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布什奇襲北京
 
作者:金鐘
 
【人民報消息】布什在中美對話三十週年之際訪問北京,不由得令人想起上世紀中葉以來,美國和共產主義之間的冷戰史。

美中關係的歷史背景

在一九九一年蘇共倒臺之前,長達四十五年中,蘇聯是美國唯一的對手,中國只是美蘇對抗中的一顆棋子。一九七二年的尼克松訪華,完全是出於美中反蘇的策略需要。我曾有《基辛格批判》一文(收入《共產中國五十年》),詳細分析其實質。指出「基辛格反蘇是基於對一個共產大國實力的恐懼,毛澤東反蘇是基於對一個共產大國邁向自由化的恐懼。」結論是,尼克松到訪支持了當代最大的獨裁者,對毛反蘇的肯定,也就是對文革浩劫的肯定,不利於中國的民主化,更使最有希望的臺灣成爲中美交易的犧牲品......

蘇聯解體後,美國要對付的共產大國唯有中國,但美中對抗與美蘇對抗呈現巨大的本質區別。美蘇以旗鼓相當的軍備競賽爲主,蘇聯實行封閉的社會體制;美中則以政治制度的對立爲主,中國經濟完全對西方開放,美中不存在軍備競賽問題,卻存在美蘇之間沒有的日益發展的經濟互利關係。

回顧蘇美中三角關係的這段歷史,對評估布什最近的中國之行是必要的。由此可見,三十年前美中兩國,除了「反蘇」之外,無任何共同之點,如果硬要說是尼克松毛澤東對話開闢了中國今天的對外開放政策,那是缺乏事實根據的。相反,正是毛的死亡,文革的破產,才給新的中美關係帶來機會,並因而促進中國社會的開放與進步。

布什正是沿著這個大背景來到中國。但是他只在北京待了一天半,尼克遜訪華則長達一週。評論界近來指出,布什這次訪問乏善可陳,無新意。因爲美國的主要目標:限制中國出口大規模毀滅武器,及中國的主要議題:美國討論導彈防禦體系──都未達成協議。臺灣問題更是各說各話。取得的成果,只是在經貿、科技、能源、環保等方面的合作(但這些方面,美中兩國的合作已上軌道,無須勞駕總統出面談判。)

中國記者學者的真實反應

中國官方評論和海外親共媒體,則掩飾真相,大讚中美近年來「磨合」成功,關係更爲成熟,指布什在京表現只是「外交練兵」而已。可是,我們卻看到一些重要的反應:

第一天布江記者會後,據報導,北京學者便提出對布什的五大質疑:一、只談臺灣關係法,不談三個聯合公報;二、竟暗示中國是威脅美國盟友臺灣的「危險國家」;三、只談對臺和平解決,不談和平統一,是否支持臺灣和平獨立?四、稱中國未來三十年將有翻天覆地變化,是否企圖干涉中國內政?五、反對中國武器擴散,又向臺灣軍售。

中共《大公報》馬玲專欄,則罕見地讚美布什的清華大學演講「機敏過人」,「超高水平發揮出一個政治家、一個佈道者、一個美國推銷員的作用」,宣揚美國價值觀「都是衝著中國的軟肋來的」。「借題發揮可謂到了至極的水準。」「布什演講後,其餘音在中國許多地方的樑上雲繞,人們議論最多的是,想不到小布什大腦和口才這厲害,他的和善外表與豐富表情後面的居心,也算讓中國人領教了美國意願改變中國之不遺餘力。」該報記者在訪問人民大學學者時,更稱布什態度強硬,咄咄逼人,具有進攻性。

這些大陸學者與記者的反應,應比海外評論更具代表性、可信性與權威性。據中共中宣部的調查結果,學生們對布什演講整體評價是「印象好、誠懇可親,比克林頓好」。

不爲人注意的一則消息,報導大批美國記者在「空軍一號」上追問國務院發言人,總統對中國學生大談美國價值觀的目的是甚?是否推動「和平演變」?發言人則閃爍其詞,只說總統「謙和」的外交政策,希望與中國人民「共享」美國的想法。

美國促進中共權力交接明朗化

另一點已爲人注意,但未夠重視。那就是布什這次訪問,令中共十六大的權力接班開始明朗化,胡錦濤的接班地位已浮出水面。布什在來訪前就要求與胡單獨會談,雖未獲安排,但給了胡陪同布什去清華大學的機會,布什並試圖與胡「套近乎」,說彼此是年齡接近的人。雖然,胡在清華的舉止,被形容爲「生澀而木訥」「尷尬地說了一句英文Thankyouverymuch!」,但仍給記者留下「清嫩」之感,更重要的是敲定了胡四月份即將單獨訪問美國。

這樣大手筆地推動胡錦濤出線,是美國對中國內政的明顯插手,卻得到中共高層的默認與「合作」,對布什該刮目相看了,他不只有一身「德克薩斯魅力」,還有超越西方一般領袖的魄力。

內情尚待揭曉的是,胡錦濤的對手曾慶紅,這次沒有露面,與他在上海APEC會上的高調亮相適成強烈對比,恐怕與海外大量的非議有關吧。李鵬則只在宴會上與布什握了一下手。

江澤民是老了,還是不務正業?

江澤民的表現已有很多評論,中國時報社論說他在記者會上「表情十分僵硬,完全不像已經做了十幾年、權力達到顛峰的國家元首。」那天在電視機旁,我想,中國人都爲他害羞。不僅和中共記者演雙簧,答問照稿念,且對美國記者的問題公然兩次不理睬,連起碼的禮儀也不顧,最後回答在天主教之後,竟把「基督教」說成「耶穌教」。行家們都說,江的助理、智囊應統統炒魷魚,準備幾條問題的回答,打打太極,何難之有?弄成如此醜態,無非兩個原因:一是人老了力不從心,二是不務正業。據報導,江在二十一日的晚宴上,又雅興大發,邀布什、鮑威爾唱歌,皆遭婉拒,便自己主動唱起情歌來,又與總統夫人、賴斯及大使夫人先後共舞,出盡風頭。不明白這位七十多歲的元首,在小一輩的貴賓面前大顯風流,爲了啥?或許可以理解爲絕對權力下隨心所欲的一種亢奮吧。

布什此行,最受好評的是在臺灣問題上堅守立場,毫不動搖,比之克林頓更像一位美國政治家,毫不含糊地維護臺灣存在的安全與價值,連三個公報也不願提及。反覆強調「臺灣關係法」是美國對臺政策的基礎,使他成爲在臺灣問題上最敢對中共說不的美國總統。當局對此,未有惱怒的反應,可能美方也拿穩了北京對臺灣實在也是無可奈何的狀態,何況今年權力交替的內部壓力大過一切,對臺灣更不可能有大動作。布什空前的出人意表的成功

總之,這次喬治布什訪問北京取得的成就是空前的,出人意表的,在歷屆總統訪華的平庸妥協記錄上,樹立他光彩照人的形象。這是意識形態的成功,是政治家的成功,這種成功在當代極權主義的心臟地區取得,無異於一次光榮的奇襲,反恐協議的未遂,便顯得微不足道(美中已有反恐的基本共識)。布什的成功誠然與個人的信念、操守與魅力有關,但一名在美國屢被「修理」的牛仔總統,卻在東方成爲捍衛美國價值與普世價值的英雄,這絕對顯示民主制度對於共產極權制的無比優勢。當然,這與美國實力雄厚關係甚大,美國今天佔有世界軍費的四成,全球的GDP的三成,是獨一無二的超級強國。

而江澤民的保守、顢頇和笨拙,雖有他強烈的個性弱點使然,更反映中國現行政治制度雖經二十多年西風薰陶、衝擊,仍是頑石一塊,不僅行政效率之低,有如李鴻章時代(錯把有虔誠宗教情懷的布什,當作政客克林頓),而且顯示政經矛盾已到了非進行政治改革不可的地步,經濟改革達到與西方接軌共舞的程度,政治上卻容忍一名樂於作秀、不怕成爲笑料的庸才行使皇帝般的權力──啊,中國!

(開放)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2/3/19/19781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