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诗仙李白的一生(图)
 
李白现存于世的唯一真迹《上阳台帖》。

【人民报消息】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流传至今的就有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真可谓人才辈出、群星璀璨。诗人风格迥异、各有千秋,被后人赋予雅号,如「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鬼」李贺,最著名的当数「诗仙」李白。 李白被称「诗仙」的来历应起于贺知章。李白周游名山大川后到长安,最初结识的朋友之一就是著名诗人、信奉道教的贺知章。李白在《对酒忆贺监二首序》中说,太子宾客贺知章在长安紫极宫一见到他,呼他为谪仙人,解下饰物金龟换酒为乐。 「谪仙」指贬谪的仙人。一方面指李白的外貌气质潇洒飘逸、气宇轩昂。据载,年轻时李白与当时的著名道士司马承祯见面时,老道士赞誉,说李白「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一方面是指李白的诗文才华。同时代的人对李白的学问、文章和谈吐大加赞赏。 读李白的诗文,深感其知识的渊博和写作技巧的高超娴熟,李白的诗歌特色:豪放、飘逸、清新、灵动、带一股仙韵。 漫游隐居 寻师修道 李白作为唐朝诗歌界的泰斗、大师级的人物,其来历自然非凡。其实李白的一生是修炼的一生,李白是一名虔诚的道教信徒,在其人生轨迹和诗作中就有充份的体现。青少年时代家境富足、优游闲适;中壮年仕途坎坷,郁郁不得志;老年孤苦窘迫,晚境凄凉。这就是神所安排的磨练,让其悟道的过程。 宋祝穆《方舆胜览》记载,相传李白少年时在眉州象耳山读书,有次逃学下山,经过一条小溪,见一位姓武的老大娘在溪边磨铁杵。李白觉得很奇怪,就问老大娘磨铁忤干什么。老大娘回答:「磨作针。」李白很受感动,悟到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下苦功,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于是他打消逃学的念头,回到山中继续读书。 李白一生与道教徒交往甚密,求仙访道贯穿始终。二十六岁那年,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离开生活二十多年的蜀中故乡,开始他长期的漫游历程。漫游其实就是云游,主要内容是求仙访道和结交豪雄。 开元十六年,李白在安陆(湖北)和曾在唐高宗朝做过宰相的许圉师的孙女结婚,开始「酒隐安陆,蹉跎十年」的生活。在安陆的十多年里,李白曾多次隐居山林,同时仍过着到处漫游,求仙仿道的生活。他曾经先后隐居在安陆境内的寿山和白桃山的桃花岩。 开元二十二年,和道士元丹丘一道隐居嵩山。开元二十四年,他去山东,和孔巢父等六人隐居徂徕山西北的竹溪,时人号为「竹溪六逸」。道教修炼讲清修、独修,隐居显然跟修道有关。 仕途坎坷 借酒消愁 和中国古代多数文人一样,李白尽管向往寻仙修道,但又不免陷于「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中,希望出仕为官,为国家苍生建功立业。 他在寿山隐居时写的《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写到,希望自己像春秋战国时的政治家管仲、晏婴一样,为帝王辅弼,出谋划策,使天下大定,海内清一。然后再学陶朱公范蠡、留侯张良「浮五湖,戏沧州」,心安理得地去过隐居和求仙学道的生活。 李白对自己的政治才能十分自负,他常常以管仲、诸葛亮、谢安等许多大政治家自比,有宏大的政治抱负。但他拒绝走一般士人科举出仕之路,他的理想是依靠自己的才能学识,通过多方面的社会活动:任侠、寻仙访道、隐居、干谒地方长官等,为自己树立巨大的声誉,以获得帝王的特殊赏识,由布衣一跃而卿相,建立赫赫功业。 天宝元年,玄宗诏令各地举荐人才。李白因诗「名动京师」, 经历十六年的漫游生活,在安徽南陵,李白终于等到征召他去长安的诏书。玄宗的征召给李白无限的希望。他以为「扬眉吐气,激昂青云」的一天终于到了,「奋其智能,愿为辅弼」的抱负就要实现了。 李白初到长安,最初结识的仍是道教界中的人。他通过好友、道士元丹丘认识了玄宗的妹妹、女道士持盈法师(即玉真公主),以及著名诗人、也是信奉道教的贺知章。经过这些人的称誉,李白在长安诗名大震。李白受到玄宗的亲自隆重接见,以七宝床赐食,亲自调羹给李白吃,还说:「卿是布衣,名为朕知,非素蓄道义,何以及此!」后授予李白翰林院翰林供奉之职。 翰林院是当时文学之士集中的一个政府机关。翰林供奉的主要职责是为皇帝草拟文诰诏令之类的文件。同时,宫中宴乐,御驾巡游,随侍左右,写一些诗文以增添宫廷乐趣和点缀升平景象,并无什么实权,只是一个闲职。 为争取玄宗的重用,实现政治抱负,李白确实作过一定的努力。遗憾的是,这时的玄宗已不是早年励精图治、任用贤才的开明君主,早已昏庸腐朽了,深居宫中,沉溺声色,专事追求荒淫奢靡的生活。李白期望受到玄宗重用不免落空,加之李白鄙视权贵的傲岸性格,不愿做驯服的御用文人,玄宗很快就疏远了他。天宝三年,李白上疏请求还山,玄宗给他一些赏赐,被「礼貌」地逐出长安。 李白仕途坎坷,英雄无用武之地,宏大的抱负化为泡影,因此他经常与诗友、道友沉溺酒中,以酒浇愁,麻醉自己。他的诗作就有很多反映饮酒的诗:如《月下独酌》、《将进酒》、《下终南山过斛斯山宿置酒》、《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 向往神仙 寄情诗赋 李白漫游寻师、隐居修道。古人云「诗言志」,其对神仙的虔诚向往反映在他众多的诗作中。在他流传至今的近千首诗中,这类诗就有一百多首,占十分之一多,被当今的人称为「游仙诗」。 李白是个修道人,一方面虔诚向神,一方面又迷于现实,心中苦闷,不知所止。神以梦的形式给他展现美妙的神仙世界,点悟他、鼓励他。李白确实梦后「悟道」了,这就是全诗的灵魂「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人世间的一切只不过是一场梦幻,人生的真谛是寻仙访道,修炼归真。 李白的一生曲折离奇是有安排的,所以能够成为独领风骚、千古一人的「诗仙」。△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0/9/5/71394.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