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卡加梅總統盧安達紀念1994年種族滅絕 指責世界不作為(圖)
 
盧安達總統保羅.卡加梅在首都基加利舉行的盧安達種族滅絕30週年紀念活動中講話。(Photo by Luke Dray/Getty Images)
【人民報消息】盧安達總統保羅.卡加梅(Paul Kagame)指責國際社會不作為,允許發生1994年的種族滅絕。盧安達星期天紀念政府支持的極端分子殺害估計80萬人的大屠殺30週年。 據美國之音報導,盧安達此後經濟復甦並強勁增長,但創傷依存,有人質疑在卡加梅的長期領導下是否真正實現和解,卡加梅領導的反政府武裝運動制止了種族滅絕並奪取權力。很多人稱讚他帶來了相對穩定,但其他人批評他不容許異議。 卡加梅在首都基加利主持了紀念活動。外國客人包括種族滅絕時期的美國總統克林頓領導的代表團和以色列總統赫爾佐格(Isaac Herzog)。 當時胡圖族的朱韋納爾.哈比亞利馬納(Juvénal Habyarimana)總統乘坐的飛機在基加利上空被擊落,觸發了殺戮。圖西族人被控擊落了飛機,殺害了總統,並成為胡圖族極端分子領導的100天的大屠殺目標。一些溫和的胡圖族人試圖保護圖西族少數族裔,也被殺害。 盧安達當局長期指責國際社會忽視屠殺的警告,一些西方領導人表示遺憾。 克林頓離任後說,盧安達種族滅絕是他政府的一個失敗。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星期天儀式前錄製的視頻中說,法國及其盟友能夠阻止種族滅絕,但缺乏這樣做的意願。馬克龍三年前承認盧安達1994年最親密的歐洲盟友法國未能阻止盧安達陷入屠殺,負有「巨大的責任」。 卡加梅在首都點燃紀念火炬並向裝有25萬種族滅絕罹難者骨灰的紀念碑獻花圈,並在講話中說,「是國際社會辜負了我們所有人,無論是出於蔑視還是怯懦。」 他並分享了一個表妹的故事,他試圖用聯合國維和人員的幫助拯救她的家人。她未能存活。 美國總統喬.拜登(Joe Biden)在一項聲明中說,「我們永不會忘記那些100天的恐怖以及盧安達人們遭受的痛苦和損失,永不忘記連接我們所有人的共同人性,仇恨永遠無法克服人性。」 盧安達族裔構成1994年以來基本沒變,1400萬人口中胡圖人是主要民族,圖西族佔14%,特瓦人是1%。卡加梅的圖西族政府取締了任何按照族裔劃分的組織,努力建立一個統一的盧安達身份。 國家身份證不再標明公民的族裔,當局頒布嚴格的刑法,起訴被懷疑否認種族滅絕或其背後「意識形態」的人。一些觀察人員說,法律被用來壓制質疑政府政策的批評人士。 權利組織指責卡加梅的士兵在種族滅絕期間和其後殺害了一些人,顯然是報復,但盧安達當局說這個指稱是試圖改寫歷史。卡加梅過去說過,他領導的軍隊面對種族滅絕顯示了克制。 卡加梅星期天說,批評人士「質疑並重寫」種族滅絕的歷史讓盧安達人感到噁心。他說,「盧安達人會永遠進行挑戰」,防範另一次種族滅絕需要目前已經落實的政治措施。 他說,「我們的征程一直漫長艱難,」「盧安達對我們的損失程度徹底感到自慚,我們得到的教訓融入我們的血液。但我們國家的巨大進步是顯而易見的,這是我們為復活我們民族而共同做出選擇的結果。」 他說,「一切事情的基礎是團結。這是第一選擇,去相信盧安達團結的想法並這樣生活。」 星期天晚間將舉行燭光活動,紀念活動將進行一個星期。 卡加梅1994年到2000年首先擔任副總統,然後擔任代理總統。他2003年當選總統,此後被多次連任。他在上次選舉中獲得將近99%的選票。 人權活動人士和其他人士表示,獨裁者卡加梅製造了一種恐懼氣氛,阻礙了對國家問題的公開和自由討論。批評者指責政府強迫反對者逃離、監禁或讓他們消失,而一些人則在神秘的情況下被殺。卡加梅最嚴重的政治對手是他現在流亡的圖西族前同志。△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4/8/81939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