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經濟學人:習近平「新質生產力」全盤錯
 
【人民報消息】最新一期《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指出,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提出的「新質生產力」無助解決經濟停濟,且可能引起人民不滿,甚至惹怒全世界。 題為《習近平擺脫經濟停滯的錯誤計劃》的文章認為,習近平以「新質生產力」來迴避以刺激消費的傳統方式去救經濟,希望利用國家力量來加速發展先進位造業,從而創造大量高效益職位,令中國能自給自足,確保免受美國掣肘,因此中國不再大舉生產鋼鐵或興建大樓,而是大量生產電動車、電池,發展生物製造及以無人機為基礎的「低空經濟」。 目的是扭轉全球經濟權力平衡 然而,有關計劃所需資源驚人,《經濟學人》估計,中共政府對「新質生產力」的年度投資已達1.6兆美元,約為投資總額的20%,亦相當於美國2023年所有投資的43%。至2030年,部分工業的產能將增加超過75%,但將會是靠補貼或國家指令來推動。習近平最終目的是扭轉全球經濟的權力平衡,不但令中國擺脫依賴西方科技,更擁有新產業中重要的智慧財產權。 不過,報導指出,習近平的計劃從基本上就是錯的,第一個錯誤是忽略了消費者。中國消費者支出僅占GDP的37%,遠低於全球水平,要在房市低迷之際提振消費,需要刺激消費的政策,而要消費者減少儲蓄增加消費,就需要更好的社會保障及醫療保障,以及向農民工開放公共服務;但習近平拒絕這樣做,他討厭向投機性的房企紓困及向民眾發放救濟,去年他曾表示年輕人應少些被寵壞,多些吃苦頭。 第二錯是中國內需疲弱,部分新產能需要出口,但目前美國肯定會阻止從中國或中國公司進口先進產品,歐洲也擔心電動車市場受到中國衝擊,就算中國將出口轉向全球南方,惟當新興國家的工業發展也被新的「中國震撼」所削弱,同樣會變得警惕。報導又反問,中國已占全球製造業31%,在現時的保護主義下,還能夠增加到多少? 可能較經濟繁榮時更加好戰 最後一個錯誤是習近平對企業的不切實際看法,許多企業家對其不可預測的政策制定憂心仲仲,恐怕會遭到逮捕或整肅。中國股市目前的市值已來到25年低點,外資態度謹慎,資產流出中國,除非企業家能擺脫束縛,否則創新將無以為繼,浪費投入的資源。 文章最後指出,中國可能像1990年代的日本,步入通縮及資產崩潰,而中國的不平衡增長模式可能會破壞國際貿易,加劇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如果中國經濟陷入停滯,社會不滿情緒升高,就可能會比經濟繁榮時更加好戰。△ (RFA)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4/6/81883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