的集體決策已經成為歷史。 孫國祥說:「其實從李強開始,整個(中共)中央政治局不管是蔡奇還是王滬寧,雖然是所謂的政治局常委,其實都是習近平的秘書。換言之,照理說是應該集體決策的,但是我們都知道,中共現在早就不是集體決策,其實全部都是習近平說了算。」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6/29/83665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