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善舉 55萬束花治癒病患心靈(圖)
 
2021年1月8日發表
 



到目前爲止,「隨機送花」組織已送出去了550,000束鮮花。

【人民報消息】在忙碌的世界中,小小的善舉會對人們的生活產生重大影響。對於生活在美國田納西州諾克斯維爾市的拉森.傑伊(Larsen Jay)來說,是在一次創傷事故之後,他注意到花朵治癒心靈的能力。

在2007年的一個夏日,傑伊手握着篷布在工作間的屋頂上工作,試圖在妻子出城期間修復屋頂漏水。他在梯子上反覆上下爬。當他第十五次爬上屋頂時,梯子塌了,結果他頭朝下摔在水泥地面上。

傑伊摔斷了他的左臂、左手腕、右肘、右股骨和鼻子,還有十處顱骨骨折。幸運的是,他當時保持清醒併成功用自己手機撥打911求救。兩天後,他在重症監護室中醒來。沮喪、困惑和巨大的痛苦折磨着他。他仍然記得聽到的尖叫和哭喊聲。

然後,在第三天,一束鮮花送到了他的病房。

令他驚訝的是,花朵不斷地送來。

傑伊說:「每當我開始陷入絕望的深淵時,就又有新的花束送來。」

治癒心靈的花朵

在住院的第一週結束時,傑伊開始感到狂躁。他最終說服了他的護士和家人推着他的輪椅到大廳轉轉。當他離開自己的房間時,他被醫院裏無菌無味的氣氛所震驚。當他在大廳裏轉悠時,他看到病房裏還有很多其他患者沒有色彩和歡樂,這與他病房的「歡樂叢林」花卉氛圍不同。

「聞起來不一樣,看起來不一樣了。感覺很奇怪。」傑伊回憶道。

傑伊回到自己的房間,取出所有花束裏附給他的卡片,並把花束儘可能多地放到輪椅上。接着他訪問的第一間病房就是隔壁,這裏是他聽到令人不安的噪音的地方之一。房間裏的病人是一位女性。從她的眼中可以看出她很絕望而且精疲力盡。於是傑伊送給她一大束鮮花。

傑伊說:「她從絕望中走出來了,睜大了眼睛,露出欣喜的笑容,流着喜悅的眼淚。我的工作完成了。」

傑伊去下一間病房時,發現一個男人正在照顧他的妻子。她摔傷了。他向傑伊講述了自己成爲一名園丁的經歷,並描述了他曾經種過的植物。傑伊遞給他輪椅上的其中一束花。

傑伊說,在這位園丁照顧妻子時,也給他一些花,這樣他就可以在病房裏打理他的花園了。

仁慈與人性

傑伊需要進行十三次手術並坐在輪椅上三個月才能逐漸開始康復。他獨自度過了很多時間。他一直在思考自己與醫院患者之間的互動,而且他也想做些事情來紀念自己大難不死。他還詳細了解了他遇到了多少患者還沒有親朋好友支持他們。

傑伊認爲必須有一個組織或團體爲需要善意的病人送花。在研究過程中,他發現沒有人以正式的方式做他在醫院所做的事情。有一天,他開始寫下想法,然後想到了建立「隨機送花」組織。他和他的妻子於事故之後的第一年,即2008年正式成立了該組織。

「在這個如此荒謬又過於複雜的世界中,生活節奏太快,並且過份強調科技進步,只有最基本的東西才能彰顯人性。不能依賴新聞或者技術,只有人性才是最重要的。」傑伊說。

一項使命

「隨機送花」組織成爲了傑伊生活的中心和他認定的使命。

2011年7月,他遇到一位護士,要他爲她的一位病人送花。護士告訴他,大廳盡頭有一位女患者,她過去兩週一直在住院,很可能撐不過這周了。

傑伊敲了敲門。他告訴病人他是來送花的,但是她以爲傑伊搞錯了送花的病房。她堅持認爲他搞錯了,但傑伊保證他帶來的玫瑰是送給她的。當他把花束遞給她時,她的整個氣場都變了。她喜出望外,握住傑伊的手臂告訴他,他是她人生中第一個獻花的人。

傑伊認爲從這一刻起他知道了自己生命的意義。此後他與妻子決定離開公司,全職經營「隨機送花」組織。

傑伊說:「送花是任何人都能理解的善舉之一,無論是什麼種族、宗教、收入水平,健康或是殘疾。」

花朵的聯繫

傑伊最難忘的經歷之一是一次給老人護理中心送花。他認識的一位護士請他挑選一些最香的花,他便這麼做了。

在他進入房間之前,護士告訴他病人是盲人。當他走進房間時,那位老太太立即坐正並說出了花的名字:「那是觀星百合!」老太太曾經是一個園丁,通過花的香氣就知道了品種。

「我們讓她彷佛回到了她的花園。那些幸福的回憶都回來了。」傑伊說。

傑伊和「隨機送花」組織不僅僅給患者帶來微笑。研究表明,花朵對身心健康有積極的醫學作用。它們可以減輕焦慮,降低血壓並改善人們的心態。

「隨機送花」組織不會挑選送花的對象。當地的衛生部門的專業人員更加了解他們的患者,並且知道誰最需要送花。

迄今爲止,「隨機送花」組織已在全國範圍內送出了550,000束花,傑伊從未見過有人對鮮花不滿。傑伊經常說一些人的垃圾可能改變另一些人的生活,除了一些本來就會浪費掉的花,「隨機送花」組織還捐贈了婚禮和葬禮上所用的花。志願者們會自制花束,而一些不適合捐贈的花則會用來堆肥。

傑伊說:「與其扔掉,不如讓我們把花束變成歡笑。」(洪鳴編譯)△

 
分享:
 
人氣:24,620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