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戰回憶錄──毛澤東預見美國仁川登陸 大公雞專吃日本人論驚四座
 
作者:今鍾
 
2003年5月20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一) 「林彪三支虎」早作埋伏

毛澤東不愧爲天才戰略家,高興部,東來部,南海部三個軍在1950年8月前即從南方北上屯軍於東北遼寧雞冠山一帶。時刻待命出擊。

毛澤東看到第四野戰軍中拼湊的朝鮮裔中國志願軍四個師勢如破竹,直指南韓最南端的金山,大丘,他並不像斯大林,金日成那樣樂觀,他知道勝利過於迅速,並不只是由於第四野戰軍的兵能打善戰,主要是南朝鮮毫無準備,猝不及防,一切亂套,枉擔了進攻北朝鮮的罪名。毛預見到美軍不會善罷干休,拱手把朝鮮半島送給斯大林,他預見到美軍會選擇半島蜂腰部登陸,把北朝鮮軍隊截斷在38度線以南,登陸地點西面會在元山,東面會在仁川,而仁川地形最爲合適。七月曾電金日成,準備派中國最精銳的十二兵團三個軍,扼守仁川,以逸待勞。被金日成婉言謝絕。因此38,39,40三個軍只好在中朝邊境附近待命,演習,休整,四十軍政治部首長還向地方幹部作了「解放海南島全部戰役」的軍事報告。

金日成的共運方針是親蘇防華,對中國共產黨有很深的戒心,他進行的朝鮮文字改革,把類似日本文字中的朝鮮文漢字,徹底剷除;中,小學教科書一律不準出現漢字;很忌諱從中國歸來的老游擊戰士吟頌或仿寫唐詩,他認爲毛說美軍會在仁川或元山登陸是神經過敏,高估美方,長敵人威風。他在中國長白山一帶抗日打游擊在抗日聯軍中不過一個師長,不可能有戰略眼光。

1950年8月初,朝鮮戰場上,北朝鮮軍節節勝利,捷報頻傳,但中國人民解放區華北軍區的軍隊醫院卻紛紛趕到遼寧與十三兵團同駐安東(丹東)附近,顯然毛澤東早已居安思危,預見不祥。

但當時下級並不知情,乘火車一路見到東北農村婦女主任帶領啦啦隊,高喊「多殺敵人多繳槍」都感到大惑不解。都以爲不過轉移防地,駐軍東北,軍隊醫院更是輕閒,大演歌劇<<王貴與李香香>>。四鄉八鎮都來看戲,一片和平歡樂景象。

(二) 大公雞專吃蠶的割土之辯

從八月中旬起連隊掛起地圖,政治課改爲地理課。

一天外出散步,聽到有人連喊「康熙」很奇怪:我想地理課怎麼講出了康熙,莫非改上歷史課?這是醫院駐地,原來一個政治指導員在營房前正用教??指著地圖向席地而坐的一大羣男女護士,炊事員在講中國版圖,教鞭指的地方正是「西康」原來他把地名念反了,一再指著西康地區連喊「康西」。

醫院是解放軍中文化較高的地方,指導員也是小學程度,大家也就跟著認爲中國有塊地方叫「康西」。

一個紅撲撲園臉的小個子女護士忽然舉手,經指導員允許,她說:「我們上學,地圖都是美麗的秋海棠葉,怎麼一下變成美麗的大公雞了?」我一看,果然黑板上寫著「偉大的祖國:一美麗的大公雞。這實在是一個難以解答的棘手問題不由暗替這位初初級小學程度的指導員捏把汗。指導員楞了一下,盯著看提問題的人,小女孩不過十四,五歲,看來並無惡意只是不明白怎麼回事。

指導員想了一會,忽然用教鞭指著日本四島:」你們看這象什麼?象不像一條蠶?」

齊答:「象!」

「真是很象哎」小女孩喊了出來。

「蠶專吃海棠葉,倒霉就倒霉在爲秋海棠葉,小日本老是欺負中國,侵略中國!」

這山東膠東腔的大嗓門把大家都說楞了,連我也在內。

我猛然回想中學的地理課,1948任金閣老師對著秋海棠葉狀的中華大地圖,講到中華民國24個行省外有西藏,蒙古二地方,講到外蒙古由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幫共管,中國政府允許該聯幫暫時駐軍,但1949年北京「解放」,毛主席訪問蘇聯,不知是否討還。軍隊下發的地圖,卻竟改成了「美麗的大公雞」秋海棠葉確實被「日本蠶」吃去一大塊,國界線成了美麗大公雞的頸和腰與尾部。

「現在看看,祖國變成了雄偉的大公雞,雞吃什麼?」

指導員瞪著明亮的雙眼問大家。

「專吃這條蠶,我們黨一下把小日本打垮了攆出中國」

指導員的機變把難過地理教授的問題輕易解答,解放軍連隊指導員與班排長大多是這種粗通文化見過些城鎮事面的機變狡黠的農民。

從此外蒙古由蘇聯託管,駐軍變成了蒙古共和國這個難以解答的問題,也在我的頭腦中稀裏糊塗地解決了。我想大多數中國人也是這樣,沒人去對比「解放」前後,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關於外蒙古領土主權的不同條約內容。

高喊「保家衛國」還沒邁出國門,秋海棠葉已被蠶食一大片,變成保衛殘土大公雞,本來說不過去,卻沒人去想。

看到今天北朝鮮的慘狀,沒有美國,中國提供糧食,都得餓死,跑出來的難民,中國送回去,就犯了叛國罪不死也得扒層皮。「抗美援朝」變成了「援金抗朝」不久,連隊教唱新歌:「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直到最後看過歷史文獻,才確切地知道不是國民黨而是共產黨割讓了外蒙古,與斯大林共謀肢解了炎黃世胄的祖國,五十四年中共建政後的愛國主義大廈就建立在這經不起推敲的沙灘上。

 
分享:
 
人氣:19,198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