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初婚称"结发" 再娶叫"续弦" (图)
 
容乃加
 
「结发夫妻」传递传统婚礼中隐藏的美好文化。

【人民报消息】《幼学琼林》有言:「良缘由夙缔,佳偶自天成。」又说「结发系是初婚,续弦乃是再娶」。那么「结发」和「续弦」的说法源自何来呢? 结发 中华文化把夫妇之义看得很重,所以很重视婚姻之礼。《周礼》说结婚的意义:「敬慎、重正,而后亲之,礼之大体,而所以成男女之别,而立夫妇之义也。」周代的礼仪告诉人,婚姻始于「敬慎」,始于「重正」,保持敬慎的心态、正式缔结婚姻,这是为自己的甜蜜家庭铺垫稳固的基础。 因此,明媒正配的婚姻,自古以来最被重视。「结发夫妻」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初次婚姻的配偶。「结发人」是元配妻子的专称。那为何称「结发」呢?这是从婚礼中得来的名词。 《仪礼.士昏(婚)礼》中记载:「主人入室,亲脱妇之缨。」结婚之夕由新郎亲自解下新娘系发的彩丝带。周代婚礼有「脱缨」之礼,但还没有见到「结发」的做法,而汉代诗中就出现「结发」一词,如苏武诗:「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同样在汉代乐府古诗《孔雀东南飞》中也有「结发同枕席」的诗句。 可见最晚在汉代的婚礼中就有了「结发」之礼。洞房之夜,新郎新娘依照男左女右之序,各剪下一绺头发绾结束发,作为永结同心的信物。这是古人婚礼中的重头戏,「结发夫妻」的说法就从这古礼来的。 这种古礼,宋代民俗中也有记载,《东京梦华录.娶妇》中载有「结发」用品:「男左女右,留少头发,两家出匹段、钗子、木梳、头须(扎在发髻上类似穗子的装饰品)之类,谓之『合髻』。」男女双方在结婚时出的匹缎、钗子、木梳和少许头发,都是用来「合髻」(「结发」)用的婚礼必备用品。结发之后,用两盏以彩结连之,互饮一盏,谓之「交杯酒」(交杯酒)。 宋代用「合髻」一词代替「结发」,作为男女结合为夫妻永结同心的象征,两者意义相通,「髻」字在古代通「结」,《说文》新附说:「髻,緫(通总)发也。……古通用结。」 唐代晁采《子夜歌十八首 其一》具体描写了夫妻结发的情境:「侬既剪云鬟,郎亦分丝发。觅向无人处,绾作同心结。」 夫妻结发,表示双方永结同心的坚定心意,也是一种誓约,如古人诗中所吟的情义:「结发为夫妇,契阔誓偕老」。所以只有初次婚姻的元配(原配)夫妻才称为「结发夫妻」,元配妻子才称为「结发妻」。 续弦 古时以琴瑟(瑟琴)比喻夫妻,起源甚早,见《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后人从而就以琴瑟比喻夫妻,琴瑟调和、琴瑟和鸣比喻夫妻情感谐调融洽。如明代杨士奇《陈烈妇诗》所吟:「结髪为夫妻,调琴弄瑟两相宜。」《醒世姻缘传》第五二回描述夫妻感情融洽如琴瑟调和:「少年夫妇,琴瑟调和,女貌郎才,如鱼得水。」 琴瑟的弦断了指妻子亡故了,断弦后须续新弦才能再弹曲子,因此男子丧妻后再娶称为「续弦」。 「结发」不仅是婚姻初结的甜蜜词儿,更是百年的期许。结发合一身,男女双方为共缔家庭而放下自我是婚约的真谛,也是个人走向成熟的开始。经过婚姻相处的历练,担当起对誓约的责任,才得有「结髪夫妻日月长」的隽永回馈。△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0/11/1/71655.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